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固定治疗方式后,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

  • 标签: 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 Ⅳ度踝关节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对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0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固定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II度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2.9%,与观察组的9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III度和IV度骨折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II和IV度骨折患者切开固定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切开内固定复位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骨折类型
  • 简介:目的探讨后外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后外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外踝一后踝一踝的顺序行复位固定。对照组行后、外、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外踝-后踝-踝的顺序行复位固定治疗后外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顺序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股骨近端防固定术同动力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4.12-2016.11)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采取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动力髋钉治疗的对照组与行股骨近端防固定术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指标差异。结果无论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还是在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功能恢复方面,行股骨近端防固定术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行动力髋钉治疗的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较之动力髋钉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固定术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见效快,患者疼痛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功能 手术指标 股骨近端防旋内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2例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后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0.7)个月,术后无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8%。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对39例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15岁;其中左踝18例,右踝21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定期复查。结果32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6(10~24)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1.2周。患者术后平均14(11~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平均84.1(72~100)分。结论对旋后收型踝关节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正确的固定,是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及良好行走功能的基础。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固定在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后外型IV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外侧+前侧入路固定与后外侧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TP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为胫腓骨入路固定(TA)治疗,观察组则应用TPA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4.62%,P<0.05。结论:对于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TPA治疗效果满意,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提升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质量。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 经腓骨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固定术治疗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1.07~2023.03时间段,本院30例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样本,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15例患者,经腓骨入路固定治疗,实验组15例患者,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固定治疗。统计:(1)手术及康复指标;(2)踝关节功能评分;(3)生活质量评分;(4)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施行内固定术治疗措施后,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值改善更优(P<0.05)。结论: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固定治疗,对比经腓骨入路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理想,全面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发生,应用价值较为理想。

  • 标签: []内固定术 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支撑钢板固定治疗Lauge-Hansen后-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Lauge-Hansen后-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者分为踝支撑钢板固定组43例和螺钉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复查踝关节,结果显示,踝支撑钢板固定组手术成功率(97.67%,42/43)高于螺钉固定组(86.84%,33/38),P<0.05;踝支撑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95.35%(41/43),高于螺钉固定组的73.68%(28/38),P<0.05。踝支撑钢板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螺钉固定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踝支撑钢板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10.87±1.26)周]少于螺钉固定组[(12.31±1.32)周],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AOFAS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踝支撑钢板固定组VAS评分低于螺钉固定组,AOFAS评分高于螺钉固定组(P<0.05)。结论踝支撑钢板治疗Lauge-Hansen后-收Ⅱ度踝关节骨折效果好,成功率较高,恢复完全负重时间较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折 踝关节 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 支撑钢板
  • 简介:摘要介绍地下人防商业街工程超深基坑中拉森钢板桩+高压喷桩止水帷幕关键施工技术,针对施工难题创新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撑、高压喷桩止水帷幕对基坑进行双重防护,保障周边建筑物安全。

  • 标签: 拉森钢板桩 内支撑 旋喷桩止水帷幕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切刨吸联合腔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切刨吸联合腔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并发症轻,随访均于短期内恢复。结论我科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可继发静脉曲张性皮炎、湿疹、溃疡或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后者可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目前,手术仍是一种相对可靠、安全、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典型传统术式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交通支结扎术,技术已较成熟。近年来,各种微创治疗技术涌现,我院采用微创手术配合大隐静脉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总结60例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旋切 激光
  • 简介:在传统与创新的话题中,我们最终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辩证的。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大概是讲笔墨精神应该担当起时代反映的诸多问题。绘画作品应当具有当代最大含量的社会人文内涵.以期很好地推动绘画历程的良性发展。“传统”是古老而又时时刻刻鲜活的,它是动态的。我们今天的一切努力在经过百年之后也将被视为“传统”,所以创新还是很重要的,毋庸赘言。

  • 标签: 绘画艺术 传统与创新 笔墨精神 良性发展 绘画历程 人文内涵
  • 简介: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骨折,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分类方法是Lauge-Hansen和AO的分类方法,我们将Lauge-Hansen后外后外展型骨折简称为后型骨折.此类骨折占踝部骨折的7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均由后应力引起骨折,外踝的骨折块较小,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差,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复位丢失.我们从2002年9月至今对25例后型踝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的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均得到稳定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标签: 踝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旋后 改良 早期功能锻炼 分类方法
  • 简介:宇宙中最基本物质形态是高速平动连续物质,但趋匀原理又使各向平动机会均等,即总是同时存在正反平动,必转化为各式各样的涡旋运动。因此涡旋运动与平动一样的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状态,也是物质最基本形态或属性,并非外力作用引起的。

  • 标签: 面旋 线旋 体旋 运动动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骨折,股骨近端防髓内钉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其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手术技巧报道增多,患者术后髋部功能恢复更多与手术技巧相关.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手术技巧 术后康复
  • 简介:ApplicationofCFDonacatalyticrotatingbasketreactor;ApplicationofCFDtechnologyanalyzingthe;ApplicationofFuzzyLogictoUnitCommitmentProblem;ApplicationofShockPressingfortheProcessingofBulkNanocrystallincNd-Fc-BMagnets;ApplicationofThinCarbonFibersPreparedbyPolymer-BlendTechniqueforLithium-IonBatteryNegativeElectrode;Auctiondesignforancillaryreserveproducts;Balancingofflexiblerotorsfromasingleadditionaltest

  • 标签: 旋压工艺 计算流体力学 催化反应器 镍合金 氢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