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都拉·阿巴斯,教授,博士生导师,外籍院士,新疆大学“中国西北干旱区地衣研究中心”团队学科带头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兼任新疆侨联副主席、新疆人社厅和教育厅新疆高校学科组和高评委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即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和地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疆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 标签: 新疆大学 专业委员会 药用植物 博士生导师 学科带头人 西北干旱区
  • 简介: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中干燥彻底的消毒包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内部分干燥彻底的灭菌包以及干燥合格的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生潮湿包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干燥包和潮湿包应用于临床,对干燥包以及潮湿包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干燥包在临床上感染较少,而潮湿包在临床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和2.0%,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干燥彻底的消毒包灭菌效果较差,感染率较高,应采取预防措施,较少出现消毒包干燥彻底的现象。

  • 标签: 消毒效果 干燥不彻底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包
  • 简介:萝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培育自交亲和系是萝卜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根据萝卜自交亲和基因SLG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8个自交系为材料,其中自交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各4个,扩增SLG6基因第232~711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8个材料均获得了一条480bp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该片段进行酶切,自交亲和系均产生约125bp和244bp的片段,其中,244bp的片段为自交亲和系所特有,可作为SLG6基因的CAPS标记用于萝卜自交亲和基因SLG6的检测;而自交亲和系则具有与自交亲和系相同的125bp的片段和不同的多态性片段。

  • 标签: 萝卜 自交不亲和性 SLG6基因 CAPS标记
  • 简介:虽然寻找新药的生物药公司经常占据了所有的头条新闻,但是任何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从业者都知道,如果离开了生命科学行业为他们提供试剂、硬件和溶液,所有上述进步都只是一场空谈。

  • 标签: 生命科学 行业 药物研发 科学研究 生物药
  • 简介: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学院的2个研究团队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同时取得新的进展,相关成果文章分别发表在《Blood》和《CancerCell》上。

  • 标签: CELL 白血病 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
  • 简介:编者按(转自《生理学报》):最近,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神经元》,系CellPress出版的“Cell”杂志的姊妹期刊)在半年内连续刊载了我国学者的5篇原创性研究论文(Article),并为部分成果配发了特邀评论(Preview),这标志着我国神经科学研究水平在某些研究领域内正在迅速提高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两位人员对这些近期发表在“Neuron”上的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做一简单的介绍。

  • 标签: 研究成果 神经元 原创性 学者 杂志 生命科学学院
  • 简介:细胞电生理学对细胞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开发是极其重要的,美国普度大学的波特菲尔德等人新近开发了一种集成微电子器具(MEMS)系统,与目前的电生理学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将对药物开发带来巨大影响。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电生理学 药物发现 革命性 芯片 药物开发
  • 简介:【背景】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一目标除草剂,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性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而使用单一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性除草剂丙·苄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的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种植,在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一灭生性除草剂的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的群落演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草铵膦 丙·苄 杂草群落动态
  • 简介: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小鼠乳清酸蛋白(mWAP)调控序列的杂合基因座。方法与结果:在pBR322载体上连入预先无痕连接的3对同源臂,利用基于Red同源重组系统的缺口修复(gap-repair)技术,分别对8kb的mWAP基因座3′调控区、16kb的hSA基因组编码序列及13kb的mWAP基因座5′调控区进行连续3次基因抓捕,最终将全长37kb的乳蛋白杂合基因座构入pBR322载体;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序列测定验证,确定mWAP基因座中的编码序列被精确地置换为hSA的基因组编码序列。结论:构建了整合有mWAP-hSA杂合基因座的pBR322载体,为研究杂合基因座在乳腺中的表达效果及置换型基因座表达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

  • 标签: 小鼠乳清酸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缺口修复 细菌人工染色体
  • 简介: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FNB和PCI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d(T3)、术后2d(T4)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h、12h、24h、48hCFN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P〈0.05)。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较T1升高,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振幅(MA)较T1降低,PCIA组患者R、K较T1降低,α角、MA较T1升高,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R、K高于PCIA组患者,α角、MA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FNB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优于PCIA,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不影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股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构建一个牛dSl酪蛋白调控序列指导人溶菌酶(hLYZ)基因组序列的杂合基因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发明的连续3步缺口修复技术。将6个无痕连接的同源臂插入以pBR322为载体的骨架中,构成能进行3次连续基因抓捕的载体,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介导的缺口修复技术,分别抓捕牛aSl酪蛋白3’端调控序列(9kb)、hLYZ基因座序列(5kb)、牛axSl酪蛋白5’端调控序列(20kb),使这3个基因片段自动无痕地连接在基因抓捕载体上,形成牛oLSl酪蛋白一hLYZ杂合基因座。结果:实验经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和序列测定,验证了hLYZ的基因组序列对牛仪S1酪蛋白编码基因组序列的精确置换。结论:这种修复技术为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大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及方法。

  • 标签: 牛αS1酪蛋白 人溶菌酶 杂合基因座 缺口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