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避风险,保障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方法体现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制定各种常见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制度、流程的要求,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逐年下降。结论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安全管理 思考 实践
  • 简介:敏感型肌肤低倍防晒给皮肤最安心的守护很多人对防晒产品有一个误区,就是SPF指数越高越好,其实并非如此。虽然防晒指数越高就证明防晒效果和防晒时长越优秀,但是过高的防晒指数可是会对敏感性肌肤造成负担,所以敏感性肌肤在初夏还是选择SPF15~30左右的防晒产品就好,安全保护的同时不会对肌肤造成负担,降低过敏几率。

  • 标签: 防晒 敏感型 粉底 彩妆 精华油 植物精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安全屏障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把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屏障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4.44%(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35.56%(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管理比较,护理安全屏障管理可以提高护理d 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d 发生率,最大限度预防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安全屏障 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安全屏障管理法,探讨其效果。方法:成立相关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护理小组,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器械设备的重要性,分类管理。对比实施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安全屏障管理法实施前后效果相比较:实施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7%,实施后为0.015%,前后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安全屏障医疗器械护理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安全屏障 医疗器械 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屏障的作用。方法医院设备科2017年8月开始在医疗器械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屏障,对比安全屏障应用前的2017年3月—2017年7月与应用后的2017年8月—2017年12月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比安全屏障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安全屏障应用后的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安全屏障应用后的护理人员医疗器械知识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医疗器械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屏障可减少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医疗器械 护理管理 安全屏障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当今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疗器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诊疗阶段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直接关联,因此积极有效开展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不仅可以让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也可以对医疗器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保护,也是医院保障诊疗质量的基础。安全保障管理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进而全面提升患者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也可以积极改善医院医疗器械的维护质量。

  • 标签: 医疗器械 维护管理 安全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现阶段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设计安全屏障,以保障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能够安全使用医疗器械。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实施安全屏障,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实施安全屏障前后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不同。结果实施安全屏障后我院发生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医疗器械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实施安全屏障能够有效的避免医疗器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其护理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安全屏障 医疗器械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药物管理中安全屏障的应用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高危药物管理工作出现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方式是传统的药物管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的方式是实施高危药物管理安全屏障法,对两组高危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高危药物错发19例,其高危药物错发率为5.4%,高危药物错输13例,其高危药物错输率为3.7%;实验组发生高危药物错发3例,其高危药物错法率为0.9%,高危药物错输1例,其高危药物错输率为0.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危药物管理中运用安全屏障能够降低高危药物错法率和高危药物错输率,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加强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危药物管理 安全屏障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查究并分析采取护理安全屏障对儿童护理不良时间管理事件的有利作用。具体操作:选取 88例患者儿童作为查究对象样本,随机对患者儿童人数进行等同数目的分组管理,由此形成按照护理管理方式不同的对比小组和观察小组。对比小组对 44例患者儿童运用普通常规的看护安全管理方式,观察小组则为对其他 44例患者儿童使用护理安全屏障的管理方式,经过一定时间的差异管理,探讨和分析由于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导致儿童护理不良事件减少的成效。结果 :运用护理安全屏障管理方式的观察小组患者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的 8.37%,明显低于对比小组的发生机率 27.15%,差异符合概率统计学意义的概念。结论 :在为儿童护理周期把护理安全屏障作为重要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护患纠纷。

  • 标签: 护理安全屏障 患者儿童护理 管理成效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12月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监控网络,建立安全防范系统,持续改进护理安全质量,同时通过提倡安全为先原则,强化安全技能培养等措施,构筑组织屏障、制度屏障、预警屏障、文化屏障、人员屏障护理安全屏障,对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和监控追踪,并与2012年1月至12月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构筑护理安全屏障后改进流程19项,修订相关护理制度28项;新增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4项及重点部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8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30%下降到0.10%,压疮预报率提升,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P〈0.05),患儿不安全风险达到预控目标。结论构筑护理安全屏障,建立多重屏障,可提高患儿安全系数,能有效降低儿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儿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安全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 PDCA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对安全屏障构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自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尚未开展 PDCA管理模式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择自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已经展开 PDCA管理模式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0.05);观察组的直接护理风险以及间接护理风险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0.05)。结论:采用 PDCA模式应用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屏障构建中,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 急诊护理 安全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胸腔镜食道癌患者手术前用舒芬太尼在全屏静脉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进行胸腔镜食道癌手术的患者40例,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20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代替舒芬太尼(其他药物与研究组一致)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并由气管插管医生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1分钟,两组患者的MAP和HR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患者MAP和HR与研究组患者存在差异,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2分钟,两组患者MAP和HR较麻醉诱导后1分钟有所上升,但是对照组患的MAP高于研究组(P<0.05),但HR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胸腔镜食道癌手术,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全屏静脉麻醉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有助于气管插管,适合胸腔镜食道癌手术。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麻醉 胸腔镜 食道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行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的变化,比较两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与T0比较,研究组患者T1、T2、T3的SBP、DBP以及HR比较,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T1、T2、T3的SBP、DBP以及HR均明显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患者术后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腹腔镜 妇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