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冠心病的分布,探索我国双生子人群中冠心病的分布规律,为遗传和环境对于冠心病的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34 583对双生子进行分析,描述冠心病的人群、地区分布,分别计算同卵双生子(MZ)和异卵双生子(DZ)的冠心病同病率,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4.2±12.4)岁,本研究双生子冠心病患病率为0.7%,女性、年龄较高、北方、肥胖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更高。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MZ冠心病同病率为25.3%,DZ为7.4%,MZ高于DZ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的遗传度为19.3%(95%CI:11.8%~26.8%)。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分层中,均有MZ的冠心病同病率大于DZ的趋势,女性、北方、18~30岁人群和≥60岁人群中,冠心病的遗传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冠心病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冠心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特征人群中遗传效应大小可能不同。

  • 标签: 冠心病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双生子的2型糖尿病分布,为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CNTR 2010-2018年项目登记的所有双生子中,纳入≥30岁且有完整登记信息的18 855对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描述2型糖尿病的人群、地区分布以及对内一致性的分布。结果研究对象年龄(42.8±10.2)岁,同卵双生子(MZ)10 339对,异卵双生子(DZ)8 516对。全人群中2型糖尿病报告患病率为2.2%,MZ和DZ报告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MZ同病率为38.2%,DZ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中MZ同病率均大于DZ(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在北方,仅在<60岁人群中发现MZ同病率大于DZ(P<0.05);而南方,≥60岁男性MZ同病率也大于DZ(P<0.05)。结论本研究的双生子人群2型糖尿病报告患病率低于一般人群,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中均提示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中起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可能不尽相同。

  • 标签: 糖尿病,2型 双生子研究 同病率 现况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沐川地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708例育龄期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和基因类型分布状况。方法:以沐川地区1708例来院进行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育龄期人群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地中海贫血的初筛分析,同时对初筛结果为阳性的被检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在1708例被检者中初筛阳性有202例(占比11.83%),经过基因检测诊断为地中海贫血有72例(携带率为4.22%),其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50例,共检出α地中海贫血43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的类型是--SEA/αα、-α3.7/αα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26例,以CD17杂合点突变型为主,合并α和β地中海贫血有3例,三类地中海贫血阳性率分别为2.52%、1.52%、0.18%。结论:沐川地区育龄期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略低,α地中海贫血阳性率明显较高,属于α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与四川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建议沐川地区备孕的育龄期夫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减少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保证优生优育。

  • 标签: α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 血红蛋白电泳 基因检测 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
  • 简介:摘要:聚合物乳液具有减孔、阻裂等作用,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中掺入VAE乳液后可显著增强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性,从而提高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为了研究掺入VAE乳液对BFRC孔隙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试件进行CT扫描实验,再通过三维重构软件中确定代表性体积单元、提取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等步骤,重构试件内部孔隙结构,分析孔隙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掺入VAE乳液可改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内部孔隙分布,减少孔隙数量,降低大孔孔隙占比,增大平均孔隙等效直径,从而影响宏观性能。

  • 标签: 玄武岩纤维聚合物改性混凝土 CT扫描 孔隙结构 孔隙尺寸
  • 简介:摘要: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探测资料,分析怀化强降雨在时空、频次变化特征分布,提取其警报阈值范围,从而提升强降雨预警准确率及时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以湖南铁路水害为研究对象,以湖南2000-2019年94个国家气象站资料及2015-2019年铁路水害历史资料为基础数据,通过对湖南降雨时空分布以及铁路水害区域分布的分析,找出铁路水害发生时间及落区与降雨时空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南铁路水害发生时间及落区与降雨时空特征耦合度较高,时间规律季节性明显,高度重叠期处于6-7月,空间规律整体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态势。本文为开展湖南铁路水害气象风险评估打下基础,对开展铁路水害预报及灾害防御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铁路水害,降水,区域风险
  • 简介:摘要: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探测资料,分析怀化强降雨在时空、频次变化特征分布,提取其警报阈值范围,从而提升强降雨预警准确率及时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饮茶行为的分布,探索饮茶行为在双生子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探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饮茶行为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样本选自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且具有饮茶信息的双生子共25 264对进行分析,描述双生子中饮茶行为的人群、地区分布,以及不同卵型双生子饮茶行为一致率和对内饮茶量差异分布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5.38±12.45)岁,每周饮茶者占比17.0%,饮茶量(3.36±2.44)杯/d。男性、50~59岁、南方、城镇、文化程度高、双生子中先出生的个体中每周饮茶者比例较高(P<0.05),未婚者中比例较低(P<0.001)。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同卵饮茶行为一致率均大于异卵,饮茶遗传度为13.45%(11.38%~15.51%),除女性亚组外,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饮茶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分层后仅男性同卵一致率始终呈大于异卵趋势。同性别双生子对内饮茶量差异在男性中呈现同卵小于异卵的特征(P<0.05),而女性中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饮茶行为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饮茶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影响较弱,且遗传效应大小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不尽相同,性别可修饰这一遗传作用。

