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证实,塑料用品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与男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研究者探讨了男性慢性疾病和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之间的相关性。邻苯二甲酸酯类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品中,如食物包装、玩具、药品以及医疗器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塑料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类 2型糖尿病 澳大利亚 化学物质
  • 简介:1993年对甘肃天水、兰州、张掖、敦煌4个地市64个行政村或居委会的10117名调查对象,采用统一方法、统一调查表进行了吸烟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居民吸烟率66.81%,吸烟率职业排序;农民>工人>干部>个体商贩>其它人群,吸烟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40岁~、50岁~、三个年龄组,占吸烟人数的74.73%;开始吸烟年龄70.36%的小于25岁;肺部深度吸烟占吸烟者的58.65%,且随年龄增长肺部深度吸烟比重增大;吸烟种类以卷烟为主,占68.60%;文化程度越高,吸烟率越低,而戒烟率越高;75.12%的戒烟者是由于患病,10.21%是由于卫生宣传教育。

  • 标签: 调查对象 吸烟状况 抽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甘肃14个市(州)86个县(区、市)的87个监测单位进行碘缺乏病调查。采集8 ~ 10岁儿童和孕妇随意1次尿样和家中食用盐盐样,测定尿碘和盐碘含量;在其中40个监测单位,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结果共调查8 ~ 10岁儿童17 772名,尿碘中位数为197.4 μg/L,14个市(州)尿碘中位数范围为160.6 ~ 233.4 μg/L,不同性别、年龄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共对8 269名儿童进行甲状腺容积检查,甲状腺肿大率为1.4%(118/8 269),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共调查孕妇8 605名,尿碘中位数为178.6 μg/L,14个市(州)尿碘中位数范围为156.5 ~ 275.0 μg/L,不同孕期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共调查儿童和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26 377份,盐碘中位数为24.71 mg/kg,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44%、93.59%;有23个县(区、市)单项指标未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结论甘肃碘缺乏病处于持续消除状态;碘盐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地区间防治措施不平衡。

  • 标签: 缺乏症 尿 盐类 甲状腺肿大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黑热病病例诊断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甘肃2018年1 - 12月黑热病病例资料(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诊断时间、诊断单位等)。同时,设计病例报告调查表采集病例初诊单位、初诊结果等就诊信息;设计医疗机构诊治调查表对县、乡级医院医生进行黑热病诊治知识(主要流行区、主要症状、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治疗药物、药物使用方法)知晓情况调查,计算及格率和知晓率。结果共纳入47例黑热病病例,平均年龄为17岁。其中,男性占57.45%(27/47),女性占42.55%(20/47)。病例初诊医院中,、市、县、乡级医院所占比例分别为2.13%(1/47)、12.77%(6/47)、42.55%(20/47)、42.55%(20/47);病例确诊医院中,、市、县、乡级医院所占比例分别为48.94%(23/47)、31.91%(15/47)、19.15%(9/47)、0(0/47)。47例病例初诊至确诊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124 d,平均为27 d。共收集县、乡级医院医生有效问卷96份,其中30份得分为60分及以上,及格率为31.25%(30/96)。5项黑热病诊治知识调查中,县、乡级医院医生对"主要治疗药物"知晓率最高,为77.08%(74/96),且两级医院医生知晓率[90.00%(45/50)、63.04%(2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6,P = 0.002);对"主要症状"知晓率最低,为25.00%(24/96),且两级医院医生知晓率[34.00%(17/50)、15.22%(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1,P = 0.034)。结论甘肃县、乡级医院医生黑热病诊治知识知晓率偏低,诊断能力弱。建议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诊断及时性,做到黑热病的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 标签: 黑热病 诊断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对本乡选择的75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一年的综合健康干预,分析干预前后该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和血压控制程度情况。结果通过健康干预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率由41.2%升高至71.2%,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均<0.05);适当运动、规律服药、监测血压、低盐和少油饮食等5种相关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显著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吸烟、饮酒和合理膳食等3种相关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农村健康教育干预可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是农村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农村 高血压 健康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甘肃大骨节病病情变化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37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区)选择监测点7 ~ 12或7 ~ 16岁儿童作为对象,收集其2004 - 2018年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流行趋势。结果2004 - 2018年,甘肃临床累计检查儿童97 190人,X线累计检查94 180人,检出临床阳性病例428人,检出率为0.44%;X线阳性病例649人,检出率为0.69%;干骺端阳性病例435人,检出率为0.46%;骨端阳性病例214人,检出率为0.23%。临床阳性检出率2004年最高(7.17%,58/809),其次为2007年(4.60%,51/1 109)和2005年(4.48%,187/4 173),其余年份检出率均< 3%;X线阳性检出率2004年最高(9.59%,58/605),其次为2005年(5.10%,213/4 173)、2008年(3.66%,45/1 228)和2006年(3.04%,125/4 107),其余年份检出率均< 3%。结论甘肃儿童大骨节病临床阳性检出率和X线阳性检出率均为迅速下降后维持低位波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 标签: 大骨节病 流行趋势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类型及危害性,为制定切实有效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横断面回顾调查方法填写调查表,并做统计分析。结果1年内合作市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68%,男生53.20%,女生43.6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7.8,P〈0.001),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落伤、烧烫伤、刀或锐器伤、动物咬伤、交通伤。结论伤害有其发生规律,可以预防,应在小学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 标签: 小学生 伤害 安全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甘肃克山病健康教育效果,为科学制定克山病健康教育干预(简称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选择甘肃10个克山病病区县(区)作为项目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克山病健康教育活动;在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为期6个月的克山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举办讲座等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目标人群(50岁以下居民和5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评价克山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50岁以下居民分别为450和451人,居民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5.4%(2 041/4 500)上升到干预后的79.5%(3 583/4 5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 115.9,P < 0.05);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5年级小学生分别为948和906人,小学生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0.8%(4 818/9 480)上升到干预后的84.2%(7 631/9 06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 343.3,P < 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和居民克山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对克山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克山病 健康教育 评价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医疗救治工作。方法对甘肃各市、县上报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医学救援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地震发生后,甘肃卫生医疗系统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多批救治医疗队支援地震灾区。截至震后14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4377名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全面开展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以及多批次心理干预工作。结论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医疗救治中,甘肃卫生医疗系统应急救治反应迅速、有效、有力,顺利完成了医学救援工作,完成了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任务。

