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考察扶正膏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制剂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制剂的有效期。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试验指导原则”对扶正膏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试验、长期稳定试验。结论:1、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对扶正膏现有检测指标稳定无显著影响;2、加速稳定实验。控制温度40℃±2℃,相对湿度 75%±5%,分别于0、1、2、3、6 个月末分别取扶正膏样品,检测性状、鉴别、不溶物均符合规定。3长期稳定实验。三批扶正膏供试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进行0、3、6、9、12、18、24、36 个月末长期试验所得的实验结果表明,现有的检测项目结果与0个月比较,均符合规定,初步将扶正膏有效期暂定为36个月。

  • 标签: 稳定性 扶正膏
  • 简介:摘要:药品稳定试验的主要目标是对药品的品质、稳定进行检验,以便为产品的保质期和使用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是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药品稳定试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它直接关系到药品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因此对其进行讨论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对相关药品稳定试验管理方法进行简述,希望能够为行业内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药品稳定性 理论基础 质量管理 管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自制磷酸铝佐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性状表征。方法使用3批产业化规模的自制磷酸铝佐剂,分别考察不同灭菌次数和室温保存时间下的等电点、磷铝比、pH值、最大吸附能力、表面电荷、沉降率和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果3批自制磷酸铝佐剂灭菌3次,其等电点均为4.6±0.2,磷铝比均为0.9±0.1,pH值均为7.3±0.1,Zeta电位均为(-13±2) mV,最大能吸附4倍量的HPV16型L1抗原,沉降率均为21%±1%,90%粒径分布(Dv90)均为(15.5±0.5) μm,Dv50均为(6.0±1.0) μm,Dv10均为(1.5±0.5) μm;室温保存2年,其等电点均为4.6±0.2,磷铝比均为0.9±0.1,pH值均为7.4±0.1,Zeta电位均为(-13±3) mV,最大能吸附4倍量的HPV16型L1抗原,沉降率均为21%±1%,Dv90均为(18.0±4.0) μm,Dv50均为(6.0±1.0) μm,Dv10均为(1.0±1.0) μm,各项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3批自制磷酸铝佐剂灭菌3次和室温保存2年仍可保证其质量;初步建立了磷酸铝佐剂稳定评价平台,以确保自制磷酸铝佐剂的使用安全。

  • 标签: 磷酸铝佐剂 性状表征 稳定性
  • 简介:摘要:药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指对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定形式的药品。在制备、储存、运输等影响稳定的因素中,药物成分可能会减少或产生不利影响。药物的稳定直接影响药物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安全稳定得到保证。在新药申报中,药品稳定是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提高方法
  • 简介:[摘要] 现实中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呈多样化,若药品性状、质量发生变化可引起临床效果误差,严重者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该文通过对药物制剂稳定类型、影响药物制剂稳定因素展开总结,并基于此提出针对药物制剂稳定影响因素的干预对策,旨在提升业内同行对药物制剂稳定的重视。

  • 标签: []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因素分析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林省销售的碘酸钾碘盐的稳定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月在吉林省全省范围内以市(州)为单位,选择10所大型超市,每所大型超市选择2种碘酸钾碘盐,每种5份,共100份碘盐样品,采用分光光度法(碘-淀粉光度法)检测样品碘含量;将碘盐样品按不同盐种(井矿盐、海盐、湖盐)及不同生产工艺(精制盐、非精制盐)分类,开袋放于室温条件下储存,并分别于开袋后0、10、20 d测定盐碘含量,比较不同盐种、不同生产工艺碘含量衰减率。结果碘盐样品中井矿盐、海盐、湖盐分别为45、45、10份,存放第0天的碘含量[(19.89 ± 1.38)、(20.62 ± 1.91)、(19.78 ± 1.01)mg/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57,P = 0.093);第10天时,井矿盐的碘含量低于海盐、湖盐(P均< 0.05);第20天时,井矿盐的碘含量低于海盐(P < 0.05)。井矿盐存放第0、10、20天的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0.62,P < 0.001);海盐、湖盐存放第20天的碘含量均明显低于第0、10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井矿盐、海盐、湖盐第0 ~ 10天碘含量衰减率与第10 ~ 20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24、2.94、2.80,P均< 0.05)。井矿盐、海盐、湖盐存放第0 ~ 10天的碘含量衰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4.05,P < 0.001);第10 ~ 20天不同盐种的碘含量衰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5.86,P = 0.053)。碘盐存放第0 ~ 10、10 ~ 20天时,精制盐与非精制盐的碘含量衰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 1.16、0.28,P均> 0.05);精制盐、非精制盐第0 ~ 10天碘含量衰减率与第10 ~ 20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 0.76、1.90,P均> 0.05)。结论吉林省销售的碘盐包装开封20 d后发生碘损失,其碘含量的衰减受盐种、生产工艺的影响较小。建议食碘盐在打开包装后20 d内食用。

