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后不吃东西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摄氏度,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 标签: 动物 冬眠 山鼠 防冻液
  • 简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和对动物的态度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纯粹自然生态关系,变化到敬畏和崇拜,从神圣化又演变为征服,到今天又开始了更为理性的思考。这些认识是人类在生产力不断提高和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由最初出于本能的利用和敬畏变为主动地去观察、认识、研究并提出保护,使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科学研究、文化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

  • 标签: 科学研究 动物福利 生态保护 社会学
  • 简介:为了构建动物伦理学,笔者考察并概括了西方动物伦理研究的本质和关键问题,认为: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伦理基础和现实迫切性。

  • 标签: 动物伦理学 动物权利 动物福利
  • 简介:为了研究镉胁迫对不同大麻生长的影响,以来自山西的大麻M1和来自甘肃的大麻M2、M3为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对大麻SPAD值、光合参数、不同组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不同地点株间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大麻SPAD值,及其光合能力,且不同植株间存在显著差异,M1受抑制严重;镉胁迫使大麻地上部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根系、叶片和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镉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镉主要滞留在根系中,其中M1镉积累量最高;镉胁迫显著抑制了大麻M1根系对锰和铜元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其在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和积累,降低了M3对锌元素的吸收。镉对大麻的影响因大麻不同植株间及组织部位而异。

  • 标签: 镉胁迫 大麻 光合参数 碳水化合物 矿质元素
  • 简介:“过去6年是北极有史以来最温暖的时期。未来90多年,即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预计将会上升O.9—1.6米,北极冰川、冰盖和格陵兰大冰原融化的冰,将对此做出巨大贡献。”

  • 标签: 动物 水底 海平面 格陵兰 北极 冰川
  • 简介:为了弄清含油土壤中石油类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中原油田进行了两年的盆栽小麦实验。实验中采用不同含油浓度,分别对小麦的出苗率、有效分蘖数、株高、穗长,千粒重及品质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土壤中原油含量对小麦的出苗率影响最明显,其它小麦粒中苯并芘及挥发酚残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 标签: 石油 植物 生长 小麦 土壤分析 含油量
  • 简介:高黎贡山,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这条跨越了五个纬度带、巨龙一般的山脉,却是地球上现如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是世界上极其珍贵也极其稀有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在高黎贡山上,从青藏高原到中印半岛以及本地种属的动植物都可以见到,很多古老物种被保存下来,于是高黎贡山也就成为了中国云南这个"动植物王国"中也最宝贵的自然存在。

  • 标签: 温带森林 湿润热带 生物多样性 云龙箭竹 中国云南 箭竹林
  • 简介: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变种,原产于我国云南和缅甸、印度及孟加拉等南亚地区。野生白虎早已灭绝,现在的白虎都是人工繁殖的。即便如此,全世界人工繁殖的白虎仅有不到300只,属于濒临灭绝的珍稀虎种。

  • 标签: 野生动物园 白虎 孟加拉虎 人工繁殖 南亚地区 灭绝
  • 简介:在新疆、西藏、青海的一些地区,以及它们的交界处,有一些广袤而无人烟的荒原和山脉,居住着一些特殊的居民——它们是偶蹄类动物。它们是那些荒原和山脉中灵动的存在,也是雪豹、狼及部分猛禽的食物来源。如果缺失了它们,山林和荒野将不完整,整个生态链都会断裂。

  • 标签: 偶蹄动物 居民 荒野 大西北 偶蹄类动物 食物来源
  • 简介:有机农业提倡与自然共存不破坏平衡,而自然界的土壤中存在许多可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根圈微生物(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此类微生物可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并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基因,增强植物抗病.PGPR可产生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可溶性磷及铁,诱发植物抗病、克服逆境、增强营养吸收,固氮或防治病害等,在有机农业上有助于植物增产,改善农业对化学肥料的依赖,生产出健康的作物.参25.

