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修复指端缺损。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采用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指,其中男6例8指,女4例4指;年龄21~53岁,平均34.6岁。切割伤3指,挤压伤7指,碾伤2指。结果所有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甲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床扩大 指侧方血管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和指固有动脉岛状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4月-2021年05月收治的7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应用指固有动脉岛状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感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淤紫、水泡、冬季发凉、肿胀、痛性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手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更佳理想,更有助于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侧方血管链皮瓣 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侧方以指端血管网为蒂的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泰兴人民院整形外科采用侧方指端血管网为蒂修复Yamano分区Ⅰ型指端缺损32例32指,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2.0 cm~2.5 cm×2.5 cm,均有骨外露或指骨末端部分缺损。术后定期随访患指外形、出汗、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结果32例全部成活。随访1.0~1.5年,患指外形良好,能分泌汗液,两点辨别觉基本正常,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侧方指端血管网为蒂修复指端缺损存在损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及远期效果良好,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端缺损伤 外科皮瓣 局部转移皮瓣 指动脉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指侧方在手外伤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2例采用指侧方修复手外伤患者的资料。术后患指制动,1周后功能锻炼。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对手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指侧方在手外伤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伤口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临近手指、虎口、手背部区域内的中小范围创面。

  • 标签: 肌腱外露 指骨外露 皮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侧方和静脉修复伴有皮肤缺损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了26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共28指,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14例15指)观察组(12例13指),给予对照组侧方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修复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距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指侧方修复和静脉修复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修复方法。

  • 标签: 侧方皮瓣修复 静脉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指侧方联合V-Y推进接力修复同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们采用携带指背神经的近节指侧方筋膜皮逆行修复末节指腹缺损患者9例共9指,指侧方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缝合,供区用指近节掌侧V-Y横行推进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1.6 cm~2.5 cm×3.0 cm。结果术后9例18个全部存活,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3个月,外观饱满、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供区无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末次随访时指侧方两点分辨觉为4~9 mm,平均5.9 mm;指掌侧V-Y推进两点分辨觉为5~9 mm,平均6.7 mm。指蹼无挛缩及瘢痕增生。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7例,良2例。结论采用携带指背神经支的指侧方联合指近节掌侧横行V-Y推进接力修复同指末节指腹缺损可重建良好的手指感觉及外形,不牺牲指动脉,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指侧方和静脉在断指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断指再植修复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掷色子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修复治疗,观察组使用指侧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2%,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治疗和指侧方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是采用指侧方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式,进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指侧方皮瓣 静脉皮瓣 断指再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型静脉与指侧方岛状在断指再植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进行断指再植的患者资料80例。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40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指侧方岛状,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型静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当,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5.00%、92.50%。结论对断指再植的患者无论是采取微型静脉治疗方式还是采取指侧方岛状的治疗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具体选用何种治疗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微型静脉皮瓣 指侧方岛状皮瓣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同蒂趾背甲、趾侧方修复手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以同蒂趾背甲、趾侧方行再造手指术的40例手指缺损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评价组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同蒂趾背甲皮瓣 趾侧方皮瓣 修复 手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示、中、环指末节背侧皮肤血运是由掌侧血管分支供应,如果其指腹缺损用含两侧指固有血管神经的推移修复,可能导致远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血坏死,而用含一侧指掌侧固有血管神经为蒂的侧方岛状在屈指状态下向掌前侧移位修复,就可以避免这种并发症.