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脑转移瘤治疗技术HyperArc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在剂量学参数及计划复杂性方面差异。方法选取26例脑转移瘤患者,处方为9 Gy 3次、6 Gy 5次,分别采用HyperArc (HA)、共面(Cop)及非共面(Non-cop) VMA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靶区(PTV) RTOG适形指数(RTOG CI)、Paddick 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脑干Dmax以及Brain-PTV的V2Gy-V26Gy。此外,对机器跳数以及计划复杂性参数(包括MCSv和ALPO)进行比较。结果为了防止治疗时脱靶,所有计划RTOG CI都>1.1。对于Paddick CI,HA计划的高于Cop和Non-cop VMAT (0.89±0.019∶0.88±0.017,P=0.001和0.89±0.019∶0.87±0.036,P=0.003)。对于GI,HA计划的跌落最快(3.35±0.64),其次为Non-cop VMAT (3.70±0.80),最差为Cop VMAT (4.90±1.85)。对于脑干Dmax,HA计划低于Non-cop VMAT计划[(604.14±531.61) cGy∶(682.75±558.22) cGy),P<0.05]。对于V12Gy和V24Gy,HA计划都低于VMAT计划(均P<0.05)。对于机器跳数,HA计划低于Non-cop VMAT、Cop VMAT计划(2 872.60±566.93∶3 771.28±1 022.38、2 872.60±566.93∶4 494.08±1 323.09,均P<0.05)。计划复杂性方面,Cop VMAT计划的MCSv最低,即复杂度最高(P<0.05);HA计划的ALPO较Non-cop更高,即HA计划复杂度较低(P<0.05)。结论对于脑转移瘤治疗,HyperArc较VMAT技术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剂量跌落,对脑干及正常脑组织保护更好,且计划复杂性也较低。

  • 标签: HyperArc技术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技术 脑转移瘤/放射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常见远处转移方式。作为胃癌终末期事件,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往往已经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即使行外科手术切除,远期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腹腔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多学科诊疗模式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的支持下,一部分已经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考虑到近年胃癌腹膜转移治疗领域的进展,本文拟结合目前临床证据,对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腹膜转移的影像学诊断、腹腔镜检查、腹膜转移的评估以及综合诊疗方案进行讨论。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转移速度(BMV)对立体定向放疗(SRT)脑转移瘤患者颅内新发转移后生存的影响,筛选适合挽救性SRT患者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189例首次射波刀治疗后出现颅内新发转移的患者,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Gray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颅内转移后生存时间为8个月,影响患者转移后生存的因素包括递归性分区分析、ECOG PS评分与BMV。在低危组(BMV<4),接受挽救性SRT和全脑放疗的患者中位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7个月(P=0.020)。低危、中危(BMV4-13)及高危组(BMV>13)患者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6%、15.1%和43.3%(P<0.001)。接受挽救性SRT治疗的患者发生第2次脑转移后,低危(BMV2<4)、中危(BMV2 4~13)及高危组(BMV2>1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5、16.0、3.0个月(P=0.032)。结论对于首次SRT治疗脑转移瘤后出现新发颅内转移的患者,BMV是一个有效的生存预测指标,挽救性SRT为BMV低危组人群优先选择。

  • 标签: 脑转移速度 肿瘤,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预后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收集的102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69、HK-1和CNE-2Z细胞系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Tiam1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感染CNE-2Z鼻咽癌细胞,建立对照细胞系和Tiam1敲降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Tiam1 K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体内生长和转移能力。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1.36±0.2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3.9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5)。正常鼻咽上皮细胞Tiam1 mRNA表达水平(1.20±0.26)明显低于鼻咽癌细胞系HK-1和CNE-2Z Tiam1 mRNA表达水平(2.98±0.31、3.1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t=4.2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5±0.22)高于Tiam1 KD组细胞A值(1.3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生长45 d后肿瘤体积[(1 832.37±281.24) mm3]高于Tiam1 KD组细胞[(1 209.31±145.19)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6,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9.39±9.31)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侵袭数量[(52.19±7.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淋巴结转移数量[(12.43±3.27)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6.19±2.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结论Tiam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 标签: 鼻咽癌 增殖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比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60.71±10.42)岁,年龄范围为27~75岁。将患者按照术前肝功能血清指标AST/ALT比值的中位数(1.15)分为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每组5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一周内AST和ALT水平、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原发癌灶是否合并脉管瘤栓、原发癌灶分化程度、原发癌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原发癌灶浸润深度、肝转移癌灶的肿瘤直径、肝转移灶的癌灶个数、肝转移灶的癌灶分布,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ST/ALT是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间术前癌胚抗原、AST及ALT水平,原发癌灶的浸润深度,肝转移灶的肿瘤直径、癌灶个数及癌灶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ST/ALT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高AST/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AST/ALT比值是患者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ST/ALT比值较高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AST/ALT比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氨酸氨基转移酶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灶 预后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利用磁化传输比不对称(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 asymmetry,MTRasym)分析产生半定量的结果,对肌骨系统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MRI只能反映病变的形态学差异,很难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CEST技术具有无侵入性和定量检测的优势,已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椎间盘变性及软骨修复手术术后评估等。作者重点总结了CEST的原理、信号测定及其在肌肉骨骼系统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 进展 早期诊断 术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细胞转移技术,解决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因数量有限无法进行多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辅助检查的问题,为细胞学精准诊断提供可能性。方法收集2020年1至5月北京医院病理科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34例,将一张涂片上丰富的细胞分割到若干张载玻片上,进行细胞转移转移片褪染后行EnVision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细胞转移片及对应组织学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一致性。结果34个病例共完成180张细胞转移片,其中174张转移片细胞形态、大小及结构与原始细胞涂片相一致,细胞转移成功率为96.7%(174/180)。对成功转移的细胞学涂片进行了174项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其中15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有相应的组织学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这15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有148个与组织学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一致,其染色定位准确、清晰、背景干净,一致率为96.7%(148/153)。3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与相应组织学标本病理诊断相对照,诊断均一致,一致率达100%。结论细胞转移技术简单易行,可对涂片中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进行有效利用,对细胞学精准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学技术 穿刺术 细胞转移技术 Mount-Quick胶
  • 简介:摘要骨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通常能预示恶性肿瘤患者的短期预后。恶性肿瘤一旦发生骨转移,就很难治愈,骨骼相关事件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QL)降低,但仍然可以多种治疗手段来去除瘤体及其压迫症状或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新药研发和肿瘤治疗技术的革新给这些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更好的QL,并延长了预期寿命。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及其选择时机和治疗原则,以及综合多学科的经验和优势,有利于患者QL和预后受益最大化。

