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脱牙本质的再对于提高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和控制原发性或继发性龋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牙本质再策略不适用于通过酸蚀和冲洗以及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形成的混合层内的完全脱牙本质再仿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同方法,它试图用液体状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前体颗粒回填脱牙本质胶原,这些颗粒由非胶原蛋白的仿生类似物稳定。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釉质生物的模型,包括有机基质模板(类釉原蛋白寡肽序列)的建立和无机离子供体(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的合成,体外实现类釉质样结构的再。方法:首先通过标准固相法合成所需"类釉原蛋白"寡肽[(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并用CaCl_2溶液诱导其进行自组装;其次采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二肉豆蔻卵磷脂为原料,通过相交融合法分别合成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最后在37℃时,将酸蚀后的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与寡肽的混悬液中,作为实验组。将酸蚀后的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混悬液中,作为对照组,促进脱后的釉质再后的牙片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结果:实验组的脱釉质表面均匀有序的沉积了一层釉质样的羟基磷灰石晶体(HA)结构,而对照组只沉积了较少量无序的HA晶体。结论:通过类釉原蛋白寡肽有机模板的建立,以及仿生釉质过程中钙、磷离子的输送,构建了釉质仿生模型,并实现了脱釉质表面类釉质样微结构的再生。

  • 标签: 仿生矿化 釉原蛋白 自组装 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 简介:摘要牙釉质仿生是模仿牙齿形成的生物机制,在体外模拟机体微环境,通过分子仿生合成和分子自组装等技术,构建类似牙釉质生理形成过程的微观条件,从而控制无机矿物晶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独特微观结构以及优异的生物学和理化性能的类牙釉质结构的过程。牙釉质结构破坏后的再仿生修复是未来方向,有较大的临床应用需求及前景,近年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成果引人瞩目。本文对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釉质 牙再矿化 羟基磷灰石类 仿生材料 综述
  • 简介:摘要:保护牙本质界面不受水解和酶降解的影响,对粘接修复体的寿命至关重要。近年来,以诱导磷灰石在胶原纤维间和纤维内沉淀,仿生类似物相关研究用于混合层再。再策略取决于剩余的矿物质含量。在部分脱的牙本质中,残留的磷灰石微晶充当钙和磷离子沉淀和晶体生长的成核位点(“自上而下”再)。在没有微晶的完全脱牙本质(如酸蚀牙本质)中,有必要使用非胶原蛋白类似物辅助的矿物纳米前体(“自下而上”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后的丝素电纺复合支架体内修复颅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电纺支架(非组),通过模拟体液(SBF)浸泡法对支架仿生(组),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18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购自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3组,分别为组、非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构建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在直径为5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组及非组支架,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取材,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苏木精-伊红(HE)及马松染色(Masson染色)比较评估不同支架的体内骨再生情况。应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仿生后的丝素电纺支架表面形成明显的羟基磷灰石矿层。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周和8周,通过对CT三维重建、HE及Masson染色的观察以及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隙(TB.Sp)定量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组和非组均能观察到新骨的形成,且组的修复效果均优于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非组及对照组BV/TV在4周时分别为(22.880±2.324)、(12.600±1.965)、(4.967±1.580)%,F=61.838,P<0.05,8周时分别为(45.770±4.433)、(29.400±4.086)、(19.310±2.272)%,F=38.686,P<0.05;Tb.N在4周时分别为(0.029±0.001)、(0.019±0.003)、(0.008±0.003) mm-1,F=52.890,P<0.05,8周时分别为(0.053±0.002)、(0.037±0.003)、(0.023±0.001) mm-1,F=171.433,P<0.05;TB.Sp在4周时分别为(10.810±0.179)、(11.350±0.098)、(11.730±0.163) μm,F=27.655,P<0.05,8周时分别为(8.792±0.175)、(10.060±0.339)、(11.150±0.275) μm,F=56.807,P<0.05]。结论仿生后的丝素电纺复合支架能有效促进骨再生,有望用于骨组织工程。

  • 标签: 支架 动物实验 骨再生
  • 简介:仿生鞋Bionicboot用碳纤维材料做成,十分轻便。它的设计以鸵鸟和袋鼠的肌腱结构为原型,穿上后可以更有效地将动能转换为弹性势能,蹬腿时又可以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下,每跑一步都有弹力辅助,在弹力的作用下,穿着它跑步时上半身会自然向前微倾以保持平衡。