  • 标签: 岷县、漳县地震 医学救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肃武威市梅毒感染的现状,为武威市易感染梅毒人群实施强化宣教以及其他有效干预、控制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7年01月至2021年12月武威市市级医疗单位的性病门诊患者中实施统一的问卷调查,同时采集5ml静脉血液进行梅毒检测诊断,共采集400份问卷,其中梅毒实验室诊断感染27例,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尖锐湿疹、生殖器溃疡、生殖器水泡是梅毒感染的一般危险因素;学历<高中、性病知识得分<50、同性恋为梅毒的高危因素,且学龄每降低2年、性病知识得分每降低10分患者的梅毒感染率随之增加。结论: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低学历、吸毒以及对性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低,对于易感染梅毒人群应当重点防控,普及宣传。

  • 标签: 梅毒;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空间、季节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 - 2020年甘肃人畜间布病报告数据,人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畜间阳性数据来源于甘肃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所的月报信息。人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年龄、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畜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种群、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运用ArcGIS 10.2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流行特征分析,运用Measuring Geographic工具计算2018 - 2020年人畜间布病发病重心转移距离。结果2018 - 2020年,甘肃人间布病共报告6 375例,40 ~ 59岁年龄段占总报告的54.96%(3 504/6 375)。其中,2018年1 584例、2019年1 787例、2020年3 004例。人间布病高发时间为7和11月份。畜间共检出布病阳性牲畜48 180只,其中阳性羊47 342只,占检出总阳性数的98.26%(47 342/48 180)。畜间布病高发时间为10月份。14个市(州)中畜间布病报告主要集中在庆阳市、张掖市、酒泉市。人间布病发病重心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境内;畜间布病发病重心2018年位于武威市境内,2020年位于庆阳市境内。结论甘肃人畜间布病病例呈增长趋势,部分地区存在人畜疫情分离问题,应主动加强监测力度,落实高危地区人畜间布病防控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态势。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特征 发病重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2010至2018年职业性尘肺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甘肃职业性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10至2018年甘肃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据和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现患病例数据,分析新发病例的分期、病种、时间、企业信息以及现患病例的地区、病种、企业信息等分布情况。结果2010至2018年间甘肃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1 269例,其中尘肺病壹期818例(64.46%)、贰期284例(22.38%)、叁期167例(13.16%),矽肺(55.71%,707/1 269)、煤工尘肺(37.67%,478/1 269)和水泥尘肺(3.78%,48/1 269)发病例数位居前3位。尘肺病叁期新发病例主要分布在私有经济类型(58.09%,79/136)、小型(59.88%,97/162)企业。截至2018年12月31日,甘肃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现患病例12 211例,其中58.16%(7 102/12 211)为煤工尘肺,28.15%(3 438/12 211)为矽肺,主要分布在白银市(21.63%,2 641/12 211)、兰州市(17.79%,2 172/12 211)和武威市(13.73%,1 676/12 211)。尘肺病现患病例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76.95%,9 396/12 211)、大型(54.23%,6 622/12 211)企业。结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甘肃主要尘肺病类型,且矽肺新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甘肃尘肺病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类型的大型企业,但私有经济类型的小型企业的尘肺病患者期别高,应重点监管。