  • 标签: 促进植物生长根圈细菌 植物生长 有机农业
  • 简介:摘要:野生动物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不断加强保护宣传,实施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概述了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完善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建议。

  • 标签: 野生动物保护 管控力度 保护宣传工作
  • 简介:近日,中国生物保护工作者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腾冲片区的北段林区,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拟髭蟾。腾冲拟髭蟾的一大特点是瞳孔颜色为上下两色:上半部为浅蓝色,下半部为黑色。与一般蛙类不同,腾冲拟髭蟾前肢瘦长。后肢较短,跳跃能力较弱。这一两栖动物新种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与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联合开展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中被发现的。科研人员通过严谨的比对分析,包括形态比较、鸣声分析、DNA对比等,确定其为一种未被命名的科学新种。

  • 标签: 两栖动物 云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 动物科学 生物多样性
  • 简介:在电影《马达加斯加》中,狮子、斑马、长颈鹿和河马被冲到马达加斯加岛,开始了新的生活。电脑模拟显示,动画片中的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狐蝠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祖先当年可能就是乘坐天然的“木筏”,漂流到了这座位于印度洋上的小岛。

  • 标签: 马达加斯加岛 哺乳动物 大海 模拟显示 长颈鹿 动画片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藻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藻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源对双胞旋沟藻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氮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氮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藻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氮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氮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氮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氮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氮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藻的生长情况取决于氮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藻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酸铝和铅的复合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酸和铅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长势产生明显影响;酸铝和铅均使大豆须根减少,须根变得粗而短,颜色变深.酸铝与铅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复杂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在不同的水平组合及不同植物器官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影响株高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酸〉铅〉酸×铅,影响根长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酸〉铅一酸×铅.随着酸化程度的提高,交换性铝的含量显著提高,吸附态羟基铝整体呈下降趋势.当酸化程度相同时,交换态铝随外源铅的增多而减小,吸附态羟基铝呈上升之势.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酸铝和铅的交互作用可能与铅的加入影响土壤铝的形态有关.图8,表3,参15.

  • 标签: 红壤 铝毒 铅污染 大豆 交互作用
  • 简介:作为一种曾经广泛使用的氯化烃杀虫剂,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和DDD(合称为DDTs)是一类典型的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污染物.亲脂性和持久性使得DDTs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从而对处于高营养级的水生哺乳动物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在综述DDTs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研究基础上,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percentilerankmethod,TPRM)推导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组织残留基准(TissueResidueGuideline,TRG).使用SSD和TPRM得到的TRG分别为239和22.7ng·g-1食物(湿重).相应的,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水质基准分别为188.2和178.7pg·L-1.依据研究得到的DDTs的组织残留基准及其在鱼类体内的含量评估对水生哺乳动物的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DDTs对水生哺乳动物的生态风险,并为DDTs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华白海豚 江豚 水生哺乳动物 组织残留基准 生物累积因子 风险评估
  • 简介:以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环境学 氮素 分布特征 藻类数量 叶绿素 青海湖
  • 简介:研究了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在助溶剂Tween20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DMP、DEP、DBP和DOP水平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4h、48h、72h和96h的LC50分别为40.33、35.29、25.48、19.14mg·L-1,30.52、23.45、16.96、15.38mg·L-1,7.51、6.97、6.57、6.06mg·L-1和6.85、5.87、5.01、4.47mg·L-1;DMP、DEP、DBP和DOP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随塑料增塑剂碳链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11、4.15、1.80和1.29mg·L-1.90d慢性毒性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蛋白含量、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以对照组和0.0400mg·L-1助溶剂Tween20处理组最高,而且显著高于1/100倍DMP、DEP、DBP和DOP安全浓度处理组(p〈0.05).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塑料增塑剂 存活 生长 免疫
  • 简介: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的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的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的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的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有机磷阻燃剂 环境水平 生态暴露 毒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