  • 标签: 盐类 碘酸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对于疾病的诊治手段逐渐增多,药物作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它的稳定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药物制剂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覆盖的领域很广,对保存的条件要求较高,在运输及储备中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才不会影响其数值的改变,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药品变质导致临床效果变差,患者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不仅会遭受额外伤害,甚至会危害生命。因此,本文则对详细阐述了保持药品制剂的稳定的一系列方案,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份-2021年11月份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相关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养心汤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心功能指标 西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朝鲜族儿童情绪稳定状况,分析影响其情绪稳定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延吉市7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结果 朝鲜族儿童总体情绪稳定差。情绪较稳定小学生为924名,占27.8%,情绪较不稳定小学生为1817名,占54.7%;情绪稳定分级在不同性别及是否留守上存在差异性(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情绪稳定与性别、是否留守负相关,与年级正相关。结论 家庭作为核心功能,对小学生情绪稳定占重要的一部分,关爱留守儿童,减少留守家庭是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朝鲜族 儿童 情绪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支原体检测用培养基存放在15~25 ℃不同时间的质量稳定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支原体肉汤、支原体半流体、精氨酸支原体肉汤、精氨酸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灭菌后在15~25 ℃存放0、21、35、49、70 d,检测各时段4种培养基的外观、pH值和灵敏度,综合分析3个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变化的因素。结果4种支原体检测用培养基的3个质量指标相互作用,均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化;存放21 d内,支原体肉汤和半流体培养基内环境变化最剧烈,颜色变化明显,pH下降较快;存放35 d内,4种培养基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不同稀释度的对应支原体生长管数均达到接种管数的2/3或以上。结论4种支原体检测用培养基在15~25 ℃存放35 d,质量符合标准;存放过程中,分装容器的密封性决定溶于培养基的空气总量,进而影响培养基的质量稳定