  • 标签: 尘肺病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甘肃某高校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对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甘肃某高校734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351人、女生383人。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3.51%(246/734),其中轻度抑郁情绪占59.76%、中至重度抑郁情绪占4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男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是女生的1.377倍;每月生活费<1000元的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每月生活费1000~1499元大学生的1.551倍;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城镇的1.500倍;不能积极进行自我调节的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能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大学生的3.849倍。结论甘肃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性别、家庭所在地、每月生活费及能否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以缓解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甘肃 6-18岁孤残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含糖食品的摄入情况,为甘肃孤残儿童的口腔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标准和方法,对甘肃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酒泉市及临夏州 467名孤残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中 176名儿童含糖食品的摄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SPSS软件,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儿童中混合牙列 (6-12岁 )患龋率、龋均分别为 57.6%、 6.19±6.00,患龋率女性 (57.4%)略低于男性 (5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53);恒牙列 (13-18岁 )患龋率、龋均分别为 37.4%、 1.55±3.62,其中男性患龋率为 29.5%,女性为 45.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龋均分别为 26.6%、 0.51±1.05,患龋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0.020);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分别为 43.5%、 57%,检出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5);含糖食品摄入情况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甜点摄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结论:甘肃孤残儿童龋病高发,牙周健康状态较差,儿童含糖食品摄入量高;全社会应关注孤残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加强孤残儿童口腔健康宣教工作,使更多的孤残儿童得到免费诊治,切实提高孤残儿童的社会关注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孤残儿童 口腔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辟了腹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新里程。1991年,我国云南曲靖的荀祖武医生开展了国内首例LC。我国的外科医师敏锐地意识到腹腔镜这一新技术的巨大价值,抓住机会,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使得我国腔镜外科快速发展起来,并由此带动了微创技术的新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外科手术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进步。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甘肃省 外科手术技术 腹腔镜技术 外科领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甘肃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甘肃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2004-2018年甘肃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均低于0~9岁组(P=0.000)。除2015年0~9岁组外,2013-2018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低于≥60岁组(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年甘肃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年,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结论2004-2018年甘肃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西南部地区。

  • 标签: 甲型肝炎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扫描
  • 简介:目的了解甘肃蟑螂种群组成与区系,为蟑螂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目测法或药激法。结果通过对甘肃5年多的调查,共发现蟑螂2科2属5种;地理分布除甘南、临夏、金昌外,其余11个市及部分县(区)均发现有蟑螂分布;种群构成兰州市西固区、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两水镇以日本大蠊为主,其余地区均以德国小蠊为主。结论甘肃蟑螂呈逐年上升与扩展蔓延趋势。

  • 标签: 蟑螂 种群组成 区系调查
  • 简介:摘要甘肃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大、分布广,各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不尽相同。有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已静息多年,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有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比较活跃,每年都能分离到几十株鼠疫耶尔森菌,动物间鼠疫不时波及人间,且发生的人间鼠疫病例中重症多,病程短,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放牧、工程建设等外来务工人员剧增,主动接触旱獭、野兔、牧羊犬等染疫动物的机会增加,由此导致人间鼠疫病例增多。除此之外,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行为屡禁不止,导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间鼠疫。为此,甘肃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动物间及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本文通过探讨现阶段甘肃鼠疫疫情特征和采取的防控策略,为今后优化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 标签: 鼠疫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