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冬麦,以苗条挺拔的身姿,整齐强大的阵容,柔和养目的色泽,温润可口的滋味,丰富多样的营养,稳定可观的产量,显示了它在麦界的出类拔萃,确立了它在北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崇高地位,让春麦、大麦、燕麦、黑麦们自叹弗如,只能望其项背,也使我这个跨出农门客居城市多年的乡村赤子,一直眷恋着它,如痴如醉。

  • 标签: 农门 少年时代 染着 著名诗句 子般 挑旗
  • 简介:为了长期抗旱,我们要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尤其要调整小麦的春冬比例,压着增冬,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冬小麦作为固原县的传统作物,近年来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由1990年的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7万多亩,种植区域由南部的3个乡镇发展到现在的15个乡镇。冬小麦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大和深受农民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冬麦的生长发育特点较为适合本地干旱这样一个气候特征。认识的转变是冬麦扩大的主导原因;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为扩大冬麦提供了内在动力,如引进抗旱丰产品利电良种良法、覆膜穴括、窑窑微灌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冬麦的产量;气候的变暖为提高冬麦的越冬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对近几年冬麦

  • 标签: 调整种植结构 固原县 旱地冬小麦 气候特征 “土壤水库” 生长发育特点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优化基于生态农业原则的冬麦、棉花和西瓜种植模式,以提高农田可持续性和生产效益。通过综合运用生态学、农学和现代技术,我们构建了一个综合的农田管理模型,包括轮作制度、有机肥料应用、害虫控制策略等。在田间试验中,我们比较了不同模式下的产量、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冬麦、棉花和西瓜的产量,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了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 标签: 生态农业 冬麦 棉花 西瓜 优化种植模式。
  • 简介: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值得注意的有三个关键p题:一是种植区域。根据冬小麦越冬期的温度要求和多年的种植经验。一般认为元月份温度高于-8℃为适宜区,低于-9℃为不适宜区。按照上述温度条件,固原县蒿店、什字、大湾、河川、上黄以南为适宜区。沿云雾山周围的炭山石控以南,炭山菜地湾、寨科东消、蔡川以西,官厅长儿湾以北,塞科的湾掌、下大台子、三营的侯家掌、炭山的石门子、兰崾现以东,张易、红庄这一区域为不适宜区。其它地方均可种植。只要加强栽培措施,引进耐寒品种,适时播种,并对籽种进行抗处理,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均能提高抗旱越冬能力。二是品种问题。从全县现已种植的近10个品种看,老8种居多,且混杂现象严重。从适宜的

  • 标签: 适宜区域 固原县 冬小麦 冬麦北移 适时播种 栽培措施
  • 简介: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作物资源评价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冬麦区136份小麦抗旱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10个农艺性状及其耐旱指数的相关性,以及抗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穗叶距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42.1%和37.2%,单穗总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为6.4%和5.7%;不同水分条件下,植株稳产性主要受单株穗数、有效小穗数及穗下节长的影响;性状耐旱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在1.95到2.07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02;根据性状耐旱指数将供试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中第I、第III类群材料表现为对水分条件不敏感,而第II类群材料更适于在干旱条件下种植。材料之间的抗旱性差异可以作为抗旱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依据。

  • 标签: 小麦 抗旱 表型性状 相关性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近年来,美国冷冻面团的生产日益扩大,其主要销售对象为零售业、前店后坊面包房和食品加工业。市售冷冻面团的主要问题在于冷冻贮存过程中会发生品质变劣。众所周知,冷冻面团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冻贮存和在配售过程中的冷冻一解冻后会增加醒发时间,所做的面包体积也会减小。

  • 标签: 冷冻面团 性能改良 硬红冬麦粉 蛋白质 富集 美国
  • 简介:摘要:冬麦田间管理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对冬麦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探讨了气温升高、降水不稳定和气象灾害等气候变化因素对冬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管理策略对抗气候变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冬麦生长期缩短、病虫害增加,对冬麦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应对策略包括调整种植时间、选用耐旱耐寒品种、改进灌溉管理、增加有机物质施用、实施精准农业技术等。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冬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确保冬麦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标签: 冬麦田间管理 气候变化 农业适应性 种植时间调整 耐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