  • 标签: 饮茶 双生子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利用2019~2021年湖北省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云地闪电资料,分析了武汉市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云闪、地闪次数均呈逐年增多趋势,云闪增多趋势更为明显,云闪次数略多于地闪;正闪电占比少,总正闪比为27.4%;闪电的月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分布,5~8月闪电最为频繁,总闪和云闪次数均为5月最多;武汉市一天之内的任一时刻都有可能发生闪电,云地闪电活动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单峰单谷”特征,最高峰出现在15时,次日11时达最小值,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0倍左右;武汉市闪电空间分布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主城区的密度总体高于远城区,新洲区闪电密度为各区之首。

  • 标签: 武汉 三维闪电 闪电密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碳氢化合物中的碳层以两个叠叠叠湖泊为基础,由交换质的土壤层组成,这些土壤层是大多数(薄、中、高)煤层气层、高瓦斯量和空气流通不足的普遍特征。随着煤矿深度的增加,个别煤矿面临很大风险,突出燃煤电厂的发展模式是西南地区的共性。当今,对煤层气的特点和燃煤电厂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煤炭工业首先研究和试验了各种瓦特治理技术,但缺乏对适用于各种技术的条件和技术成果的概述和精练,而没有发展VW治理技术的示范体系,导致煤矿,特别是在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中。

  • 标签: 突出煤层分布特征 瓦斯防治 对策
  • 简介:摘要:在高度开发长6剩余油时,需加强挖潜技术合理应用,以此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本文具体从长6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要点两个方面予以阐述,经由合理调整井网、精控注采压力、明确注水量、治理堵塞井等举措的实施,实现深层次挖潜,由此为油藏开发项目积累丰富的经验。

  • 标签: 长6剩余油 挖潜技术 注水量
  • 简介:摘要:利用1981-2021年贵州省84个观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经30年来贵州省暴雨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1.贵州全年有暴雨发生,5-9月为贵州主汛期,占中暴雨数的90%;2.月暴雨日数为范围1-6次;3.暴雨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致;4.暴雨空间分布与地形有明显相关,贵州安顺暴雨最为频发;望谟132次最多,汇川28次;5.喇叭口地形促进暴雨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高度开发长6剩余油时,需加强挖潜技术合理应用,以此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本文具体从长6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要点两个方面予以阐述,经由合理调整井网、精控注采压力、明确注水量、治理堵塞井等举措的实施,实现深层次挖潜,由此为油藏开发项目积累丰富的经验。

