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司匹林自1893年合成以来,临床应用已有110年以上。除了保持原来作为解热镇痛药应用于感冒发热,肌肉酸痛、关节痛、痛经、抗炎抗风湿以外,近年来发现了些新作用、新用途,而且出现了一些便于服用的新剂型,如肠溶片、泡腾片等。

  • 标签: 用药剂量 阿司匹林 血栓形成 冠心病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门诊阿司匹林处方用药情况。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所有含阿司匹林处方,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用药情况,对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抽取处方825张,其中在30~39岁之间患者和以100mg每日1次为最多,且多为联合用药,应用阿司匹林基本上为超说明书用药。结论应用阿司匹林多为超说明书、低剂量、联合用药,虽大多有文献依据支持,但其应用安全性仍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阿司匹林 妇产科 用药分析
  • 简介:阿司匹林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药,近年来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防治心血管病中功效卓著。为此,阿司匹林在临床中的使用日见增多,民众对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更是热情有加。我们常听到病友之间互相推荐:“吃点阿司匹林吧,有好处!”

  • 标签: 小剂量阿司匹林 服用 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子娴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中所选取的78例均为具有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风险(妊高症)的孕妇,随机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9例。实验组孕妇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剂)。观察两组患者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结果(P<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预防孕妇子娴前期的发生,且对围生期的胎儿和母体的健康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低剂量阿司匹林 妊高症 子痫前期 临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子痫前期孕妇的预防作用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子痫前期高危孕妇60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安慰治疗,对两组孕妇的妊娠演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痫前期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子痫前期孕妇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结局,疗效明显。

  • 标签: 阿司匹林 小剂量 预防 子痫前期 疗效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目前医院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出发,探讨了该药物的使用适合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 老年患者 适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对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同期选取54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的对象(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进行口服,以一天100mg,连续服用两周。以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以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对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抵抗(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R)以及阿司匹林敏感(AS)评定,最后并对其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阿司匹林半抵抗(ASR)以及阿司匹林抵抗(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的发生率分别是33。3%和28.5%,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是33.3%和27.7%,差异有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抵抗(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患者除血糖水平存在差异,其他临床指标均统计学差异;女性是实验组患者发生AR/A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糖尿病患者其ASR以AR+ASR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的患者,性别可能诱发糖尿病患者发生AR/ASR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血小板聚集 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7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预防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Essen卒中风险量表评分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四种诱导剂MAR的变异系数及Essen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4%(3/47),对照组复发率为12.1%(4/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复发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血管病 预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有子痫前期病史及重度子痫前期病史、且符合口服阿司匹林适应证的早孕患者36例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随机分为A组(14例)、B组(22例)。同时招募无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51例为对照组。在孕12周后给予A组孕妇口服阿司匹林50~100 mg/d。B组、对照组孕妇不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不同组孕妇的分娩孕周、剖宫产、胎盘早剥、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妊娠结局及尿蛋白情况,并分析不同组新生儿结局。结果B组孕妇子痫发生率[40.91%(9/22)]明显高于A组[7.14%(1/14)]及对照组[0.00%(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72、12.031,均P<0.05)。B组孕妇剖宫产率[22.73%(5/22)]明显高于A组[7.14%(1/14)]及对照组[5.88%(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72、10.810,均P<0.05)。A组、对照组孕妇孕周[(42.78±1.32)周、(43.14±1.17)周]与B组孕妇[(35.08±2.03)周]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65,P<0.05)。A组、对照组的出血量[(217.62±19.85)mL、(211.37±18.56)mL]较B组[(233.05±22.37)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73,P<0.05)。B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6.03±0.54)分]明显低于A组[(9.58±0.86)分]、对照组[(9.7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37,P<0.05)。A组、对照组生长受限[7.14%(1/14)、5.88%(3/51)]、早产的发生率[7.14%(1/14)、5.88%(3/51)]明显低于B组[22.73%(1/22)、15.00%(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1、14.040、11.715、13.602,均P<0.05)。三组新生儿死亡及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20、3.606,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在孕12周时给予50~100 mg/d的阿司匹林口服,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痫 孕妇 阿司匹林 婴儿,新生 生长障碍 预防和防护用药
  • 简介:张大爷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调脂药和肠溶阿司匹林。每日100毫克。前几天,他在一次药品广告宣传会上听人说阿司匹林可引起上消化道炎症、溃疡和出血,而服用维生素K可减轻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副作用,对抗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张大爷心动了,就打算去药店买维生素K。

  • 标签: 小剂量阿司匹林 维生素K 长期服用 肠溶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炎症 胃肠道副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医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孕妇72例。观察组孕妇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孕妇使用等剂量安慰剂。对比两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机率,并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机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孕妇的38.89%(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为(135.68±15.42)ml,少于对照组孕妇的(162.46±18.97)ml(P<0.05)。结论对具有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对母婴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小剂量 阿司匹林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上消化道粘膜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96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胃镜检查了解食道、胃、十二指肠损伤情况。结果96例病例中,男59例,女4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1±2.4岁。服药时间在一个月就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5例,占5.21%;6个月以上出现症状的患者最多,为61例,占63.54%,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发生上消化道症状的比例也随之增高。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上消化道粘膜损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 粘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