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的信息工作是围绕着藏品、展示、研究这三项基本工作展开的,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收藏、研究、陈列、宣传、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过程。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 现代信息技术 管理活动 信息化工作 深度开发
  • 简介: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文物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是博物馆顺应时代潮流,拓展博物馆社会的内涵与外延的必然举措。因此,开展博物馆信息建设,实现以藏品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逐步发展并升华为数值博物馆,是博物馆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 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整合 社会服务职能 社会文化
  • 简介: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博物馆界就已广泛关注和重视博物馆的信息建设,并将其视为影响未来博物馆发展和实现博物馆现代的重要决策。二十余年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中,博物馆从业人员不断努力的实践和探索下,博物馆信息建设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的成果。

  • 标签: 博物馆发展 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 技术 从业人员 现代化
  • 简介: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文化遗产也要进行信息建设应从网站群\网络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文物连网等几方面进行建设.并指出了文化遗产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关于文化遗产信息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 标签: 文化遗产 信息化建设 设想存在的问题
  • 简介:物联网和泛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将大力提升博物馆信息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水平。本工作通过分析物联网发展趋势,实地调研文博行业信息发展情况和公众对博物馆信息的期望,提出了应用物联网技术、覆盖文化遗产"五大尺度"的信息建设建议。

  • 标签: 物联网 泛在网 文化遗产 信息化
  • 简介:摘要:本文以吉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国家“大遗址”保护为背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从吉林省文化遗产概况、大遗址的基本椎架及信息和大遗址保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疏理和探讨,以期解决大遗址保护中的科技支撑,为文物保护提供一个粗浅的脉络。

  • 标签: 科技信息 大遗址保护 探讨
  • 简介: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通过丰富的文物藏品和自然标本,以特定的展览形式展示了社会前进的步伐。现在随着人类已跨入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交换、检索以及各种再加工,使大数量、快速度、高质量地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逐渐成为现实,这些经过处理的博物馆藏品信息,随着广域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博物馆藏品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将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凭借和生产的资本,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将发挥空前的作用。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将博物馆庞大的物质资源信息,并以博物馆经验的塑造和提供,作为与观众互动的新的模式。

  • 标签: 博物馆 馆藏品 信息化建设 网页设置 信息网站 法国
  • 简介:“全国农业机械展览”共举办了三届,均在全国衣业展览馆举行。第一届是1974年,展出面积25000平方米,观众60万人;第二届是1975年,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观众60万人;第三届是1978年,展出面积24000平方米,观众2万人。1977年12月邓小平、李先念等来馆审查第三届全国农机化展览。

  • 标签: 农业机械化 展览馆 平方 面积 观众 邓小平
  • 简介:作为物质文化信息集中地的博物馆,历来仅以陈列展览方式服务于社会普通公众,而藏品库并不对外开放,这一点大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因而博物馆一直存在着藏品信息的社会利用率较为低下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日益感到这个问题对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藏品 博物馆 大众化 陈列展览 信息 检索
  • 简介: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农业专业的国家级博物馆。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内筹建中国农业博物馆。1986年9月13日。中国农业博物馆正式开馆。多年来,中国农业博物馆肩负着宣传农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承担着抢救、保护和收藏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 标签: 中国农业博物馆 现代农业科技 设计理念 文明传播 古代农业 陈列
  • 简介:本文以多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材料为依据,对邯郸境内史前时期的农业考古资料做了综合论述,认为早在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即已出现,农业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仰韶时期的农业工具和家庭养殖业都有了改进和发展,龙山时期则进入了原始锄耕农业的鼎盛时期.

  • 标签: 史前农业 农业考古 邯郸地区 原始农业工具 家畜家禽驯养业 史前时期
  • 简介:2013年12月19日,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欧弗·巴尔-约瑟夫先生,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近东地区农业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以黎凡特地区为中心的近东地区农业起源的研究概况,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如何从采集狩猎者变为农人、以及采集狩猎群体如何与农人共存互动。携手迈入新石器时代提供了相当翔实的资料和解释。

  • 标签: 农业起源 地区农业 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学家 新石器时代
  • 简介: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界考古学战略性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各学科学者运用多种理论从各个角度探讨这一革命性进程,试图回答农业是何时、何地、为何和怎样起源的。西方学者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农业起源的研究历程,然后从环境、社会和人类文化、认知力三个方面对西方有关农业起源的理论或假说进行总结和评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研究者对农业起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农业起源 环境 社会和人类文化 认知力
  • 简介:引子在数字博物馆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博教学模式和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式显然已经相当滞后。复旦大学文博系在数字博物馆有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教学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业绩。基于此,我受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博系委派,前来复旦大学文博系专题进修半年。我来之后首先接触了他们早先开发和推广应用的第四版数字博物馆应用软件。

  • 标签: 人性化设计 管理系统 信息采集 数字化博物馆 馆藏 复旦大学
  • 简介:国际农业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AgriculturalMuseums,英文缩写为AIMA),我们简称为“国际农业博协”。它是一个专门从事农业博物馆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实行流动制的、非官方性的国际学术组织,它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十四个附属组织之一。

  • 标签: 国际农业博物馆协会 委员会 行业分布 学术交流
  • 简介:一、地区和文化的划分辽阔的中国大陆,依自然环境可以划分为几个区域。中国文明也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点来划分区域的。由此,秦岭山脉和淮水形成了南北分界线,其南为水稻农业地区,其北为旱田杂谷农业地区。近年来,被称作……

  • 标签: 农业社会 中国 古代文明 经济活动 地域特点 社会构成
  • 简介: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目前已发表植物考古数据的遗址典14处,此外还有3处区域调查也开展了同类研究。这些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豫中地区最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或极为零星。对已有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除了位置偏南的南阳盆地,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作物结构基本都是以粟为主,以黍为辅,兼有稻与大豆的模式。小麦在龙山时代可能尚未进入中原,或者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就作物结构而言,中原龙山时代的社会发展是深深植根于粟作农业的基础之上的,多元作物结构在当地社会变革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 标签: 中原地区 龙山时代 农业 作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