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本身关节就不太好的人来说,要纠正一个误区,当感觉骨关节不适的时候,不要休息不活动,而是要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确、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还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骨关节 保护 体育锻炼 关节疼痛 病情
  • 简介:目的报告采用足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28例临床效果并进行讨论。方法以足法复位脱位肩关节,然后用拇指及示指摸及大结节部位并向里压,同时握住患侧肘部将上臂作前后摆动以复位大结节骨块,复位完毕局部使用外敷药,用宽10cm弹性绷带配合压骨垫“8”字固定患肩。指导患者进行患肩早期系统功能锻炼,5周解除外固定,使用药物外洗并逐步恢复正常活动。结果28例患者随访结果22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优级,4例达到良级,两例达到可级,优良率达到92.8%。结论足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方法科学,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足蹬法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改良椅背法和足法进行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遵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椅背复位法、对照组采用足复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情况和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65.00%,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45%,且对照组疼痛程度重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高,且患者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椅背法 足蹬法 复位治疗 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改良椅背法和足法进行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遵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椅背复位法、对照组采用足复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情况和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65.00%,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45%,且对照组疼痛程度重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高,且患者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椅背法 足蹬法 复位治疗 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FARES在临床中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本科室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手法复位,两组患者分别采用FARES法及Hippocrates手法复位,比较两种复位方法的操作时间、复位成功率、并发症、复位次数及进行手法复位过程中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A组患者行FARES复位,复位成功率、复位次数及复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B组Hippocrates手法复位患者,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 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ARES法手法复位肩关节前脱位,操作简单,对患者软组织损伤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Hippocrates法, FARES法
  • 简介:目的探讨半卧曲大腿足体位对产妇分娩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且无严重合并症的初产妇300例,按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取半卧曲大腿足体位,对照组取膀胱截石位。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肩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半卧曲大腿足体位可缩短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阴道助产率、肩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分娩 第二产程 体位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侧卧顶手法配合劳损愈贴膜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劳损愈贴膜 手法配合 敷贴治疗 疗效观察 侧卧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植入技术,用于稳定眼内结构,预防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外伤性或与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某些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或人工晶体移位囊混浊等不易行激光囊切开的患者,在完成皮质清除,先把人工晶状体(IOL)袢固定于囊袋内或在机化囊膜夹持稳固下,将IOL光学部经囊剪口植入囊与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结果全部术眼视轴透明,IOL光学部平稳居中,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某些特殊型白内障术后发障实施IOL光学部植入,可明显减轻眼内组织反应,预防发障发生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特殊型白内障 后囊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 光学部
  • 简介:发生工伤事故,有的工伤职工急于讨要工伤赔偿金,拿了钱就走人,错过了工伤康复的好时机。从长沙市人社局了解到,《长沙市工伤康复管理试行办法》本月正式出台,今后,工伤职工受伤具有康复价值的,须“先康复,评残”。

  • 标签: 工伤事故 康复后 长沙市 评残 工伤康复 康复管理
  • 简介:卒中抑郁(poststrokeDopressia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随着脑卒中发病率明显的升高,由此而产生的精神问题也日益增多,但脑卒中抑郁的表现尚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为此,现将脑卒中抑郁的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诊断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大煤炸受伤人员发生创伤应激障碍情况,探讨支持干预措施。方法对青岛某医院50例黄岛大爆炸受伤人员进行观察了解,采用数据表格记录法对伤员创伤应激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分析应激反应症状,探讨干预措施。结果50例伤员中共有13例发生不同症状的应激反应,占比率26.0%。其中9例为中轻度,占比率18.0%;4例为重度,占比率8.0%。结论经历重大灾害且受伤伤员,在后期的治疗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因素极不稳定,导致应激反应发生。需给予专业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情况,做好心理康复工作。

  • 标签: 灾后 伤员 创伤后应激障碍 黄岛大爆炸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现代临床特色针法治疗创伤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相关文献,为疫情时代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目前,针灸治疗PTSD的特色针法主要包括张氏安神醒脑调肾针法、孙氏通督调神针法、严氏疏肝调神针法及郑氏温通针法。各针法在诊疗思路、选经取穴、操作方法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诊疗思路均以调神、疏肝为主;选经取穴规律均为重脑穴、疏肝气、调心神、健脾肾;操作方法均较多应用电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较少。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针灸疗法 特色针法 疫情 流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鼻孔闭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入院的60例鼻咽癌放疗出现鼻孔闭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瘢痕切除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黏膜移植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按时复查,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水肿、结痂形成或仍张口呼吸,再次狭窄闭锁的发生率为23.3%(7/30),观察组鼻孔闭锁均完全切除,且取出海绵恢复正常通气功能,复查良好,再次狭窄闭锁发生率为3.33%(1/30)。结论鼻内镜下黏膜移植术治疗鼻咽癌放疗鼻孔闭锁效果显著,且再次闭锁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后鼻孔闭锁 黏膜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胫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胫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卒中疲劳是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疲劳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时使患者精力缺乏,失去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文章就卒中疲劳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评估量表、影响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后疲劳 危险因素 治疗 机制 抑郁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脑卒中症状重现(PSR)是指脑卒中慢性期神经系统症状在毒性代谢因子环境下重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多由感染、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低钠血症等诱发。本文现围绕PS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现象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后症状重现 感染 苯二氮卓类药物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卒中焦虑是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文章就卒中焦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