  • 标签: 支原体 培养基 质量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黄花蒿花粉变应性小鼠鼻炎模型维持稳定的激发条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致敏蛋白质,于1 d、4 d、7 d对每只小鼠皮下注射0.1 ml的以Art a1计浓度为20 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致敏结束后停息1周,用以Art a1计浓度为500 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对小鼠进行首次滴鼻激发,每鼻孔10 μl。将模型组分为3组分别连续激发7 d、10 d、14 d,每隔4周再激发7 d,探索首次激发时间。空白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进行免疫和滴鼻激发。造模后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和鼻部病理学变化,检测致敏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变化。确定最佳首次滴鼻激发周期后,进一步比较不同激发频次对致敏效果的影响。结果抗原首次激发后,10 d组小鼠过敏症状明显高于7 d和14 d组,且10 d和14 d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明显高于7 d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次激发后3个模型组小鼠组仍维持明显过敏症状;鼻部均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增生、鼻甲肿大、炎细胞增多等病理变化;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均显著增高;抗原特异性IL-4和IL-6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其中10 d和14 d组高于7 d组。不同激发频次对过敏模型的稳定有较大影响,每隔2周激发一次的致敏小鼠过敏症状以及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每隔4周激发的小鼠。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首次抗原激发时间以及不同激发频次对黄花蒿致敏小鼠模型的影响,最终优化了过敏小鼠评价模型建立的参数,为脱敏治疗药物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 标签: 变应原 鼻炎模型 激发周期 激发频次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直线加速器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系统、客观评价其稳定量化标准。方法基于Delphi法和AHP法构建直线加速器设备稳定3级指标体系,运用Microsoft Excel2007和SPSS 16.0计算相关系数和权重。结果两轮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5%(17/20)和92%(23/2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和0.87。专家Kendall协调系数1、2、3级指标分别为0.957(P<0.05)、0.637(P<0.05)和0.527(P<0.05)。最终确立涵盖机械治疗系统和附件系统2个1级指标,9个2级指标和32个3级指标的多层级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CV均<0.25且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直线加速器设备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可为直线加速器稳定评价和购置设备提供理论和量化参考。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踝关节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的胫腓骨远端完整性破坏和连续性中断,常合并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在诊治过程中因损伤隐匿或经验不足容易被忽视,常导致预后不佳。现有分型有时难以对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故基于稳定标准的踝关节骨折分型应运而生。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处理不当会导致功能丢失和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结合具体损伤进行个体化治疗。笔者就踝关节骨折稳定的含义、解剖结构、影像学评估,以及基于稳定分型的踝关节骨折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踝关节骨折的稳定评估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韧带损伤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稳定冠心病的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方法:筛选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与观察组(社区规范治疗及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在该疾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稳定性冠心病 生活质量 社区规范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CSE)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理疗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瑞士球进行CSE训练,具体训练项目包括双桥式、单桥式、屈膝双桥式、反桥式、屈髋反桥式及单下肢支撑反桥式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中文版SF-36量表(SF-36)、闭眼单足站立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及30 s坐-站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6周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LKSS评分、SF-36评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及30 s坐-站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44±0.55)分]、LKSS评分[(76.75±6.23)分]、SF-36评分[(77.27±6.84)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间[(13.22±3.05)s]、闭目原地踏步时间[(32.52±4.10)s]及30 s坐-站次数[(32.52±4.10)次]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核心稳定性训练 疼痛 肌力
  • 简介:摘要:胰岛素是含有蛋白质和肽类激素、开启后可多次使用的一种多剂量注射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既可调节血糖又能促进机体代谢。胰岛素的药物稳定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物理稳定(如温湿度等影响胰岛素的活性)、化学稳定(如氧化水解等反应导致胰岛素化学降解)和生物稳定(如微生物的滋长加速胰岛素腐败),任何一种稳定被破坏均会造成胰岛素的效价降低。目前我国仍有部分研究对胰岛素的药物稳定认识不足,保存、使用和管理不规范,胰岛素开启后的储存时间备受争议,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所有药物制剂稳定,忽略了胰岛素这类药物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将全面分析胰岛素药物稳定的影响因素及胰岛素的干预性策略,旨在提升临床使用胰岛素制剂的稳定、安全性和药物管理的规范性,为确定胰岛素开启后的有效期提供参考,确保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胰岛素 药物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并发抑郁患者透析稳定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血液透析并发抑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普通组(n=20)和研究组(n=20)两个组别。普通组采用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取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大(P>0.05),实施护理措施后,普通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要比研究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更差,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并发抑郁 透析稳定性
  • 简介:摘要:多索茶碱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支气管扩张药物,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支气管痉挛而出现的呼吸困难治疗,也可用作慢阻肺、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深受认可。且多索茶碱药物毒性相较于传统药物茶碱、氨茶碱更低,用药安全性更高。但单一用药疗效影响因素较多,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而对于多索茶碱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尚存在争议。对此,本文综述近年来多索茶碱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研究,为临床多索茶碱与常用药物配伍提供参考。

  • 标签: 多索茶碱 常用药物 配伍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