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范源(1876—1927),宇静生,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1876年(光绪二年)出生于湖南湘阴,祖父曾任直隶大兴知县,父以教书为业。1889年,祖父、父亲相继去世,此后家道中衰,次年随母迁居长沙。时值十九世纪末,湖南维新志士岌岌讲求救国之策。1897年,巡抚陈宝箴与熊希龄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聘粱启超为中文总教习。范源潦于第二期投考入学。时务学堂是新派人物济济之地,广泛向学生介绍西学,传播维新思想,范源受教其间,耳濡目染,眼界大开,与蔡锝同为粱启超的得意弟子。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夭折,康有为、粱启超避逃海外。1899年,范源与蔡锷、唐才常一同前往上海,考入南洋公学,随后辗转接粱启超函约,

  • 标签: 梁启超 时务学堂 教育总长 袁世凯 民国时期 唐才常
  • 简介:陈振,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26日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

  • 标签: 陈振濂档案
  • 简介:我爱水山,爱它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走进水山,就是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水山位于东莞南城,旧称彭峒山,海拔378.8米,方圆十余里,群山连绵,岩石嶙峋,飞瀑流泉,因昔日有彭公楼隐于此,故名彭峒山。彭峒水帘是明代东莞八景之一。

  • 标签: 东莞 南城 飞瀑
  • 简介:洛风雅》是宋代理学家诗歌总集,它荟萃了周(周敦颐)、程(程颢、程颐)、朱(朱熹)一派理学家诗歌,充分体现了道学之诗的本色。《洛风雅》在编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序文锚页,作品署名脱落,诗人名与字混淆等。这些问题又以目前通行的《丛书集成初编》本为甚,给人们的使用、传播带来诸多不便。今就所见诸本加以比勘,以申明《洛风雅》存在的缺憾。

  • 标签: 《濂洛风雅》明刻本 清抄本 率祖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简介: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书院;万历年间宗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溪书院更名为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 标签: 萍乡 宗濂书院 濂溪祠 周敦颐
  • 简介:宋希,滇西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也为他抗战时期的最高任职。先后参加过淞沪抗战、凇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滇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后期最重要的国际通道、陪都重庆的西南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 标签: 滇西抗战 宋希濂 中国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 国民革命军 南京保卫战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前期,国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一度缓和的关系再度紧张,国民政府的对藏主权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改善双方关系,巩固对藏主权,稳定抗战后方,国民政府打破常规选派沈宗入藏.沈宗为了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多方筹备,在藏积极活动,取得了一定"战术上"的成绩.但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并未将解决边疆问题作为重心,加以英国的阻挠以及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的膨胀,沈宗此番入藏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国民政府仍未能有效控制西藏局势.

  • 标签: 沈宗濂 国民政府 西藏
  • 简介:本期所刊的陈振先生两幅作品均为四尺对开,每幅售价1000元,欢迎选购。读者选购哪一幅作品,需事先电话联系,以便在汇款单上注明,原则

  • 标签: 陈振濂 书法作品 汇款单 选购 对开 本期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宋的年寿和姻亲、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穆尔的事迹、危素的姻娅及其入明以后的命运、北方医学南传及浙东名医朱震亨的从医之路、明初入华日僧和出使日本华僧情况等诸方面的问题,旨在将《宋全集》中相关史事的记载与同时期其他历史文献相互比勘,以彰显《宋全集》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宋濂全集》 札记 历史文献 史料价值 比勘 史事
  • 简介:曾孝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教授、画家,并非专业邮票设计师。可是曾教授初涉邮票设计领域,首次设计的《杜鹃花》邮票(见附图),便夺得1991年最佳邮票桂冠。1992年设计的《杉树》邮票.又夺得当年最佳邮票奖和首次设立的专家奖,而成为佳邮评选专家奖获奖第一人。2000年设计的《君子兰》邮票,不但成为群众最喜爱的2000年祖国内地邮票,而且又荣获2000年度最佳邮票奖。短短的10年间,曾教授似乎与最佳邮票有着不解之缘。只要我们探究一下曾教授的经历,就可知这一切决非偶然。

  • 标签: 曾孝濂 邮票设计师 《杜鹃花》 绘画技能 邮票艺术
  • 简介:“有朋自远方来”,马军刻。此印刻得清隽淡雅,意韵流动,看似简单却颇有可读性。窃以为此印有二得或有一失。第一得,从章法上说,此印之成功在于“方”字的收身处理,如果“方”字也比较饱满、方正,将其左右空间布满,章法上就平铺直叙,六字一如,生动性就没有了。第二得,作者看似刻得随便,而线条的处理其实很见用心,特别在线条的两端和转折处,总体变化不大但是细节变化丰富,

  • 标签: 选例 评改 篆刻 “方” 可读性 章法
  • 简介:周绣麟,字圣兆,号酸斋。周绣麟为周敦颐十三世孙,承袭父亲周冕翰林院五经博士,刻印《溪遗芳集》,修建相关建筑,以及参与月岩石刻,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周敦颐 周冕 周绣麟 濂溪后裔 月岩 《濂溪志》
  • 简介:由宋入元的俞浙《杜诗举隅》在杜诗学史上没有影响,因为它并不流传。同样由宋入元的辰翁评点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在元明两代却相当流行。钱谦益对前代评杜注杜著作肯定很少,贬抑很多,对著的批评尤其尖锐。但最早严

  • 标签: 宋濂 杜诗学 刘辰翁 诗集 钱谦益 评点
  • 简介:编者的话:201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经调查,各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困难:一是无规范教材,二是缺少专业书法教师。自2013年3月起,陈振先生率先启动“蒲公英计划”培训书法教师,这无疑是书法教育界的一大福音,教师们如饮甘露,如沐春风。陈振先生的这项义举令我们敬仰不已……

  • 标签: 书法教育 陈振濂 蒲公英 书法教师 国家教育部 课程标准
  • 简介:<正>新闻报道经常要记叙或描写人物,人物写得性格鲜明,呼之欲出;可惜也有一些报道,人物写得黯然无光,干瘪寡味.所以新闻报道怎样写好人物,很值得探索.我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在人物刻画方面有很多名篇,值得借鉴.明朝宋的《秦士录》就是一篇优秀之作.《秦士录》塑造了一个文武全才,而又狂态毕露的壮士形象,千字文,而形象饱满,触之可感.它的写作特点是:不求详,不求全,不铺陈排比,不空发议论,而是牢牢抓住足以反映邓弼性格殊征的几个情节,倾全力予以刻画.笔墨精炼而酣畅,真正做到了传神写照.

  • 标签: 传神写照 新闻报道 经世致用 千字文 人物刻画 古代散文
  • 简介:歌德曾经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也许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出现了无数自从有了生命就有了艺术的神童。自然,弱冠、而立之年就跻身艺术家行列的,更是不胜枚举。才华和灵感使他们溶化成大自然的音乐或是诗的器官。也

  • 标签: 书法学 陈振濂 生命之树 中国书法 篆刻学 书风
  • 简介:在元末文坛已声誉鹊起,入明后,却黯然失色。朱元璋实行钳制思想、摧残文人的政策,使文士们一个个如惊弓之乌。宋没有才尽,但明初的思想文化政策、学术氛围以及他自己的庙堂心态,限制了他的文学才能的充分发挥。

  • 标签: 文化政策 学术氛围 创作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