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恢复了二超声图像成像过程中丢弃的空间位置信息,提供了比二超声图像更为丰富的临床诊断信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本文介绍了基于一换能器阵列的超声重建过程,针对扇形扫描超声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减少重建环节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超声诊断 实时三维 三维重建 DSC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形态、大小及内部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灰阶超声显示有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患者28例,采用腹部彩色超声成像仪自由臂方式对肝脏病变处及其周围进行扫查取像,取样结束后在超声仪上进行脱机后处理,以病变处为中心,对X、Y、Z3个互相垂直切面上的病变范围进行勾划,生成的肿瘤球体,计算程序可自动计算球体体积、内部血流容积及两者之比.结果肿瘤体积最大为117cm3,最小为2.0cm3.超声可显示肿瘤供给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并可透视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情况.部分病变在二图像上显示为"晕环"、"绕行"的肿瘤周边血管,在重建后显示出"抱球征",展现血管全貌,进入肿瘤内部后呈现出"提篮征",发出多支小血管,显示了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结论彩色超声可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形态、体积、周边及内部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丰富了超声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肿瘤 三维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 肝脏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行常规检查的孕妇2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接受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观察其胎儿畸形诊断情况。结果260例孕妇中,经引产或者产后证实畸形胎儿畸形75例,占比28.85%(75/260)。而经实施超声成像共检出畸形胎儿71例,诊断符合率为94.67%(71/75),其中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胎儿畸形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畸形18例(25.35%)、泌尿生殖系统畸形4例(5.63%)、胸腹腔积液畸形3例(4.22%)、四肢骨骼畸形11例15.49%、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9.86%)、颜面畸形22例(30.98%)、胎儿肿瘤畸形6例(8.45%)等。结论采用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性,并能将胎儿畸形的状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因此在孕妇产前检查中十分重要,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 胎儿畸形 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诊断中经二超声超声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接受过经阴道二超声超声成像诊断,有完整资料,比较二超声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子宫畸形类型主要有不完全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弓形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单个类型上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符合率上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二超声(P<0.05)。结论超声与二超声经阴道检查与诊断子宫畸形均有不错的价值,但超声检查诊断整体符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诊断中经二超声超声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的患 者12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接受过经阴道二超声超声成像诊断,有完整资料,比较二超声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子宫畸形类型主要有不完全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弓形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单个类型上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整体符合率上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二超声( P<0.05)。 结论:超声与二超声经阴道检查与诊断子宫畸形均有不错的价值,但超声检查诊断整体符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 标签: 肛瘘手术 三维超声 成像技术 超声显像 价值 应用
  • 简介: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可有效揭示雷达目标散射源的空间分布;相比于传统的距离向和方位向二成像成像又增加了俯仰向的分辨能力,可以识别雷达目标高度方向的散射源分布情况。从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分析出发,探讨了成像的基本公式及算法。距离向分辨采用传统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分辨运用卷积反投影算法实现。讨论了两种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成像的投影插值算法,即二投影插值法和直接投影法,与传统的二投影插值算法比较,直接投影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 标签: 雷达散射截面 一维成像 二维成像 三维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在二彩色超声和X线钼靶照像(简称钼靶)诊断不同的乳腺疑难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二彩色超声和钼靶定性不同的35个乳腺肿块,研究其超声成像的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肿块超声和钼靶检查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8个肿块中,两种方法定性不同的35个肿块占23.6%,钼靶误诊17个肿块,误诊率为11.5%二彩色超声误诊18个肿块,误诊率为12.2%(与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患者混淆的15例,占83.3%),通过超声灰阶表现汇聚征和冠状切面来判断其良恶性,误诊率降低为2.7%(4/148).结论容积超声成像可观察到二超声所不能显示的冠状切面,更直观、更形象地获得肿块立体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高了彩色超声对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正确性,但对无症状的乳腺慢性炎症和常规超声漏诊病例尚需造影等进一步检查.

  • 标签: 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 X线钼靶照像 乳腺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超声壁龛成像鉴别良恶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10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3例良恶型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超声壁龛成像检查诊断有28例患者为良性溃疡,15例为恶性溃疡,和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5.3%。通过比较分析,良恶性溃疡在溃疡平均直径、溃疡周围胃壁厚度以及软组织宽度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应用超声壁龛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胃溃疡,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给疾病诊治。

  • 标签: 胃溃疡 鉴别三维超声壁龛成像 良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子宫畸形过程中应用经腔内超声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7例子宫畸形患者所有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经腔内超声成像以及二超声成像,对比两种超声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与效果。结果此本次研究的87例子宫畸形患者,经二超声成像诊断后检出率80.54%显著低于经超声成像诊断后检出率96.55%,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经腔内超声成像应用在诊断子宫畸形中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检出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 子宫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 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设备在成像方法和技术等层面上不断得到改进,临床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介绍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 世纪 40 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 50 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 70 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近几年来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超声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体数据。但二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阵列探头。用一阵列探头提取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 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体位置关系,进行术前 TNM 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D-CDE 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超声与二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肝囊肿与肝脓肿二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于 20 帧 /s )的研究成功,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较二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超声的 80% 增 87% 。此外,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此同时,应用 3CDE 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2.4 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脏为具有复杂形态的动态器官 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心脏的立体结构,直观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空间关系、立体方位及血流变化等,为各种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RT-3DE 能实时总体评估一个心动周期心脏的解剖、功能及活动状况,测定心腔容量,估测心室重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室壁节段运动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 . 超声医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500名医院收诊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先行常规二超声检测,将检查结果记录好后,行实时超声成像诊断,并记录诊断结果。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观察500名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发现共有畸形胎儿24例,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2.5%(15/24),而实时超声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5.8%(23/24),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在胎儿畸形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 胎儿畸形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技术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并经产后(或引产)证实的唇腭裂胎儿72例,均接受二超声、实时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模式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统计两种模式下胎儿唇腭裂检出情况。结果72例胎儿经产后或引产确认单侧唇裂17例,单侧唇裂合并腭裂51例,双侧唇裂合并腭裂4例。二、实时超声胎儿单纯唇裂检出率均为100%(17/17),P>0.05。二超声胎儿唇裂并腭裂检出率为38.18%(21/55),唇腭裂总检出率为52.78%(38/72),低于实时超声相应值89.09%(49/55)、91.67%(6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27.14,P<0.05)。结论实时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对胎儿唇腭裂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唇裂 腭裂 三维超声 透明成像 表面成像
  • 作者: 余宏亮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31
  • 出处:《中外医药研究》2022年15期
  • 机构:仪陇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6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唇腭裂(cleftlipandpalate,CLP)是最常见的胎儿颜面部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种族和人群有所不同。据统计,我国活产儿中平均发病率为16.63/10000,由于唇腭裂与多种遗传综合征有关,造成患儿容貌畸形,还可能直接影响患儿吸吮、吞咽、语言及面部发育等功能

  • 标签: 唇腭裂 成像方法 三维超声 胎儿 面部先天性畸形 平均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