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5例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多普勒超声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三尖前叶腱索断裂12例,后叶腱索断裂3例;所有患者均为三尖大量反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显示舒张期起源于主动环的红色为主的返流束,并延伸入左室流出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室流出道内测及起自主动的舒张期返流束。脉冲或连续多普勒可见正向的返流频谱曲线。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主动腱索线(Aorticvalvechordaetendineaestrand)是连于主瓣和主动窦壁之间的纤维带,现在主要认为它是主动发育过程中的残留,较为罕见,临床容易对其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主瓣腱索线断裂所致主动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 标签: 主动脉瓣腱索线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用主动瓣关闭不全法致新西兰兔心衰模型。方法运用导管术造成新西兰兔主动瓣膜关闭不全,制作超容量负荷型心衰模型。观察动物的毛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饲料消耗指数、体重增加指数、呼吸频率等指标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检测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判断模型组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MP、cGMP的变化情况;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该模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模型动物SBP、DBP和LVSP著性下降,LV+dp/dt和LV±dp/dt明显下降,LVDP显著上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毛发枯槁,活动减少,进食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抓起时反抗减轻。模型组呼吸频率加快;模型组血清SOD活性低于正常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模型组血清cAMP明显低于正常组,cGMP明显高于正常组;利用基因芯片共检测出665个差异基因,其中与心功能较密切相关的基因主要与离子通道、肌收缩、信号转导等功能有关。结论采用主动瓣关闭不全法建立兔心衰模型方法可靠。主动关闭不全,使心脏前负荷增加,造成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及心力衰竭。心肌组织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基因表达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 标签: 心衰 主动脉关闭不全 新西兰兔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高处坠落伤致主动撕裂、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主动左冠叶撕裂,主动重度关闭不全,予以剪除叶,置换Carbomedics机械瓣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瓣膜撕裂非常罕见,需要积极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对于严重的瓣膜撕裂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标签: 钝性胸部创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J-Valve™支架瓣膜行经心尖主动置换(TAVR)术治疗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瓣关闭不全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共1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J-Valve™系统为患者行TAVR术。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包括术前访视、熟悉仪器设备、介入耗材设备等)、术中流畅的手术配合[包括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中患者体温保护、X线防护、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监测以及支架瓣膜的装配等]和术中安全管理(包括防止输送器移位和动脉置管的护理等)。观测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心肺转流、发生心室快速起搏、中转行常规体外循环下TAVR术,是否有冠状动脉阻塞、植入瓣膜是否有移位,有无瓣膜内狭窄及周漏等情况发生,观测术后即刻平均主动压差;患者在ICU是否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平均出血量、患者在ICU时间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射血分数以及是否存在周漏等;了解患者心功能分级、活动耐量以及是否存在胸闷、心绞痛等症状。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VR术,未使用心肺转流、未发生心室快速起搏,无中转行常规体外循环下TAVR术,未发生冠状动脉阻塞或植入瓣膜移位,未见瓣膜内狭窄及周漏等情况。术后即刻平均主动压差为[5.8(4.9,12.9)] 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在ICU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0 (100.0, 500.0)]mL,患者在ICU时间为(1.2±0.4) d,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9.0 (8.5, 23.5)] h,平均射血分数为(56.2±15.6)%,仅有2例患者存在微量周漏。末次随访中,10例患者心功能Ⅰ级,4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患者的活动耐量都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胸闷、心绞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掌握TAVR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与外科医师密切配合,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初步形成的成人主动瓣关闭不全手术修复技术体系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科施行主动修复手术79例。2018年5月前多采用的简单修复技术治疗43例为A组;2018年6月开始采用组合的修复技术体系,即环成形术、窦成形术、叶成形术、窦管结合部成形术一体化治疗的36例为B组。对术前一般资料、合并手术、术中基本情况、术前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术后中短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有2例单纯主动修复,41例同期合并其他心内手术;B组有23例单纯主动修复,13例同期合并其他心内手术。A组多采用交界下对合、嵴部悬吊等技术;B组多采用环成形、叶成形、窦管结合部成形等技术。A组多数患者术后反流减少至中度和轻度;而B组大多数患者术后反流减少至轻度。A组有7例重度反流修复无效,其中有2例修复后反流较术前加重。B组有8例修复无效,再次转机后3例继续修复满意。术后1年(或最后1次超声心动图随访)时的主动反流情况:A组轻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4例;B组在1年内有2例接受了再次换手术,余29例中轻度20例,中度7例,重度2例。结论成人中度和重度主动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中,采用组合瓣膜修复技术体系施行修复,近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修复 技术体系
  • 简介:摘要非钙化单纯主动瓣关闭不全(noncalcified pure aortic insufficiency,NPAI)是老龄化社会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大多数NAPI患者可见其主动环明显扩大且其病变主动缺少钙化灶支撑,故对于这类患者难以常规行经导管主动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进行治疗。本中心回顾性总结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共12例老年NPAI合并环扩大(noncalcified pure aortic insufficiency with aortic annulus dilatation,NPAI-AAD)患者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和/或人工腱索外辅助锚定技术进行治疗的随访结果。患者术前常规进行门控全心动周期增强CT检查,环直径大于29 mm(J-Valve最大型号为直径29 mm)的NPAI-AAD患者入选。术前CT评估收缩期环直径29.2~32.6 mm,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系统评分(Society of Throacic Surgeons,STS)4~15分,年龄73~85岁。术中介入瓣膜常规冲洗后,裁剪医用涤纶片合适大小,使用4/12带针涤纶缝线分别在介入瓣膜纵向3个长矩形支架外缝合6~8针,固定3个涤纶片以增宽介入瓣膜支架外周直径3~4 mm。对于主动环直径大于30.5 mm的患者在介入瓣膜支架下缘分别穿入4-0 prolene滑线以协助瓣膜锚定。后将经处理的介入瓣膜于冰水中压载至输送鞘中。常规左侧肋间小切口经心尖穿刺途径心脏搏动下完成TAVI手术。1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介入瓣膜,均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技术,6例联合使用人工腱索锚定技术。其中1例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技术时,术中瓣膜移位,拖放至降主动锚定,然后取第2个介入瓣膜,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联合人工腱索锚定技术顺利完成TAVI手术。围手术期因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但其瓣膜位置及功能良好。余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复查未见主动中度及以上关闭不全、轻度关闭不全5例、余均为微量关闭不全。随访6~24个月,11例均无轻度以上周漏和主动瓣关闭不全,未见瓣膜明显移位,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卒中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对于老年NPAI-AAD患者,创新性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和/或人工腱索外辅助锚定技术TAVI手术效果满意,值得继续观察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动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尖端影像彩超诊断仪对15例患者进行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狭窄和关闭不全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关闭不全 彩超诊断