  • 标签: 恶性肿瘤,骨转移 多学科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转移癌临床少见,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食管癌胰腺转移临床相关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胰腺占位患者,经EUS-FNA证实为食管癌胰腺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胰腺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灶和所有转移灶同时全覆盖放疗治疗寡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4例寡转移(≤4处转移灶)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7~86)岁,初诊时PSA中位值38.545(6.640~1 066.000)ng/ml,初始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PSA最低值中位值0.259(0.011~18.762)ng/ml,初始ADT至诊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位时间间隔12(4~96)个月,放疗前PSA中位值3.765(2.040~187.000)ng/ml。Gleason评分9~10分23例(52.3%),8分15例(34.0%)。初诊时,41例(93.2%)肿瘤分期为T3~T4期,23例(52.3%)伴淋巴结转移,29例(63.9%)伴远处转移。放疗前转移灶数量为1个22例(50.0%),2个12例(27.3%),3个6例(13.6%),4个4例(9.1%)。转移灶部位分别为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6.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9例(20.5%),骨转移21例(47.7%),骨转移+淋巴结转移11例(25%),均无内脏转移。采用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技术(IGRT-VMAT)对原发灶和所有转移灶全覆盖放疗。放射剂量:前列腺和精囊予常规分割76 Gy/38次,生物等效剂量(BED3)为126.67 Gy;对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盆腔淋巴结引流区46 Gy/23次。根据病灶周围不同的正常组织耐受量,转移灶局部放疗剂量BED3中位值为112.26(91.14~140.77)Gy。记录本组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本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新发转移生存率。结果本组44例中,1例放疗期间出现尿路梗阻(NCI-CTCAE 3级),留置尿管2周后顺利拔管;余43例的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为0~2级。中位随访34.5(9~96)个月,放疗后PSA最低值0.088(0.003~132.000)ng/ml,40例(90.9%)PSA值较放疗前下降,中位降幅为87.5%(29.4%~99.9%),其中34例(77.3%)降幅>80%。本组44例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9%、54.5%、36.8%,无新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7.7%、25.0%和12.9%。结论原发灶+转移灶全覆盖放疗治疗寡转移CRPC的PSA反应率高,生存状况满意,毒性反应可耐受。

  • 标签: 放射疗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寡转移 原发肿瘤 转移肿瘤
  • 简介:摘要卵巢转移瘤合并原发瘤(ovarian metastatic malignancy with primary tumor,OMMPT)是一种罕见现象,指卵巢转移瘤伴发卵巢原发性肿瘤。本组1例为卵巢转移性结肠腺癌伴成年型颗粒细胞瘤(AGCT),另1例为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EC)转移至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CT),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大大改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受到广泛关注。微创脊柱手术(MISS)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治疗效果相似,创伤更小,康复时间更短。对于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更短的康复时间有助于早期开展术后放疗,从而达到更满意的肿瘤控制效果。本文从MISS的概念、手术目的、适应证、术式选择等方面对其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脊柱 肿瘤转移 骨肿瘤 外科治疗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5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5例胰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等资料。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CT平扫病灶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肾癌转移灶均呈高强化;肺癌及结直肠癌转移灶呈低强化,结直肠癌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MRI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肾癌、纤维肉瘤转移灶各期均呈高强化,呈富血供表现;肺癌、结直肠癌转移灶动脉期及胰腺期均为低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可呈低、等或稍高信号,主要表现为乏血供。本研究结果表明胰腺转移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可以协助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肺癌常常发生转移。肺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转移,而转移至胆总管比较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活检+胆管刷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肺鳞癌胆总管转移。患者经胆管扩张、支架置入等治疗,梗阻解除,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肺原发癌 胆总管转移癌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简介:摘要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其中侵袭和转移是其重要特征,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胃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有肺、骨、肝、脑、卵巢等,但转移到小指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67岁男性患者,胃腺癌转移至右手小指,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