学科分类
/ 25
483 个结果
  • 简介:一、浮力概念例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 标签: 浮力 题型分析 物体 水底 体积
  • 简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因此各省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都不低于10%,它主要考查学生平时是否认真观察和实验,是否了解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是否会正确使用仪器,是否懂得根据实验现象、数据得出结论,以及简单的误差分析等。其命题的范围可分为:(1)基础测量仪器的使用;(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3)研究物理现象和验证物理规律;(4)设计操作能力等方面。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作图、改错、简答和计算等题型出现。目前常

  • 标签: 初中物理教学 中考试题 物理规律 物理现象 实验设计能力 基本物理量
  • 简介: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常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常规的图象是弘,图象。在高考考题中还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图象,本文将考题常见的图象归类为,例举如下。

  • 标签: 电源电动势 实验数据 内阻 图像 图象法
  • 简介:本文采用代数运算方法研究了一次系统的原点奇点量和可积性条件,并给出了该系统的15个基本Lie-不变量。

  • 标签: 五次系统 奇点量 可积性条件
  • 简介: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物质的三态特征及温度的测量,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物态变化知识做好准备;第二部分内容就是关于各种物态变化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三态之间的六种不同的物态变化.

  • 标签: 物态变化 题型 解析 知识 三态 物质
  • 简介:判断题就是是非辨别题,往往是一题考查一个知识点,比选择题简单,要求能分辨是非,分清真伪,题目针对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观察物理现象方面存在模糊不清或漏洞而设置的。给出的题目无论“是”还是“非”,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可以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思维的严密程度,以及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 标签: 物理规律 判断题 物理现象 解题方法 迷惑性 思维过程
  • 简介:电表示数变化题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这类题主要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或者是利用开关的通断来改变电路的连接,从而引起电流的变化.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谈一谈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 标签: 题型分析 电表 滑动变阻器 物理教学 解题思路 变电流
  • 简介:本文采用代数运算方法研究了一次系统的中心一焦点判定问题,给出了系统的13个基本如不变量,得到了直接用系统的系数表示的奇点量公式与可积性条件。

  • 标签: 五次系统 奇点量 可积性条件
  • 简介:<正>探索性题型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题型而讲,这类问题一般给出条件(或结论),而结论(或条件)则需同学们自己通过归纳、猜想、探索去发现,然后再予以证明·和通常习题相比,探索性题型形式新颖,格调清

  • 标签: 实数根 中考命题 探索型 题设条件 已知条件 一元二次方程
  • 简介:研究了一平面齐次系统{dx/dt=a50x^t+a41x^4y+a32x^3y^2+a23x^2y^3+a14xy^4+a05y^5,;dy/dt=b50x^5+b41x^4y+b32x^3y^2+b23x^2y^3+b14xy^4+b05y^5当其只有唯一的有限远奇点且具有三对特殊方向时的全局拓扑结构及系数条件.假设系统只有唯一的有限远奇点(O,O),不妨设bs。一0,其特殊方向由示性方程G(口)一0给出,引进poincare变换研究无穷远奇点,再根据定理中的系数条件,列出系统所有可能的无穷远奇点和特殊方向,并判断其类型,由此画出系统具有三对特殊方向时的全局相图.

  • 标签: 齐五次系统 特殊方向 有限远奇点 无限远奇点 全局结构
  • 简介:<正>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正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正出现了这种体现课标新理念的新题型.这些新题型不仅很好地考查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 标签: 新题型 数学教学 正出现 新课程 函数解析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
  • 简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很多以定义新概念为背景的创新题型,其设计新颖,构思独特,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思维的要求较高,关注此类问题,将会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本文就新概念试题进行了探索.新概念试题中定义了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新法则,这就要求考生解题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理解“新定义”,做到“化生为熟”.其目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数学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 标签: 题型 数学 初中 中考试题 创新人才 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