  • 简介:患者男,29岁,闪“发作性晕厥2次”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22mmHg/66mmHg,心率60次/分,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常规化验未见异常。胸片示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 标签: 导管消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J-Valve™系统行经心尖主动置换术(transapical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TAVI)治疗高危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中期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连续收治的25例使用J-Valve™系统经心尖TAVI治疗的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术后全因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5例中男19例,年龄范围为59~83岁,平均年龄(72.3±27.11)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重度主动反流比例达88%,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占92%。患者最常合并的基础病为高血压(占68%),合并冠心病5例,既往心脏手术史3例,术前胸外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评分为1.511%~27.674%,中位STS评分为4.27(2.914~6.033)%。手术均成功置入J-Valve瓣膜,无中转开胸。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2例,CRRT 1例,中度及以上周漏1例。手术早期疗效可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中期随访心功能及心室逆重构也有持续改善表现。结论对于高危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使用J-Valve™系统行经心尖TAVI可获得较好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期预后。

  • 标签: 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心尖 J-Valve™系统 预后
  • 简介:摘要53岁男性患者,在我院杂交手术室行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孤立性腹主动夹层合并重度主动瓣关闭不全,先行腹主动腔内支架置入术,置入Endurant Ⅱ ETBF2513C145EE覆膜支架和Endurant Ⅱ ETLW1613C93EE髂动脉短分支支架。随后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主动置换,术中置入23 mm CARBOMEDICS双叶机械主动1枚。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2天拔除气管插管,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复查超声心动图、胸腹主动CTA,效果满意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左西孟旦的一种新型的钙增敏剂,通过提高收缩部位对钙的敏感性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1,其可促使Ca离子与TnC结合,增加心肌收缩,增加心输出量,但不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开放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提高心功能。

  • 标签: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总结窦管交界(STJ)成形术治疗继发于升主动瘤或扩张所致主动瓣关闭不全(AR)的技术和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我们于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对68例继发于升主动瘤或扩张所致AR的患者施行了STJ成形术,术前中度AR 46例,重度AR 22例,环直径(23.6±1.4)mm,窦部直径(36.3±3.6)mm,升主动直径(53.6±10.2)mm,65例升主动置换人工血管直径为22~28 mm,其中24 mm、26 mm占54例,升主动成形术3例。同期手术包括全弓置换7例、二尖和/或三尖手术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5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纠正AR效果,术后随访3~116个月,平均(36.7±18.3)个月。全组手术死亡2例,术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AR轻度以下47例,无中度AR。51例在术后3~6个月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显示中度AR 5例,轻度或以下46例。随访超声心动图3年的42例患者中,中度AR 3例,轻度或以下AR 39例。STJ成形术对于继发于升主动瘤或扩张所致的AR有优良的早、中期效果,轻度反流的主要原因是叶小体的局部增厚对合欠佳所致。判断AR是由单纯STJ扩张所致、选择合适的STJ缩小直径、以及均匀缩小STJ的直径是重要的手术技术和影响疗效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严重主动瓣关闭不全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69岁男患者,接受一期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置换术和经股动脉主动腔内修复术。使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为Zone 2,微创Castor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单分支重建。左前胸外侧切口,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置换术治疗主动瓣关闭不全,术前CT评估选择27 mm J-Valve瓣膜,释放过程中未发生瓣膜移位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情平稳。CT及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显示良好的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MR(CMR)定量技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指数(T1 mapping/iECV)对主动瓣关闭不全(AI)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探索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影像及临床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常规扫描序列、初始及增强后T1 mapping检查,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主动反流分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质量分数、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和iECV。基于CMR反流分数结果,将AI患者分为轻度组(9例)、中度组(14例)和重度组(13例)。3组AI患者初始及增强后T1值、ECV及iECV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心血管相关病史、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LGE阳性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左心室常规功能参数LVEF与iECV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AI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相关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比较:(1)3组患者LGE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着主动反流分级程度增高,替代性纤维化发生率增加。(2)3组患者初始T1值、增强后T1值及ECV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15、0.929、2.496,P均>0.05)。3组iECV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725,P<0.001),重度组iECV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iECV与LVEF呈负相关(r=-0.649,P<0.001)。结论无创性CMR定量参数技术T1 mapping/iECV能识别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发生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LVEF有较高的相关性,具有反映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前可逆阶段的潜力。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磁共振成像 细胞外容积体积分数
  • 简介:摘要AS较少累及心脏,通常认为与炎症相关,故尽早进行抗炎治疗尤为关键。本文报道1例AS合并冠心病、主动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传导异常的男性患者,其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原桥血管通畅,经介入和强化药物治疗后心绞痛症状仍反复发作,通过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抗炎治疗后胸痛明显缓解,为其后续主动置换争取了手术时机,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