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多房肾瘤(multilocularcystic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肾脏原发良性肿瘤,因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如多囊肾、多发性肾囊肿、囊肾癌等。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MCN,现报告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瘤 文献复习 肾脏囊性病变 多发性肾囊肿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肾病(IMN),另一类为继发性膜肾病,常见继发性者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引起[1]。大多数MN患者,其5年的肾脏存活率大约为70%~90%,10年肾脏存活率大约为50%~60%。Hogan等[2]随访1189例MN患者,其5年、10年、15年的肾脏存活率分别为86%、65%、59%。目前膜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一些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ACEI类药物、单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加用环孢素、烷化剂等疗效均不佳[3~7]。经研究表明,长期免疫治疗可以造成免疫耐受,血栓栓塞等多种并发症。MN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等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肾脏的生存能力。而中医药在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中医中无膜肾病一词,本病属中医的“水肿”、“尿浊”范畴。汉代张景岳在《金匮要略》以表里上下为纲,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的基础上又根据五脏发病机制及证候将其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中医治疗膜肾病由来已久,近年来应用中医疗法治疗膜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兹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研究和诊治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沉积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β1,3-转移酶(C1GALTl)基因单核苷酸位点(SNP)rs9639031、rs5882115多态与新疆维吾尔族IgA肾病(IgAephropathy,IgA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N的90例维吾尔族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9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的性别和年龄等相匹配。采集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法扩增C1GALT1因上2个SNP分别为rs9639031、rs5882115位点对应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rs9639031、rs5882115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分析C1GAT态与IgAN发病的关系。结果(1)C1GALT1因SNPrs5882115中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gAN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基因型P=0.014,等位基因P=0.005)。IgAN组DI、Ⅱ型频率(32.2%、2.2%)较对照组(14.4%、1.1%)高,对照组DE)型频率(84.4%)较IgAN组(65.6%)高。单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rs5882115多态对IgAN患病风险可能有影响(P=0.005),携带DI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为携带DD基因型的2.874倍(OR=2.874,95%CI=1.3756.007),而携带I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亦较携带D等位基因高(OR=2.469,95%CI=1.290~4.728)。(2)C1GALT1基因rs9639031中,IgAN组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0%、42.2%、17.8%、61.1%、38.9%,对照组分别为32.2%、46.7oA、21.1%、55.6%、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GALTl基因上的SNP位点rs5882115多态可能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但未发现C1GALT1基因上的SNP位点rs9639031多态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的关联

  • 标签: IGA肾病 基因 单核苷酸
  • 简介:目的评估高龄肾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2例高龄肾衰竭患者(高龄组)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基线情况,包括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白蛋白(serumalbumin,Alb);同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56例非高龄患者设为对照组,定期监测2组患者透析阶段一般治疗情况、透析充分、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白蛋白(serumalbumin,Alb)、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心功能测定、营养状况等,透析中合并症和治疗阶段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高龄透析患者临床治疗特点.通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总结影响高龄患者透析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高龄组与对照组相比,病因以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为主、整个透析阶段Alb和SGA低于对照组(P<0.05),Kt/V值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40.8%)高于对照组(29.3%),死亡原因1年内主要为脑血管意外及心血管疾病,超过1年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血管意外、感染、心血管疾病及严重营养不良,比较不同生存时间(3年以内和超过3年)的临床特征,影响高龄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低血压、透析前SCr水平高,Kt/V值不达标,贫血,营养不良.增加透析频次,联合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组合治疗有助于延长透析存活时间.结论高龄MHD患者营养不良较为普遍,并伴随贫血程度重,心功能差,易感染,从而导致了患者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增加,生存时间减少,通过改善营养、纠正贫血、采取个体化的透析方案,组合治疗,可以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高龄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内分泌治疗与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和29例采用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激素非依赖或疾病进展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进展至终点时间,生活质量评价以量表EORTCQLQC30及子量表QLQPR25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持续内分泌治疗组平均治疗期20.4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5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第一周期,平均治疗9.7个月,间歇8.7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6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平均进展时间为26.6个月,持续内分泌治疗组为22.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症状等方面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间歇内分泌治疗对比持续治疗在延迟疾病进展至激素非依赖时间上没有益处,但能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在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两组比较无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难治肾病综合征(refractornephroticsyndrome,RNS)是指对激素抵抗、依赖和经常复发的肾病综合征病例[1]。激素依赖是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撤药过程中NS复发2次或2次以上者;激素抵抗是指应用泼尼松足量(1mg·kg-1·d-1)治疗达6个月以上而无效者。RNS临床上比较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减轻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副作用,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认为湿热之邪,属六淫合邪,兼具湿邪和热邪之,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符合RNS病程特点。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从湿热论治 临床综合征 激素抵抗 减少复发 激素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20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回顾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谱的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分析近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的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近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近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的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10年来,肾脏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发病率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分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病例患者,男,29岁,藏族。因“全身水肿伴腹胀10d”于2012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腹胀,活动后心悸气促,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及关节肌肉疼痛,8d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水肿腹胀进行加重,遂入我院。否认肝炎史,有大量饮酒史9年,每天半斤白酒。入院体检:T36.8℃,P83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神清。颜面水肿,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全身皮肤无皮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膨隆,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浊音(+)。双下肢重度指凹水肿。2012年5月30日查血常规:WBC8.75×109/L,NEUT0.903,Hb211g/L;尿常规:PRO(++),尿蛋白定量15.9g/24h;血生化:TP55.7g/L,Alb14.8g/L,GLO40.9g/L,ALT53U/L,AST44.7U/L,ALP96.1U/L,γ-GGT266.8U/L,BUN22.88mmol/L,Scr109μmol/L。病毒性肝炎、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腹水常规:乳糜,浑浊,无凝块,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计数0.01×109/L;腹水生化:蛋白7.8g/L;腹部彩超:肝脏体积增大,结构欠清晰,左肝缘变钝,实质回声不均匀,弥漫增粗,第二肝门静脉消失,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腹腔大量腹水。泌尿系彩超:双肾形态大小正常,皮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楚。X线胸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予甲强龙8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给予抗凝,金水宝、黄芪颗粒等治疗。6月4日复查肝功:TP34.8g/L,Alb15g/L,GLO19.8g/L,总胆红素3.2μmol/L,DB1.7μmol/L,ALT495.8U/L,AST432.2U/L,ALP259.1U/L,γ-GGT659.4U/L,血清总胆汁酸19.5μmol/L;肾功能:BUN6.83mmol/L,肌�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膜性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组蛋白抗体
  • 简介: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1型和2型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在西方国家DN已成为导致ESRD的首要病因,在我国这一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在DN的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d),而大量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d)则预示该疾病的持续性恶化[1]。一旦进展至ESRD阶段时,很多患者须采取肾脏替代疗法,即透析或肾移植。可见,对早期DN给予有效诊断及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发病早期 MIRNAS 生物标志物 尿白蛋白排泄率 潜在性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12例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12例输尿管息肉均于术前通过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分析得以明确诊断,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均为单发。息肉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4例,下段3例。息肉长1.4--11.0cm,平均6.2cm。开放手术治疗3例,输尿管镜手术9例,手术均获成功,近期无尿漏、感染,远期无输尿管狭窄、闭锁,无息肉复发及恶变。12例输尿管息肉术后病理学检查亦均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为良性肿瘤性病变,亦非癌前病变。影像学检查易于发现肿块及周围病变,活检病理可明确定性,手术干预效果良好。

