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波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层位对比,纵、横波剖面上观测到的特征地层标志可作为对比的重要参考,如果纵、横波剖面具有相同的分辨率,则有利于识别特征地层标志,从而准确地进行层位对比,波长与分辨率密切相关,如果两剖面上波长近似相等,则分辨率大致相当,因此,为了有利于层位对比,需要进行等波长滤波,文中从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出发,导出等波长滤波要求的转换波与纵波理想的主频比,带宽比,滤波算子长度比等,并根据实际处理需要提出利用相关函数的频谱计算等波长滤滤算子的方法,实际资料的试验处理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等波长滤波 多波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层位对比
  • 简介:要分别测出系统中每个光路的波长值与光功率大小,也必须测量出各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值,即波长计或光谱仪才能测出系统的各个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的大小

  • 标签: 波长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例13眼;年龄26~61岁,平均(37.41±9.35)岁;发病时间5~45 d,平均(12.00±2.29)d。采集患眼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多波长炫彩成像、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分析同一患眼各眼底成像的特征,并比较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彩色眼底照相图像上渗漏点和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FFA/ICGA和SD-O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关于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绿色反光区者33眼,占97.06%,表现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但边界不清者1眼,占2.94%;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弱反光区者17眼,占50%;在绿光反射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32眼,占94.11%;在红外光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者33眼,占97.06%。FFA荧光素渗漏点对应处SD-OCT检查显示,19眼表现为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占55.88%,12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粗糙,占35.29%,3眼表现为较大PED,占8.82%。关于RPE渗漏部位,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区内的红色斑驳样改变者29眼,占85.29%;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强反光斑点者2眼,占5.88%;在绿光反射上表现为强反光斑点者5眼,占14.70%;在红外光反射图像上表现为弱反光区中夹杂强反光斑点者33眼,占97.06%。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用于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渗漏点征象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彩色眼底照相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均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病灶的渗漏点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绿色反射图像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技术的多波长炫彩成像可作为急性CSC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视网膜疾病/诊断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波长炫彩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一个可切换的双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波长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的证明。环形腔由光纤布拉格光栅(光纤光栅)和一个球形的形状结构的纤维过滤器,分别由2个分支。通过调整可变光衰减器(美国之音),激光可以在单一波长模式和双波长模式之间切换。球型结构对温度有很好的敏感性。当温度从30°C至190C°°,由球形结构的分支从1551.6~1561.8nm的变化产生的掺铒光纤激光器的中心波长,即波长间隔可调。

  • 标签: 掺铒光纤激光器 波长可调谐 双波长 切换 光纤布拉格光栅 可变光衰减器
  • 简介: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一版第96页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这一实验,我校于2003年9月首次使用。通过对这一实验的教学,我认为同学们应重点掌握本实验的有关要求。

  • 标签: 双缝干涉 波长测量 人教版 高中 物理 第三册
  • 简介:OPS(光分组交换)被认为是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之一.波长转换技术作为组成其网络节点的关键技术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简单介绍OPS网络的分层结构.交换节点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波长转换器在OPS网络中的作用。最后重点介绍了各种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类型及研究和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 标签: 波长变换 OPS 光分组交换 全光波长转换器 下一代光网络 节点结构
  • 简介:摘要在信息网络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更是带来了很多便捷。针对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针对SDI信号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多路SDI电信号单波长光纤传输的实现方案。

  • 标签: SDI 高标清电视 码速调整 无损传输
  • 简介: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这一实验中,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实验仪器的安装与调节;二是准确测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笔者就此简单地谈谈双缝干涉实验仪的安装与调节方法,以及如何测△x和λ。

  • 标签: 双缝干涉实验 波长 距离 实验仪器 调节方法 关键问题
  • 简介:菲涅尔双棱镜测光波波长是一个比较经典而基础的物理实验.由于它的经典性,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略了.我们在探索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从观测者的角度来看,双缝虚光源比单缝所在的平面略近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把双缝虚光源与单缝认作在同一个平面所引起的误差小于100。

  • 标签: 物理实验研究 光的干涉 双棱镜测波长 创新教育
  • 简介:要分别测出系统中每个光路的波长值与光功率大小,即波长计或光谱分析仪才能测出系统的各个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的大小,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波长测量技术

  • 标签: 光波分 复用系统 密集光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光缆运用质量愈加注重,所以有必要对通信光缆的维护工作更加重视,在对光纤拉丝工艺检测的过程中,双波长特性的运用有很大的必要性,在光缆维护中运用此类特性,能够对维护的效率与维护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本文针对双波长特性在通信光缆维护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 标签: 双波长特性 通信光缆维护 应用
  • 简介:WDM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路由波长算法(RWA)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而随着IP应用的爆炸式增长,ASON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WDM的RWA算法的研究,ASON中RWA算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细化,本文在WDM网络的波长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波长分配算法在ASON中的要求及改进。

  • 标签: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波分复用(WDM) 路由波长算法(RWA)
  • 简介:依据光栅衍射原理,采用玻璃圆柱把半导体激光扩束成片光源,通过分光计测量激光光谱谱线的衍射角,测定半导体激光波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 标签: 光栅 半导体激光 玻璃圆柱 扩束
  • 简介:采用过硫酸铵把低价态铬锰定量氧化成高价态,利用高价态铬锰自身颜色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考察了显色条件,研究了铬锰相互干扰及共存离子的影响情况。利用双波长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实现了常量铬锰联测。该法消除了铬锰相互干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成功消除了三价铁的严重干扰,应用于固体物料铬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 线性 联测
  • 简介:为了解决不同厚度下平行平晶的多表面干涉效应对光学元件面形检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波长移相调谐原理的多表面干涉面形检测方法。根据波长移相调谐原理,推算出不同厚度下被测元件与测试腔长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多表面干涉图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而提取出平行平晶前后表面面形的相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ZYGO公司GPI干涉仪测量结果对比,厚度分别为10mm和40mm的两块平行平晶,测试结果偏差很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波长移相 平行平晶 干涉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