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复杂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对124例次复杂的自发性鼻出血患者在鼻找到鼻出血部位后给予局部填塞、压迫、电凝、热凝等方式止血。结果124例中98例一次性治愈未再出血,10例患者出血点不明确,再次明确出血点后成功止血,8例再次出血予再止血后血止。结论鼻明确出血部位后局部压迫、电凝治疗出血部位,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小,是目前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电凝止血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6例住院患者行鼻电凝止血,观察病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86例患者单次手术治愈84例,2例1周再出血,1例出现鼻中隔脓肿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鼻电凝止血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手术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中及术后出血的患者的不同类型的止血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在内治疗的142例患者(其中139例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根据不同出血性质,采取的止血方法电凝止血、活钳电凝+钛夹止血、直接钛夹夹闭止血、注射肾上腺素溶液+钛夹夹闭止血。结果表现为渗血者直接以热活检钳行电凝止血;搏动性出血者先以热活钳电凝,不能成功者再以钛夹夹闭;呈搏动性出血,而且出血量大,直接以钛夹夹闭;呈喷射性出血的患者因其出血量大,先以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冲洗,在出血灶周围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先起压迫作用,判断清出血点后,再以钛夹夹闭。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所有动脉性出血,血管压力比较高,对于搏动性出血的患者均应对其行钛夹止血,以防其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出血 内镜下治疗 金属止血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的规范性,重视术后预防性健康指导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h紧急胃镜检查并进行止血及其他治疗10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规范护理,同时重视术后预防性指导。结果98例治疗后显效63例,占64.29%;有效28例,占28.57%;无效10例,占10.20%;无效10例中,2例再次出血死亡,8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胃镜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即时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易行,护理的配合工作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术 护理 预防性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用套扎止血和钛夹止血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进行套扎止血和金属钛法进行内止血治疗,并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进行止血治疗后有显著效果42例,基本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到88%。结论用套扎止血和钛夹止血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收到显著的止血效果,操作比较简便。

  • 标签: 内镜 套扎止血 钛夹止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结肠止血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配合检查或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避免潜在风险。

  • 标签: 结肠镜 止血治疗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鼻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方法对79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全麻以鼻检查确定出血部位,运用双极电凝予以止血,合并重度鼻中隔偏曲者一并行鼻中隔矫正。结果79例患者中痊愈78例,未愈1例。结论运用鼻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电凝止血 顽固性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在我院展开,选择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其中10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给予传统填塞治疗,实验组给予鼻电凝止血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人数分别为48人和41人,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82.00%,实验组有效率更高,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 顽固性鼻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消化钛夹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94例,选至2020年11月-2022年11月,随机数表分为2组:47例对照组行消化下注射止血治疗,47例试验组行消化钛夹止血治疗,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试验组好转率为95.74%,较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2)试验组输血量、出血量较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较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较低于对照组的19.15%(P<0.05)。结论: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行消化钛夹止血治疗,一方面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另一方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胃十二指肠出血 消化内镜 钛夹止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金属止血夹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患者中截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应用止血药治疗;研究组应用金属止血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提供金属止血夹治疗,拥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治疗效果 消化道出血 内镜 金属止血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钛夹止血及注射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依据止血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钛夹止血,对照组给予下注射止血。回顾性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围期指标。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100.00%,60/60)高于对照组(90.00%,54/60),观察组72 h再出血率(3.33%,2/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相应值高于对照组(t=4.493、4.234,P=0.001、0.001)。观察组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4.092、3.476、2.705,P<0.05)。观察组术后风险程度低于对照组(Z=3.387,P=0.001)。结论相较于下注射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钛夹可即时止血,且72 h再出血率、术后风险程度较低。

  • 标签: 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钛夹 注射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鼻出血进行鼻电凝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鼻出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塞填止血治疗的对照组30例,接受鼻电凝止血治疗的实验组30例,对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鼻腔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黏膜恢复时间分别为(36.34±23.12)mL、(3.43±2.32)d、(5.42±3.1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鼻出血进行鼻电凝止血治疗的鼻腔出血量少,可快速恢复鼻腔通气及黏膜损伤,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治疗鼻腔顶部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鼻腔顶部顽固性出血的患者16例,采用鼻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结果1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鼻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治疗鼻腔顶部出血疗效确切。

  • 标签: 鼻内镜 膨胀止血海绵 鼻出血
  • 简介:目的:应用鼻电凝止血治疗常规鼻腔填塞无效的鼻腔后部出血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无效的鼻出血患者采取鼻电凝止血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鼻出血一次止血成功,成功率91%.结论:鼻电凝止血具有迅速、准确、患者痛苦少、鼻腔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鼻出血治疗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内镜 电凝止血术 治疗 鼻腔后部出血 副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各种止血方法的广泛开展,已成为诊治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如注射、喷洒、套扎、电凝、钳夹等治疗措施,可以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大大更新了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理念。本综述对以上方法的治疗现状进行全面总结。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粘膜剥离(ESD)的治疗方式及特点,探讨了ESD的护理技术,并总结出一系列护理方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粘膜剥离护理配合。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赴医院行内粘膜剥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最为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较低,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粘膜剥离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粘膜剥离(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对消化道粘膜以及粘膜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效果,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手术者形成默契的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