  • 标签: 输尿管 息肉 诊断 治疗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IGA肾病 系统诊治 现病史 尿沉渣 妊娠糖尿病
  • 简介: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保险的不断普及与完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随着透析治疗时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肾骨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已成为影响其生活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课题就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骨折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血液净化技术 医疗保险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高表达基因BCA7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A7蛋白在122例膀胱癌组织及32例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CA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结果BCA7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染色评分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0.001)。122例标本中,32例(26.2%)为BCA7低表达,90例(73.8%)为BCA7高表达。BCA7高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无关(P均〉0.05)。BCA7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2.4)个月,高于BCA7高表达患者的(40.9±2.2)个月(P=0.003)。结论BCA7蛋白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膀胱癌预后标志物。

  • 标签: 膀胱肿瘤 预后 BCA7基因 BCA7
  • 简介: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中医内科中常把蛋白尿归类于"虚劳"、"水肿"的范畴中。多由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外感风湿水毒等引起的。

  • 标签: 徐嵩 固肾 肾小球滤过膜 蛋白质含量 定性检查 先天禀赋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过程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citrateanticoagulation,RCA)对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观察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进行CRRT的重症患者21例,治疗时间为连续72h及(或)日间间断治疗8~16h,4%枸橼酸钠以180~200ml/h由体外循环的动脉端泵入,血流量150ml/min;通过监测血气分析中血钙水平,使体外循环局部游离血钙维持在0.25~0.35mmol/L之间,达到局部抗凝效果,并以调整外源钙的补充,增加(或减少)枸橼酸输入、血流量或透析液量等,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dpartialthrombolastin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血小板(platelet,PLT),pH值,血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滤器使用寿命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①监测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及P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21.34h;③治疗过程中未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未增加患者活动出血的风险;④治疗后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指标中pH值、SCr、BUN、CRP、ALT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在重症患者行CRRT过程中是较理想的抗凝方式,安全又有效,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能明显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枸橼酸 抗凝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连续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应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心率、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a+、K+、Cl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患者心功能、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心率(79.7±9.0)次/min、心脏指数(3.35±0.91)L/(min·m2)、左室射血分数(53.55±10.32)%、心输出量(4.47±0.35)L/min、SCr(392.00±86.32)μmol/L、BUN(11.2±4.5)mmol/L、K+(4.4±0.5)mmol/L]均优于治疗前[心率(128.2±14.2)次/min,心脏指数(1.96±0.57)L/(min·m2)、左室射血分数(39.25±8.55)%、心输出量(3.08±0.54)L/min、SCr(903.00±106.10)μmol/L、BUN(20.5±9.4)mmol/L、K+(5.60±0.9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疗效确切,安全高,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心力衰竭 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