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湘西北地区寒武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的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m3/t,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同时也影响页岩气的吸附和存储能力。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的研究认为:储集空间主要可分为原生晶间或粒间微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构造裂缝和解理缝等5种成因类型;页岩气较易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吸附态气所占较大比例;页岩气存储状态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储集空间类型的综合影响;高—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生成的天然气在较好的保存条件仍然可以聚集并成藏;温压条件、埋藏深度和矿物组成等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 标签: 页岩气 含气性 牛蹄塘组 湘西北地区
  • 简介:黑色岩系成因复杂,且与多金属元素成矿密切相关。对安徽石台地区寒武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富集Ag、V、U、Mo、As、Sb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在这套黑色岩系地层剖面中,其中部碳质页岩的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比其它岩性的富集程度明显偏高。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关元素比值显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热水沉积作用,代表了一种非正常海水沉积。沉积环境由早期缺氧的还原环境逐渐向后期的半还原-氧化环境演化,反映早寒武世安徽扬子海由海侵向海退的逐渐过渡。

  • 标签: 黑色岩系 下寒武统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安徽石台
  • 简介:摘要以贵州大方地区寒武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单井沉积相的详细研究,结合剖面及钻井资料,采用优势相法绘制古地理图,分析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环境。分析认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沉积于陆棚环境,古蔺-习水一线以西为内陆棚沉积,发育一个明显的黑色岩系厚度低值带(水下隆起);古蔺-习水一线以东地区为外陆棚沉积,在大方-黔西-修文-息烽一带发育一个明显的黑色岩系厚度高值带(凹陷区)。沉积水体总体上较为安静,沉积了磷块岩、硅质岩和黑色炭质页岩系,指示出了最大海泛面。黑色炭质页岩系厚度由数十米至百余米,代表了一个沉积相带空间分异不明显的相的持续性现象。

  • 标签: 富有机质泥页岩 沉积环境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 贵州大方
  • 简介: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受沉积相的影响,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广泛发育。依据岩心、岩石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资料的研究,探讨认识了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溶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

  • 标签: 层序不整合面 溶蚀作用 白云岩 寒武系—奥陶系 塔中地区
  • 简介:华南上扬子区中部中-上寒武白云岩大量发育,形成于特殊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但其沉积环境和成因上存在争论。基于细致的野外和室内沉积学研究,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中-上寒武覃家庙群、三游洞群划分出8个岩相类型和3种沉积旋回类型,主要沉积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潮带和页岩盆地环境。采用沉积旋回叠置方式和Fischer图解方法,分析了上扬子区中-晚寒武世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历史,识别出18个四级旋回和7个三级旋回,并初步建立了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中-晚寒武世沉积相的时空间展布规律表明,扬子台地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经历了从页岩盆地(或深潮带)到浅潮带环境的演变,沉积类型从较深水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变化为较浅水碳酸盐沉积。中、晚寒武世扬子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与全球性沉积特征表现一致,反映了该时期独特的全球“超暖期”气候和台地内部较高盐度的古海洋条件。

  • 标签: 上扬子区 中-上寒武统 白云岩 沉积环境
  • 简介:文章讨论了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从陕西汉中经四川峨嵋到云南滇中晋宁,长达1000km的寒武底部和上震旦顶部的含铀磷块岩,不同地区含铀磷块岩大致有相似的特征,均属铀磷组合,磷矿化层较稳定,铀矿化层变化较大,铀含量比较低,一般在0.01%-0.02%,后生局部富集可达0.04%-0.05%。由于铀品位偏低,磷铀分离尚有一定困难,目前还不具备工业利用价值,做为一种铀的潜在资源,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在新世纪勘查和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方面做一些尝试。

  • 标签: 下寒武统 含铀磷块岩 铀矿化特征 找矿前景 成矿作用
  • 简介:摘要城口县北部下寒武的鲁家坪组地层中出露的泉水含有稀有微量元素硒。通过对鲁家坪组地层出露的泉水以及岩石、土壤的含硒量检测确定了寒武鲁家坪组地层普遍含硒元素,鲁家坪组地层出露的泉水含硒量相对较高,是城口县潜在的硒矿泉水寻找和开发的方向。

