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6例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结果根据改良GOS预后进行评分。优良则为22例,较好为4例,重度残疾为8例,死亡2例。在术后6~24个月,对10例患者进行复查,瘤颈部残留少量造影剂充盈患者为2例。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如果患者的自身条件允许,一般是采用介入治疗。然而对于此部位的宽颈动脉瘤,要尽量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动脉 分叉部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根术保留重度根分叉病変磨牙并采用联合冠桥或联冦、单冠行冠重建修复临床疗效。方法49颗严重根分叉病变达Ⅲ、Ⅳ度下颌磨牙,经牙周基础治疗和规范的根管治疗,分割近远中两根,然后保留双根或单根进行联合冠桥或联冠、单冠重建修复。结果1~5年跟踪随访,重建冠不松动,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有效率93.9%。结论分根术并冠重建修复,很适合于经其它方法治疗后,牙周袋仍不能消除重度根分叉病变的磨牙,是提高磨牙保存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分根术 根分叉病变 修复
  • 简介:摘要颅内血管分叉宽颈动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瘤的新型颅内动脉瘤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瘤颈残留,瘤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The Woven EndoBridge
  • 简介:这不只是他进入新闻行业里获得的最高荣誉。关键这是年度摄影图片奖里最闪亮的桂冠!他,表面文弱略带神经质内里好强韧劲十足,大学毕业后在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上无力回天地直线坠落激流里,连个泡都没冒,便被浪头吞没了。

  • 标签: 公务员考试 新闻行业 摄影图片 大学毕业 神经质 独木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Woven EndoBridge(WEB)治疗宽颈分叉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使用WEB治疗的11例颅内宽颈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4±11)岁(范围:31~66岁)。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5例,基底动脉尖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3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采用WEB栓塞动脉瘤闭塞量表(WOS)评估动脉瘤栓塞程度。结果11例患者术中WEB均释放良好,术中WOS A级3例,B级1例,C级7例,无术中急性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至术后3年,恢复良好;10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无患者出现术后靶治疗区并发症。2例术中WOS A级、1例WOS B级的患者,术后随访时WOS均为A级;7例术中WOS C级患者中,4例随访时仍为C级,3例为D级。在获得随访的3例D级患者中,1例因动脉瘤复发形态不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破裂出血可能性较大接受二次栓塞治疗,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式,术后即刻效果良好;余2例虽动脉瘤复发,但动脉瘤形态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故继续临床随访,未予以二期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WEB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叉动脉瘤的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前后无需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为颅内宽颈分叉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血管内治疗 Woven EndoBridge装置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8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动脉瘤23例。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29~67岁,平均56.7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部分病人合并颅内血肿或脑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复发的颅内分叉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介入组收治的初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复发并接受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的20例颅内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5.5岁(范围:33~71岁);首次治疗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7例、开颅夹闭术3例;复发后15例行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5例行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患者初次及再次治疗后的随访时间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再次治疗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近端载瘤动脉主干与支架侧分支的夹角大小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90.0%)患者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示致密栓塞(Raymond Ⅰ型),2例(10.0%)示瘤颈少许残余(Raymond Ⅱ型),术后随访[M(QR)]8.5(16.3)个月,与初次治疗后随访时间的15.5(27.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7.7,P=0.25)。随访期间2例患者复发,均为术后即刻瘤颈少许残余病例,其中1例为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病例。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缺血6例,其中4例为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病例;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致残及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载瘤动脉主干与支架所在分支成角分别为(115.4±28.9)°和(132.6±26.8)°,均较术前的(90.1±21.1)°明显增大(t=5.14,P<0.01;t=7.78,P<0.01)。结论初次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颅内分叉动脉瘤患者再次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是可行的,动脉瘤再复发率较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支架 栓塞
  • 简介:摘要经文献检索,脑囊虫病合并相关性动脉瘤破裂的病例较为少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夹闭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破裂动脉瘤,术中分离右外侧裂时可见3个半透明囊状病变,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囊尾蚴。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吡喹酮片抗囊虫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大脑中动脉分叉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中,LVIS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8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U组(予以常规溶栓+普通支架治疗)、支架N组(予以常规溶栓+LVIS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 支架N组治疗有效率97.50%,治疗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英文全名:glasgow outcome scale,简称GOS)Ⅲ级以上占比100.00%;对照U组治疗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研究了机电系统的动力学。在该模型中,系统的相位是动态变量。证明了四个周期轨道的存在。其中两个是渐近稳定的,另一个是不稳定的。在没有粘性阻尼的情况下,当与无量纲电压相关的参数得到充分改变时,每个轨道都会受到稳定→稳定→稳定性的变化的影响,并且重复这种模式。这种现象称为Sommerfeld效应。而且,这些轨道的稳定性取决于贝塞尔函数J1的零点。