  • 标签: 关键词:长6剩余油;挖潜技术;注水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人群分布及其和肥胖关系的剂量效应,为该菌用于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08年广东肠道微生物组计划中6 986名包含体重指数、腰围及常见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的志愿者。根据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信息,计算AKK属及其操作分类单元(OTUs)丰度;根据2002年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诊断中心性或全身性肥胖。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计算AKK菌每升高一个单位,患肥胖风险的OR(95%CI)值;通过比较AKK菌第1~20分位数OR值的变化估计AKK对肥胖的剂量效应。结果共注释到3种AKK菌(AKKOTU1、AKKOTU2、AKKOTU3):AKKOTU1及AKKOTU2分布于90%以上人群;AKKOTU3分布于21.7%的人群中;3种OTUs均呈"双峰"分布,但和常见混杂因素的相关性具有差异。AKKOTU1、AKKOTU2及AKK属为肥胖的保护因素,对中心性肥胖的OR(95%CI)分别为0.95(0.93~0.98)、0.97(0.94~0.99)、0.93(0.91~0.96),对全身性肥胖的OR(95%CI)分别为0.88(0.80~0.97)、0.98(0.93~1.02)、0.81(0.74~0.89);该保护效应在调整常见混杂因素后仍然显著。通过剂量分析可知,AKK菌对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的保护效应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加,达到显著保护作用的最小剂量分别为1.83%和4.98%。结论AKK菌是肥胖的保护因素,但肥胖干预需要考虑AKK菌剂量效应及不同菌种/株水平的差异。

  • 标签: 益生菌 肥胖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剂量效应
  • 简介:摘要:煤层赋存规律和分布的分析对于煤矿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煤层的沉积环境、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等因素,可以揭示煤层形成的机制和控制因素,并预测煤层的分布范围和储量。这对于煤矿资源评价、选矿设计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质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在煤层赋存规律和分布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为煤矿地质工作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和方法。在进行煤矿开发和利用时,我们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 标签: 煤矿地质 煤层赋存规律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为明确普光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成藏有利因素,优选出了孔饱交会法和正态分布法作为陆相浅层的气层识别方法。综合分析气层电性特征,侏罗系沙溪庙组气层分布,储层岩性物性特征。通过研究,运用优选的识别方法解释了工区内单井5口,识别气层106m/8层。本区沙溪庙气层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分流河道砂岩中,层间断层对油气起疏导作用,通天断层对油气起逸散作用。纵向上沙溪庙组气层主要分布于1号(下沙溪庙组中部)、2号(嘉祥寨砂岩)两套厚层砂岩中,横向上分布范围广,双石庙构造是沙溪庙组气层发育有利区。

  • 标签: 气层识别 气层分布特征 河道砂岩 普光工区
  • 简介:摘要:利用1971-2020年,长沙四个台站的雾的气象资料,分析长沙雾的时空分布和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长沙地区的雾的多发区位于浏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且辐射雾居多,多数生成在5-8时,消失在8-11时。一年四季都能发生雾,但秋冬季最多,夏季最少。雾出现时地面水平运动微弱,近地面层有逆温层或者地面层比较稳定,近地层湿度条件好。

  • 标签: 时空分布 大雾 气象条件
  • 简介:摘要:以晋中地区的14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应用GIS10.8为支撑平台,使用Map Location确定传统村落的坐标,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在宏观角度分析,晋中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聚集型分布,在部分地区呈现出分散型。在晋中西部、南部出现了高度集中分布。从坡度、坡向、高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晋中传统村落的分布在阳坡的数量是阴坡的两倍,且在高程700-800m中分布较为集中。之后从河流流域、经济、人口、与中心城镇距离等方面探索影响传统村落的分布,对晋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挖掘与保存提供依据。

  • 标签: 晋中地区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和地下金属腐蚀问题,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构成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并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分布规律:只有较小部分直流电流会在浅层大地中分布;直流输电输送距离在数百km以上时,会有超过50%的入地直流电流分进入100km深层大地的大地;从理论上证明了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倾向于在大地深处分布的现象。初步分析了大地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对比了我国几个地区的大地电阻率整体分布情况,最后结合现场测量数据给出了四个不同地区的地表电位和电流密度的简易计算方法。

  • 标签: 多层水平大地  直流输电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偏磁  复镜像法
  • 简介:摘要: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和地下金属腐蚀问题,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构成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并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分布规律:只有较小部分直流电流会在浅层大地中分布;直流输电输送距离在数百km以上时,会有超过50%的入地直流电流分进入100km深层大地的大地;从理论上证明了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倾向于在大地深处分布的现象。初步分析了大地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对比了我国几个地区的大地电阻率整体分布情况,最后结合现场测量数据给出了四个不同地区的地表电位和电流密度的简易计算方法。

  • 标签: 多层水平大地  直流输电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偏磁  复镜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