  • 标签: 城口 下寒武统 鲁家坪组
  • 简介:对塔东北库鲁克塔格隆起的乌孜里塔格剖面中上寒武白云岩的岩石学、成岩作用、裂隙—孔隙发育与充填等特征研究认为:可划分为有序度逐渐增加的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及晶洞中的中粗晶、巨晶和鞍形白云石等4种类型;分别对应于早期准同生—浅埋、中浅埋藏、中等埋藏和构造断裂—热液(热卤水)作用4期的成岩阶段;其中,沿走滑断裂—裂隙带、呈不规则的"侵入体"具有斑点状、条纹—条带、雁行状—斑马、角砾状和不规则状结构的中粗晶、粗晶、巨晶(部分为鞍形)白云岩(石),一般不发光或呈昏暗的暗红色,具有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典型的热液白云岩相似的特征;中上寒武白云岩存在4~5期构造裂隙和3期以上的充填作用;热液白云岩中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洞)、裂隙及沿裂隙的扩溶孔洞为主,主要有二世代的白云石和方解石和少量沥青、石英、微量硬石膏和重晶石等多期充填作用。与西加盆地寒武系部分或全部交代充填缝洞及角砾构造、受来自落基山造山带的晚白垩世至古近系拉腊米(Laramide)构造的被排驱的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典型热液白云岩稍有不同,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及燕山—喜马拉雅期(晚白垩世—第四纪)沿挤压—走滑断裂排驱的地层热卤水循环—扩散与交代作用可能是本区热液白云岩的主要成因,储集空间主要由中、晚期构造断裂—裂隙(溶蚀)所致,但不排除成岩早期埋藏或晚期大气水作用对其影响。

  • 标签: 白云岩类型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热液白云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为探讨寒武黑色岩系在深水区域的沉积环境及其伴生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的金属元素来源,对湘西寒武纪初期盆地相区龙鼻嘴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中干酪根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全岩V、U、Mo与TOC含量并就微量元素比值与TOC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干酪根中的Th/U、V/Sc和V/Cr值在剖面上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V、U和Mo与TOC的相关性可知剖面沉积过程中存在硫化环境,Ni-Co-Zn三角图解中多数样品分布于热水沉积区域。初步推断剖面下部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其具有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和碳同位素较大负值的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寒武纪初始阶段深水区域可能处于短暂的硫化环境,伴随着沉积环境的充氧之后变为广泛的厌氧环境;黑色岩系沉积过程中有热液活动参与,Ni-Mo多金属富集层中部分元素的极度富集可能是还原的海水和海底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寒武纪初期 微量元素 有机质 黑色岩系 湖南
  • 简介: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寒武肖尔布拉克组发育3种类型碳酸盐岩微生物(蓝细菌)建造,即下部微生物丘状和层状建造、中上部微生物礁和顶部叠层石建造。微生物丘状和层状建造的特点是似层状孔洞和纹层结构发育,形成于潮高能带,与微生物席粘结有关,分布相对稳定。微生物礁是由枝状或丛状微生物骨架生长和微生物席粘结两种方式形成,分布较广,可分为两大期:第1大期发育在海退背景,呈宏观块状建造特征;第2大期则发育在较大的海侵背景,呈现两期点礁特征。叠层石建造发育在更大范围的海侵背景,超覆于点状建造之上,要求的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由微生物粘结作用形成,其中叠层石和核形石是其重要标志,仅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苏Ⅱ、苏Ⅲ和苏Ⅳ剖面近顶部。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苏盖特布拉克地区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微生物礁 叠层石
  • 简介:豫西登封寒武系第三灰岩中的鲕粒自下而上个体直径与鲕核逐渐变小、形态变得更加浑圆、鲕粒间胶结程度更高,反映了从深水不稳定鲕粒灰岩到浅水高速建造鲕粒滩的演变过程。研究区鲕粒灰岩发育可以分为3个阶段:(1)台地深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A段),主要发育放射鲕及同心一放射鲕,鲕粒形态多样、粒径大,粒间多为灰泥充填;(2)滩前缓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B段),主要发育同心一放射鲕、同心鲕,鲕粒含量极不稳定,粒径差异大,粒间由微亮晶及亮晶方解石胶结;(3)台内鲕粒滩高速建造阶段(c段),主要发育白云化的同心鲕和微晶鲕,鲕粒含量极高、粒径极小,鲕核也很小,粒间由亮晶方解石胶结。由A段到C段,相对水深逐渐变浅,成鲕环境变得成熟而稳定,鲕粒沉积规模逐渐扩大。