  • 标签: 仿生 弹性势能 碳纤维材料 动能 弹力
  • 简介:仿生设计能否为中国自主汽车设计指明出路,如果按照最初的汽车设计,目前我们自主汽车设计已经到了浅层创新的阶段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退回到1998年,那时已经有了滑板和轮滑。后来,一名叫凯西·塞穆尔的设计师计划在一些疯狂的年轻人脚上装一只巨大的弹簧。他设计了一个能节省能量的“仿生弹跳靴”的样品,并声称穿上这种靴子的人一步可以走7英尺,跳离地面4英尺高。这种用铝和玻璃纤维作为材料、用杠杆装置和弹簧来提供动力的靴子经过几年的改进后,22岁的凯西从西米德兰的索利赫尔向加里弗尼亚进发,他希望他获奖的弹跳靴能在那里进行商业化生产。他说:“我十二岁的时候在看一个关于袋鼠的电视节目,于是便有了这个想法。袋鼠将能量储蓄在腿部的肌腱上。我想将这点转用到人类身上。我在大街上试验的时候闹了些笑话,不过的确很有趣。”

  • 标签: 弹跳 仿生 商业化生产 玻璃纤维 电视节目 设计师
  • 简介:据报导,日本帝人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仿生纤维,它是根据蝴蝶翅膀的结构制成的,蝴蝶翅膀本身没有颜色,只是具有多层结构,当光线透过多层结构时,由于层之间厚度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颜色。他们根据此原理,将纤维用两种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复合成多层结构,纤维截面采用扁平型,通过控制不同的层间距离制造不同颜色的纤维,可用于汽车内装饰材料。

  • 标签: 仿生纤维 车内装饰材料 多层结构 日本帝人公司 蝴蝶翅膀 折射率
  • 简介:这是Designarium的创意总监StephaneLeathead设计的第一款椅子。在造型上非常优雅,曲线流畅利落,原木的感觉更有一份自然美。不仅仅"仿生"了一只鱼,看,将它折成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鱼,我猜这只眼睛这么大,尾巴这么宽,可能是金鱼。下面那只也许是草鱼吧?当然底下还有,比如鲸鱼迅疾破水的感觉的,这个不重要,反正是这么个意思。这样灵活多变的个性,可是比鱼来的自由。

  • 标签: 创意总监
  • 简介: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因此,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磷脂改性成为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反应活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用于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改性的几种主要磷脂分子并分析其改性效果,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仿生磷脂改性方法。同时,对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改性的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材料 仿生 细胞膜 磷脂化改性 生物活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器官或形态,其结构的精巧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比如,螳螂能在0.05秒的瞬间,计算出眼前小昆虫的飞行速度、方向和距离,并能将其一下子捕获。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及复杂和精巧的结构。那么,我们能否把生物的这些功能、结构运用到小发明上去呢?

  • 标签: 明法 仿生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 飞行速度 生物
  • 简介:大自然里的许多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选择了最合理、最稳定、最经济的结构形态。这些给了建筑学家许多启发,他们模拟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形状,运用于建筑工程设计之中,设计出各种巧夺天工的仿生建筑。

  • 标签: 仿生建筑 建筑学 悬索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 材料设计 设计师
  • 简介:幽深的湖底是否真的生活着巨大的水怪,到现在还不能确定。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仿鱼监视器,监视器可以按设定轨迹在一定范围里监视水底的异常情况。侦探二人组的任务是帮助科学家潜入湖中,将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的每个监视器都分别用数字1~9做好标记,这样,这些排列整齐的监视器就可以顺利地工作了。注意:每一横行上或每一竖行上的数字都不能重复。

  • 标签:
  • 简介:作为自然的存在,人是生物系统中的一部分。但与其他生物相比,人是天生有缺陷的。初临人世的儿童缺乏适应环境的先天生物装备,其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其低下,需要成人的精心照料才能生存下来。然而,人类个体具有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极强的学习能力。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向其他生物学习,模仿它们的优点,创造新的技术来为自身服务。

  • 标签: 生物学习 仿生 教育 学习能力 人类发展 适应环境
  • 简介:气象万千的自然界历来就是人类技术思想的丰富源泉。模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同样和体育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人们正从原始模仿生物动作,进入到模拟生物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新阶段,从而大大促进了体育科学的迅猛发展。运动技术的仿生人类很早就羡慕青蛙的游水动作,早在两三千年前,人们便模仿创造出蛙泳。1875年,英国人维帕大卫采用蛙泳横渡英吉利海峡,从而使

  • 标签: 奇妙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