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58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组成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瓣反流部位来看,观察组Valsalva’s动作、平静呼吸数据在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双瓣反流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诊断成功率,该种诊断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多普勒超声诊断 研究
  • 简介:1968年Kistner提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PrimaryDeepVenousValveInsufficiency,PDVI)的概念[1],并用瓣膜重建术进行治疗,被视为近代静脉外科的重要进展之一.根据Kistner的观点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是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功能区分出来的一个独立的疾病.

  • 标签: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诊断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 VALVE 瓣膜重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下肢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者占86%,病情好转者为12%,无效者2%.结论:下肢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带戒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09~2010.10月间收治的62例(70条)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61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3例(5条)术后症状减轻;2例(3条)术后无改善;1例(1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3%(66/7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0)。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 标签: 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成形术
  • 简介:<正>下肢慢性静脉功能(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由静脉逆流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为特征的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到后期可引发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皮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和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多种静脉疾病均可导致CVI,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解剖范围可分为浅、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多见于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大隐静脉 激光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肢肿胀 高位结扎
  • 简介:慢性静脉功能(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又称血液反流性病变,包括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后者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较少见,因此通常意义上的CVI是指前者。下肢CVI是最常见的周围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高,多见于肥胖者、妊娠期妇女、从事长久站立工作者及体力劳动者。根据临床病因病理生理解剖分类系统CEAP分类法,将CVI分为6级。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静脉功能(IPV)中功能交通静脉的分布及其在慢性静脉功能(CVI)过程中的角色。方法46例确诊为CVI患者,临床症状:有坠胀感35例,无坠胀感11例,伴有皮肤瘙痒24例,无皮肤瘙痒22例,有夜间抽筋症状6例,无夜间抽筋40例。46例患者(46条肢体)CEAP分期:C2(19例)、C3(6例)、C4a(11例)、C4b(5例)、C5(3例)、C6(2例)。用多普勒超声定位IPV,测量交通静脉到足底的距离,以大、小隐静脉主干进行内外分区,将小腿分为三段、共八个区段进行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305个功能交通静脉,其中大隐静脉内上(19个)、大隐静脉内中(62个)、大隐静脉内下(34个)、小隐静脉外上(17个)、小隐静脉外中(52个)、小隐静脉外下(6个)、大隐静脉主干(64个)、小隐静脉主干(51个)。小隐静脉外上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小隐静脉外中区段的交通静脉与CEAP-C分期、皮肤瘙痒,大隐静脉主干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交通静脉主要分布于小腿中段及大小隐静脉主干,且与CVI的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EAP分期
  • 简介: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经验。方法对41例(45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及溃疡均全部消失而无并发症出现。随访5~30个月共41条患肢,痊愈者37条,占90.24%,病情好转者2条,占4.88%。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是一种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0例(61条患肢)下肢交通静脉功能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发现患肢静脉通畅,但有明显血液倒流。CEAP分级:C6级36条患肢,C5级25条患肢。全组患肢均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并在超声引导下行交通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14个月,溃疡均未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手术创伤轻微、并发症极少、疗效满意。

  • 标签: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血液倒流 静脉性溃疡形成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患者116例,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进行手术及术后防并发症治疗,对照组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9%,对照组为15.5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手术治疗 防并发症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游离阔筋膜襻形成术代替Psathkis创用的膕静脉肌襻代瓣术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性疾病。方法自体游离阔筋膜襻形成术。结果它是Psathkis创用膕静脉肌襻代瓣术的进一步发展,阔筋膜可持久地发挥瓣膜样作用,制止血液倒流,且克服了手术中存在的多种不足,疗效可靠。结论它是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尤其是瓣膜功能损害严重,其它手术不能进行,应用它更为理想。它安全,简便,并发症少,适用于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游离阔筋膜阔襻 治疗 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患者50例,予以手术疗法,同时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静脉造影监测,以手术疗法为金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静脉造影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分析 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用于下肢静脉功能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到2022年4月在我院行下肢静脉功能手术的5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硬膜外神经阻滞,试验组接受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超声引导 区域阻滞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临床效果,总结其手术及护理体会。方法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62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瓣膜包窄术。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康复调护,62例患肢均效果满意,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并进行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瓣膜包窄术 深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