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沈鹏先生在《书法,在比较中索解》中通过对诗、书、画的比较,提出了"书法是纯形式的,它的形式即内容"的重要论断。由此,我认为,书法形式就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及其组合关系。一方面,书法形式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一般讲书法的造型就是点画和结体,我认为还不够。从图式的角度来看,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不仅有笔墨,即点画和结体,而且还有被笔墨所分割出来的空白。笔墨和空白是书法作品中最大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

  • 标签: 书法艺术 形式构成 造型元素 法的形式 组合关系 书法作品
  • 简介:书法形式包装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到了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书展形式至上愈演愈烈。我们不会忘记.每次国展前全国各地举办的“国展培训班”,在老师们讲到形式包装的时候,学员们精力是最集中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下书展重形式比重功力兴趣更浓。

  • 标签: 书法形式 包装 20世纪80年代末 批评 90年代 培训班
  • 简介: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以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它以点、画、线条和结构的变化运动构成一种形体美和动态美.传达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书法形式美.就是指书法作品外在整体所呈现出的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美,主要包括点画.结构、墨色、章法等方面。书法形式美在书法的审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美学家聂振斌先生将这一作用形象地比喻为“审美门户”。聂先生指出:“促成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首先是形式美”.“惟有形式美.以及偏重于形式美的艺术.

  • 标签: 形式美 艺术形式 审美理想 思想感情 视觉效果 书法作品
  • 简介:张瑞图是晚明革新书家群体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个性鲜明的书法风格不仅影响了明末书坛,推动了书坛革新风潮,他的“新”、“异”、“奇”的书法形式也为后世提供了新的创作与审美范式。本文试图从张瑞图书法形式细节入手,主要以其行草书(及行书)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张中年时期的行草及行书为主,即天启朝至崇祯朝前期,这段时期的作品被看作他的典型风格),对其行草书进行一些细致入微的剖析。具体从点画用笔、结构特色及通篇布局等角度探讨张瑞图标新立异的具体表现所在及其与众不同之处,如他的点画的“方”、“直”、“硬”、“尖”、“利”,他对“横势笔画”的夸张及其与单字紧结的关系,他结构上的“横势叠层线条”的布置和“连续折角与三角形结构”的展现方式,他的书作中充满矛盾的情调与“力势”关系,等等。其书学思想、人生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讨论。截至目前,对于张瑞图书法艺术形式从视觉形式角度做深入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仅为引玉之砖,祈盼张瑞图能被更多的专家和书法爱好者关注、研究,使张瑞图研究能够朝更深入细致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张瑞图 行草 形式
  • 简介:书法史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风格又以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史上垂名的书家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书风,独特性体现在点画线条上、字的结构上或者布局上。元明以降,赵孟烦领起的复古风潮,使帖学主流书法趋向媚婉平和的风格。明初渐成时尚的台阁体自不待说,从“三宋”、“二沈”到中叶的“吴门书派”,直至“晚明四大家”中的三家米、邢、董,在书坛复古背景下,即使偶有新变,但总未挣脱二王系统囿限或传统范式约规。

  • 标签: 书法形式 张瑞图 书法风格 发展史 书法史 台阁体
  • 简介:从字面上来看,“形式感”与“形质”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实际内涵上,二者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具体所指。“形质”与“神采”相对而存在,通指书法作品可见之形象,在书法审美中,它重要性远远不及“神采”。然“形式感”强调的却是书法作品外观形象(甚至包括作品载体,如装裱、尺幅、纸色等)的独立性与首位性,形式的本身就是书法审美之目的、之主旨。也就是说,同作为审美范畴,古典之“形质”还要为体现他物——“神采”服务,自身尚是手段,充任着“桥梁”、“媒介”之角色;而现代之“形式感”展现的即是自身,角色的“主人翁”,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本位”立场。形式感之所以能作为现代书法审美范畴初步确立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了适应现代书法特有的交流方式——展览会之效应。展览会的方式本来是西方的产物,近代社会以后开始逐步引进我国。在我国古代,书法作品的交流方式大多是书斋雅玩式的,或将作品时常展开独自观赏,等等,总之,它不会同时与众多同道进行优劣比较,因而也就不具备竞争性,这一属性,即使在明清之际多作“壁上观”的巨幅作品(如王铎等人的一些作品)那里,亦没有丝毫改变。但引进展览会的方式之后,同道之间就有了非常强盛的比较性与竞争性,作品谁的好谁的坏,一眼...