在伸指锻炼中,指固有神经被延长,存留良好的感觉功能.自1996年至今,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示、中、环指指腹缺损9例12指,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岛状皮瓣 指腹缺损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同指背侧局部转移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27例27指。男19例,女8例;右手15例,左手12例;指别: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5例;年龄40~63岁,平均52岁;致伤原因:绞伤17例,碾压伤10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3 cm×1.5 cm~4.2 cm×2.3 cm。采用指背局部转移修复背侧缺损,面积为1.6 cm×1.0 cm~2.6 cm×2.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修复掌侧缺损及局部转移供区创面,面积为2.2 cm×1.7 cm~3.5 cm×2.5 cm,其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创面内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创面取全厚游离片移植修复。术后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结合微信视频的方式,观察成活、外观、感觉恢复及伤指功能情况。结果所有54块全部成活,其中2例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处理顺利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手指末节外形良好,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供区无明显凹陷及色素沉着。末次随访时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静态TPD为5~10 mm。伤指活动度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20例患者对手指整体外观非常满意,7例表示满意。结论同指背侧局部转移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瓦合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手术操作简单,血供恒定,疗效满意,供区副损伤小,是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急诊推广应用,尤其适合不接受足趾游离移植的中老年患者。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指末节 脱套伤 血管蒂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指端缺损患者28例,受伤指别及切取的侧别分别为左食指8例,右食指6例;左中指6例中;右中指8例。致伤类型甲中部离断10例,甲根部离断7例,指腹缺损7例,桡侧半斜形缺损4例。缺损面积最大为3.5cm×3.5cm,最小为1.5cm×1.2cm,所有患者均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手术修复。结果25例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7~12个月,伤指术后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侧方掌侧皮瓣 指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取自示指桡背侧和拇指尺背侧的双旋转治疗先天性扣拇畸形方法,评估这种皮设计对开大虎口、松解拇指掌指关节掌侧皮肤挛缩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资料。术中设计示指桡背侧长三角形,转位后主要用于开大、加深虎口;取拇指尺背侧三角形,转位后主要用于覆盖掌侧缺损皮肤。根据肌腱发育异常及肌肉挛缩情况,分别行不同程度的拇短伸肌腱紧缩或重建,以及拇指内在肌松解。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后开始规律的手功能康复锻炼。术后随访存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评估虎口开大和掌侧皮肤软组织松解的效果及拇指功能,并进行患儿父母满意度调查。结果共纳入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10例,平均年龄26个月(11~36个月),共11只患手,左4只患手、右7只患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软组织挛缩,虎口窄小。术后随访10.2个月(4~24个月),所有转移均成活,未发生边缘坏死。虎口开大及掌侧软组织挛缩松解效果满意,拇指外展及掌指关节背伸角度获得明显改善(掌侧外展平均42°,范围38°~43°;主动背伸角度平均1.6°,范围-5°~10°)。患儿父母对拇指和虎口外观及手功能总体满意率为100%。结论双指背侧方旋转切取简单,可有效起到加大、加深虎口,覆盖掌侧皮肤缺损的作用,是先天性扣拇畸形手术中修复的可靠方法。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拇指 外科皮瓣 扣拇畸形 旋转皮瓣 虎口挛缩 拇指掌侧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动脉穿支血管修复吻合血管的前臂远端或腕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3月—2019年7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11例伴有血管损伤的前臂远端或腕部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吻合及肌腱修复;9例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其中8例行桡骨外固定架固定。残留创面位于前臂远端掌侧5例、腕部掌侧4例、前臂远端背侧及腕部背侧各1例,创面面积为4.5 cm×3.0 cm~10.0 cm×6.0 cm。采用尺动脉穿支血管修复创面,切取面积为5.2 cm×3.5 cm~11.0 cm×7.0 cm。1例患者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其余10例患者供区创面部分闭合后,取同侧大腿游离片修复,游离片面积为4.0 cm×2.0 cm~8.5 cm×5.0 cm。观察术后片和患肢成活情况及随访时和供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肢外观的满意度。结果术后所有片及患肢成活,无创面感染及水疱形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6个月,外观良好、不臃肿,色泽、质地、厚度与周围皮肤相近;供片修复区域较平整,边缘出现环形瘢痕。末次随访时,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0~15 mm;7例患者对患肢外观非常满意,4例患者对患肢外观满意。结论尺动脉穿支血管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为吻合血管后前臂远端或腕部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桡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者。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尺动脉穿支血管链皮瓣 上肢损伤 血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血管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的护理、供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蒂血管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