  • 标签: 机电系统 周期轨道 渐近稳定性 非线性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造影辅助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定期行影像学随访,术后6个月时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及FLOW 800技术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残留,载瘤动脉、穿支动脉血流通畅。术后6个月时14例患者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2例患者轻残(GOS评分4分)。结论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分叉部 眶外侧锁孔入路 荧光造影 FLOW 800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分叉去病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借助X线牙片分析选取的上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患者根分叉去病变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420例疑似病例中186例被确诊为根分叉区病变,病变率44.3%。在病变牙位中,以下颌第一恒磨牙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发病者最高,分别达到39.2%和33.7%,上颌第二恒磨牙发病率最低。根分叉病损、牙周组织病变是根分叉区病变的主要诱发因素,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最低,仅为7.3%。结论35岁以上患者是主要病变人群,且随着年龄则增大,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分叉区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致其治疗难度大,失牙率高,建议临床加以重视。

  • 标签: 根分叉病变 X线牙片 牙周病
  • 简介:前段时间,我觉得会阴部不舒服,晚上要起夜2~3次,一有尿意就忍不住,而且有些费力,还总有尿不尽的感觉,排出的小便尿线也分成左右两股。医院检查后说是前列腺增生症。但是我听说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排尿次数多,尿不远,经常会打湿裤子,可我的小便却是分成左右两股排出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小便 分叉 排尿次数 尿意 会阴部
  • 作者: 单媛1王平2黄鹏1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单媛1王平2黄鹏1通讯作者1.民航总医院干部科北京100123;2.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100123作者简介:单媛(1981—),女,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方向的研究通讯作者:黄鹏(1969—),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冠心病方面的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38-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根分叉病变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34例经治疗,治愈30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根分叉病变可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但作尽可能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仍是其前提。

  • 标签: 根分叉病变 手术治疗
  • 简介:对我校病理陈列馆一件先天性马蹄肾变异的标本进行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非测量性观察发现本例马蹄肾两肾下极由横跨中线的实质性峡连接,两部分肾门处各有一套血管供应,左肾存在未经过肾门的迷走血管供血,右侧肾盂为分叉肾盂。体质测量发现峡各径与马蹄肾正常值接近,左右肾各径略小于正常新生儿肾各径。综合分析为一例新生儿先天性马蹄肾合并右侧分叉肾盂变异。

  • 标签: 马蹄肾 分叉肾盂 体质测量 解剖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向入路对吻覆膜支架(Kissing-stents)技术治疗无名动脉分叉附近(距分叉<1 cm)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无名动脉分叉附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5.0~77.0岁,中位年龄50.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配合Kissing-stents技术进行腔内修复治疗,观察其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支架位置和通畅情况。结果损伤部位在无名动脉远端2例,无名动脉分叉5例,右颈总动脉根部2例,右锁骨下动脉根部1例。4例损伤部位距分叉5 mm以内,1例距分叉8 m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0~150.0(122.0±14.9)min,术后住院时间4.0~9.0(6.3±1.5)d。术中右锁骨下动脉均植入8 mm×100 mm Viabahn覆膜支架,右颈总动脉均植入10 mm×100 mm Viabahn覆膜支架,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随访期间彩色超声多普勒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支架位置正常,血流通畅,无闭塞、移位等,Viabahn覆膜支架在无名动脉近心端均保持齐平。结论Viabahn覆膜支架配合Kissing-stents技术是无名动脉分叉附近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头臂干 动脉瘤,假性 支架 放射学,介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