  • 标签: 书法现代 审美范畴 形式感
  • 简介:秦代不仅在战国官学已经衰败的基础上既废官学又禁私学,还实行了吏师制度,所以秦代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制。但从史料分析,可以断定秦代学室教育应属专门培养文书吏员的中等职业教育,书法是主要教学内容。而且在封闭的教育组织形态下,对百工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当中。也包括书法教育。汉代是我国书法教育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的重要时期。汉代书法教育包括以鸿都门学为代表的专业高等教育及家学庭训等多种形式,为书法流派教育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社会性质、政治制度及教育政策无时无刻地决定着书法教育形式的变化。

  • 标签: 秦汉 书法教育 组织形式
  • 简介:书法是通过笔画美、结构美去体现心灵美和文化美的一种艺术样式。笔画美、结构美是形式,心灵美、文化美是内容。笔画美、结构美是必要前提,心灵美、文化美是终极目标,是核心,是关键。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要用笔画美、结构美去表现自己的心灵美、文化美。本文提倡用文化的标准来进行书法审美,并认为较之于艺术的标准,这是更高的要求,是更全面、整体和客观的要求。文化的标准里包括了艺术的标准,艺术从属于文化,但艺术又不等于文化;书法是艺术,但书法又不仅仅是艺术。

  • 标签: 书法内容 心灵美 文化美
  • 简介:按照艺术哲学的观点,我们人类第一眼看到世界万物的形状与轮廓,并不能就简单定性为“形式”.更不能称其为“艺术形式”。那些东西.压根儿只能当作它们的形状构造而已.除了说明形状的存在之外,并不能说明别的问题。因此.我猜测贡布里希也许即是在这种感受中.说出了“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样的话来。这说明了世界原

  • 标签: 书法 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 艺术观念
  • 简介: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已经演变成了书法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中华美学中,书法艺术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充分发挥出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并联系实际生活,丰富书法艺术形式的内涵,凸显出书法艺术形式的美学气息。一、书法艺术形式中审美的表现特征1.表现性对于表现性审美特征来说,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追溯到书法和文字的诞生之时,表现

  • 标签: 书法艺术形式 审美性 形式审美
  • 简介: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而进行书写的一种行为,它的本源是传达而非审美之目的。自近代书法走进展厅后,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欣赏,也就成了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提到艺术层面,书法就要达到审美的目的.强调形式、技巧、流派的独特性,依靠自身的魅力打动观众。书法作品的好坏,决定于视觉形式变化所运用的手段与手法、技巧上的优劣。

  • 标签: 书法创作 审美形式 艺术创新
  • 简介: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每个

  • 标签: 中国 古典诗歌 书法艺术 艺术形式 演变过程 艺术风格
  • 简介:书法艺术以汉字为最直接的表现对象,并可通过书写汉字反映现实,但其反映既不是完全的写实,也不是绝对的写意,而是无意不借象,无象不含意,即通过生动的形式传达丰富而又无穷之意蕴,其形式本身也因此充满表现力。

  • 标签: 书法艺术 形式本体 表现性 表现对象 表现力 汉字
  • 简介:探讨书法形式,有一个根本问题是无法绕过去的,这就是书法形式的历史发生,它牵涉到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文字的起源问题十分复杂,在逻辑上包括三个主要问题:文字何时发生(When)、文字如何发生(How)及文字何以发生(Why)。这三个层面的问题都关系到书法艺术的起源。书法的起源并不是指书法在“时间”上产生的具体年代,而是指,在什么情形、什么条件下书法才成为艺术,在这里,我们不仅仅需要出土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对这些证据进行美学的思考。

  • 标签: 远古图腾 巫术观念 图画字 书法形式
  • 简介:  中国书法一直是伴随着汉字的发展而发展的,到了汉魏时期才走向艺术的自觉.也就是说,书法一直是以实用为主的,汉魏以后才自觉地实现了向艺术层面的转变,从实用的书写走向了艺术的表现.……

  • 标签: 书法结构 形式建筑师 欧阳询书法
  • 简介:形式分析是指对作品视觉形式的构成方式、原理及规则的研究和表述。书法中的形式分析常常被认为肢解了人们整体的审美感受,破坏了人们的审美活动。^1看起来这里的确存在矛盾,形式分析理性、具体,带有科学色彩,而审美感受感性、不具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带有一种玄妙的色彩。两者如果在同一个层面相遇,势必要产生碰撞。

  • 标签: 形式分析 书法 起源 审美感受 构成方式 视觉形式
  • 简介:摘要:在这激动人心的时代书坛上,书法展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书法复兴的伴生,而且是当代书法复兴的催化剂,在书法艺术复兴中得以体现。认识和评价当代书法展览,深刻认识展览馆在当代书法展览中的作用,对于推动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展示会 形式 特征 展示会效果
  • 简介: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汉字书写艺术,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每一种类别都创造了极为精彩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独特的一个艺术门类。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发展为一门艺术,有两个最重要条件:一是有结构形式的汉字,书写或刻画汉字是书法的基础;二是毛笔工具,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传统书法艺术是用毛笔蘸墨以线条的形式在纸本上书写,纸质材料具有渗透性好、水墨晕染效果佳的特点,但其易损、易磨、易霉,导致传统书法作品极易损坏,难以长时间保存。而陶瓷在炉中经过高温烧制,具有较高的硬度,几乎不会磨损。基于此,对书法艺术在陶瓷上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书法艺术 陶瓷 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