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海洋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环境复杂,其生物入侵的监测、控制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我国对陆地外来生物的入侵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入侵监测、入侵机制、入侵危害的程度以及防治等问题缺乏基础数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的基础上,概述其入侵生态学研究形势及相关成果,包括海洋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入侵过程、入侵生态效应以及全球变化对入侵的影响等。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种间竞争破坏生态环境、与土著种杂交造成遗传污染、病原生物及有毒藻类导致海洋生态灾害加剧等。此外,从政策和法规、入侵风险评估、监测和公共宣传教育、生物信息系统和有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策略。本研究为我国海洋外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海洋外来物种 入侵生态学 生态效应 生物安全
  • 简介:海洋生物技术范围很广,随着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关国家纷纷把海洋生物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竞相投入人力物力,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欧盟是科技发达国家和比较发达国家的联合体,其科技实力在全球占有显著地位。简要分类评述了1997—2006年的10年间,欧盟第五和第六框架计划在海水养殖、活性物质开发、海洋生物传感器和反应器、海洋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等领域资助研究的近百个海洋生物技术相关项目,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欧盟 海洋 生物技术
  • 简介:众所周知,海洋生物资源及其丰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呈现原始性和多样性特点。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富含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高生物活性药用成分,可为新药研制开发提供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及重要先导化合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人类医药宝库的重要来源。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

  • 标签: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毒素 芋螺毒素 海葵毒素 肽类毒素 先导化合物
  • 简介: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细胞王国,在这里居住着的细胞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人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发育的,可是到婴儿呱呱落地时,光脑细胞就有140亿个。当人成年时,组成身体的细胞大约有60万亿个。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直径为0.2至0.5毫米,肉眼勉强

  • 标签: 人体 细胞 生理学 鼻子
  • 简介:海洋微生物多糖主要是从海水、海泥和海藻中的细菌中分离出来的多糖,大多是微生物胞外多糖。海洋微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由于其生存环境所限,微生物物种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多数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了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此活性物质便可提炼出结构迥异、作用独特的活性多糖。本文综述了海洋微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对海洋微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多糖 免疫调节 作用机制 药用价值
  • 简介:海洋站获取观测的数据文件作为水文气象情报资料的原始档案,为海洋预报和调查科研提供最基础的数据保障.对海洋站数据报表的预审对保证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及其重要.本文以国家海洋局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为例,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审查和报表校对复算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海洋站软件及报表预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利于全面了解海洋站观测工作,减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提高海洋站观测预审工作的质量.

  • 标签: 海洋站 预审 水文气象资料
  • 简介:二战后,世界人口进人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今天还在继续。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对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以下是摘自联合国人口司报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数字

  • 标签: 世界人口 增长阶 联合国
  • 简介: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是天津市电子仪表信息研究所主办.反映数字技术、应用研究的科技期刊。国际刊号ISSN1007-9416,国内刊号CN12-1369/TN,邮发代号:6-251,本刊为月刊。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国内外深有影响。[办刊宗旨]《数字技术与应用》是面向数字科技、高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刊物。旨在推广数字新技术、科技新理念,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数字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我刊愿与社会各界合作,携手共进。

  • 标签: 数字技术 专业科技期刊 征稿启示 数字化期刊 邮发代号 中国学术期刊
  • 简介:目的:从海洋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多株具有鼠李糖脂合成能力的菌株。方法:以9株分离自不同海洋环境的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并比较其发酵合成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产量和产物成分的差异,扩增并比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结果:9株菌的发酵产物均具有表面活性,其中菌株1A01151发酵液的表面活性最强,表面张力值可降低至28mN/m;9株菌的基因组中均含有鼠李糖脂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rhlAB和rhlC,都具有合成单、双鼠李糖脂的能力;菌株1A01151和1A00364的发酵产量最高(2.69g/L),产物经LC-MS/MS检测,所合成的鼠李糖脂同系物组分不同,双糖双脂的含量最高(1A01151:75.96%;1A00364:61.01%)。结论:海洋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是具有鼠李糖脂高产潜力的菌株,可用于合成性能不同、组成多样的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 标签: 鼠李糖脂 生物表面活性剂 铜绿假单胞菌 双糖双脂
  • 简介:关于阿拉伯数字使用方法  1.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年份必须用全称,如:1989~1991年,不能写成1989~91年。  2.计量和统计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0.5、30年、2万台、3个人、1/3、10多万  3.序数词和编号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新外大街86号、13次特快、第2卷、第5页、第11届。  4.书写小数点前或后四位以上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右每3位为一节,节与节之间空1/4格,废弃传统的千分撇法。如:2,431改为2431。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等不用三位分节法。  5.数字或百分数为“0”时均写“0”,而不写0.0或0%等。  6.多位数不能折开移行。

  • 标签: 使用方法 数字使用 阿拉伯数字
  • 简介:【目的】松材线虫作为林业重大外来入侵种,扩散型幼虫的形成对其传播扩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扩散虫态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通过构建松材线虫数字基因表达谱(DGE),从滞育状态的维持、化学感受、代谢途径等方面分析松材线虫不同虫态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参考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鉴定出2种扩散型幼虫(LⅢ,LⅣ)和繁殖型幼虫(Ln)各有11184、8533和10781个基因.相对于繁殖型虫态,大多数基因在LⅣ中下调表达,该虫态中特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有化感受体基因、核受体基因以及一些代谢相关基因.推测这可能与扩散型线虫滞育状态的维持相关,并在其生理功能如化学感受和媒介/寄主互作中发挥作用.GO和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多数代谢相关通路在L,中下调表达,而在LⅢ中的表达均活跃.【结论】以上结果与LⅣ处于不进食、总体代谢水平较低等生理状态的表型相一致.

  • 标签: 松材线虫 扩散型虫态 数字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