  • 标签: 鲕粒 鲕粒灰岩 寒武系 第三统 张夏组 豫西
  • 简介:华北地台上寒武崮山组出现了大量的竹叶状灰岩。通过对山东唐王寨剖面崮山组的系统研究,识别出页岩、疙瘩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薄层状泥晶灰岩、生物扰动泥晶灰岩、颗粒质(生物碎屑)泥岩-泥质颗粒岩、含交错层理鲕粒灰岩及竹叶状灰岩8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类型组成了页岩盆地、深潮带及浅潮带岩石组合。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表明砾屑和基质的来源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其成因具有多样性。据此总结出崮山组竹叶状灰岩具有4种可能的成因类型:1)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原地形成或者仅有短距离的搬运过程;2)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近岸形成并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或者竹叶状灰岩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海平面的突然升高;3)竹叶状灰岩中基质可能来源于近岸未固结的鲕粒和生物碎屑及原地的灰泥,与原地破碎生成的砾屑和灰泥等混合沉积;4)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可能来源于远岸的固结的泥晶灰岩,并经搬运作用与原地未固结的灰泥及骨架颗粒等基质混合沉积。

  • 标签: 竹叶状灰岩的多成因 沉积环境 崮山组 上寒武统 山东
  • 简介:现在时代巨钟指针停顿在距令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漫长的,永期之后.皑皑白雪逐渐融化.地球开始复苏——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蓬勃兴起,似乎一夜之间,冰封的生命在大海里突然爆发了。它们逐琅而居.安闲自在.有的拥有螺旋状的美丽花纹.有的划动着复杂的肢节。忽然.一个巨大的黑影从远处悄悄蒋来.张开血盆大口.享受了一顿美美的早餐……这就是被称为“生物大爆发”的时代.是脊椎动物在生命璃化舞台上粉墨登场的时代!让我们随着时光倒流,进行一次追星之旅.去探寻那些神秘而美妙的身影吧。

  • 标签: 寒武纪 生物大爆发 明星 海洋生物 脊椎动物 螺旋状
  • 简介:本文是和的继续.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定量图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的地质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编制出了全国范围的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因此,在本文中,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是定量的和比较精细的,其他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在中国晚寒武世,中寒武世的"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依然存在.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这5个古地理单元的范围与中寒武世的基本上相同,但他们的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则与中寒武世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 标签: 中国 晚寒武世 岩相古地理 槽地 台地 地质资料
  • 简介:扬子地区在寒武纪处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背景,盆地沉积格局基本上为两坳夹一隆的特点,中部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特征,南北为深水碎屑沉积与碳酸盐沉积为特征。作者以下扬子发育的野外露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精细测量与观测南京、巢湖、杭州等12个露头点露头资料,建立了扬子地区寒武纪的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纪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及14个三级层序,作者首次以二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对寒武纪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编图,并对寒武纪层序-古地理演化3个关键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扬子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相对稳定,继承性地发育了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等沉积相类型。

  • 标签: 下扬子区 寒武纪 层序 岩相古地理
  • 简介:摘要:十八大提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文化自信”,都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行为。我曾进行“书香校园”课题研究,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到享受阅读,并爱上阅读,为师生建设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涵养师生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形成文明、开放、平等、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构建一所品格高雅的书香校园。近年来,我们又在整视野继续研究如何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探索尝试在现有的“同”课程体系与“不同”课程体系中实践阅读习惯培养计划。

  • 标签: 学科统整 阅读习惯 书香校园
  • 简介:【摘要】面对当下单元习作训练的困境,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的作业设计为例,对单元习作进行整重构,打破或改变原有的习作作业模式,建立起新的习作训练系列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信心,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 标签: 单元视域 习作作业 统整重构
  • 简介: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成为摆在众多一线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在经过了认真的研讨与分析后,课程整的崭新理念应运而生。究竟什么是“课程整”,在课程整的背景,又应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呢?带着这些问题,文章以“课程整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课程整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标签: 课程统整 小学 数学
  • 简介:安徽滁州一带寒武系出露齐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三分方案。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全球寒武系开始采用四分方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滁州地区寒武系的划分历史,在详细论述滁州地区寒武系岩石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区域寒武系地层与皖中南寒武系地层,进而提出了安徽滁州地区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

  • 标签: 寒武系 地层划分 安徽滁州
  • 简介: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生物群上出现了两区特征分子和过渡区的混生现象,并处于台地与盆地交接部位.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Ⅱ型沉积层序和2个Ⅰ型沉积层序,早寒武世的3个Ⅱ型沉积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中寒武世晚期到晚寒武世的2个Ⅰ型沉积层序皆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演化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自早寒武世早期本区海平面达到最高位和最大上升速率后,至寒武纪末研究区海平面总体处于下降过程,即海平面为累进式的缓慢的下降.

  • 标签: 皖南 东至地区 寒武系 层序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