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庭诱发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前庭诱发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功能状态。

  • 标签: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球不同注视方向对眼前庭诱发电位影响,以及各方向oVEMP眼外起源。方法用500Hz短纯音刺激,当受试者眼球向外上方、正上方、內上方、正前方、外下方、正下方及内下方注视时分别诱发oVEMP,比较其潜伏期和振幅改变。结果眼球上视时oVEMP振幅明显增大,以正上方时最大,向正前方和下方注视时,oVEMP振幅减低,潜伏期延长。结论眼球不同注视方向对oVEMP振幅及潜伏期均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注视方向 下斜肌 下直肌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诱发电位(VEMPs)是否可用于肯尼迪病(KD)脑干受累评估。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KD患者20例(KD组),年龄和性别匹配健康受试者2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三种类型VEMPs,包括胸锁乳突(SCMM)记录 c-VEMP,参数p13、n23;咬记录m-VEMP,参数p11;下斜记录o-VEMP,参数n10、p15;记录各波潜伏期,c-VEMP波间期、两侧差,校正波幅及波幅非对称比;同时行双侧SCMM针极肌电图检测;并使用脊髓和球部肌肉萎缩功能评定量表(SBMAFRS)评估。结果KD组患者c-VEMPp13潜伏期[(15.5±1.4)ms]和n23潜伏期[(25.5±1.4)ms]均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13.3±0.9)ms,(22.5±1.0)ms](均P<0.05);双侧P13差值[(2.3±0.6)m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者c-、m-、o-VEMP异常率分别为75%(15/20),30%(6/20),20%(4/20)。KD患者c-VEMP潜伏期与病程呈正相关(左:r=0.715、0.695,右:r=0.708、0.715,均P<0.05);与SBMAFRS评分呈负相关(左:r=-0.701,-0.694,右:r=-0.644,-0.685,均P<0.05)。KD组SCMM针极肌电图异常率:安静状态下出现自发电位者15%(3/20)、大力收缩募集单纯相者45%(9/20)。结论c-VEMP潜伏期是检测KD球部功能受累敏感工具,损伤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加重。o-VEMP和m-VEMP损伤表明部分KD患者出现上脑干受累。

  • 标签: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肯尼迪病 胸锁乳突肌 SBMAFRS评分 脑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种眼位状态下眼前庭诱发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波形特征,探讨oVEMP检测适宜眼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行oVEMP检查15例(30耳)眩晕患者(患者组),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1±13)岁;另外选择22名(44耳)健康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名、女12名,平均年龄(23±5)岁。全部受试者分别采取正中向上30°凝视(中上位)、右上45°凝视(右上位)以及左上45°凝视(左上位)三种眼位进行oVEMP检测,分别记录三种眼位oVEMP引出率、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间期、N1-P1幅值以及耳间幅值不对称比,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内、患者组内以及总体受试者三种眼位oVEMP引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间期、N1-P1幅值、耳间幅值不对称比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上位、右上位以及左上位均可作为临床oVEMP检测眼位,其引出率和波形特征不存在差别,当其中一种眼位凝视困难或不容易得到重合曲线时,可以采用另外两种眼位进行检测。

  • 标签: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注视,眼 动眼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骨导耳机振子、激振器输出振动直接刺激颅骨记录眼前庭诱发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BC-oVEMP),为BC-oVEMP临床应用提供最理想振动刺激参数;比较骨导振动刺激和气导声刺激引出电位波形参数差异。方法2017年3—5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招募健康志愿者共20名,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20~25(22.05±2.01)岁。声学分析仪采集骨导耳机振子、激振器输出振动刺激信号频谱和瞬态波形,依据国际标准计算得到输出振动作用力峰值等效力值(peak-to-peak equivalent force level,peFL)。分析选择可以获得稳定骨导振动刺激最优参数。20名志愿者同时接受最大输出强度气导声刺激、振动力刺激,记录双侧oVEMP波形及N1潜伏期、P1潜伏期、振幅等参数。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方差齐采用t检验,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偏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不同频率原始声刺激信号经声学分析仪记录到输出振动刺激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输出振动峰值频率与原始声信号频率一致。相同原始信号强度时,500 Hz信号对应频谱图输出峰值最高。原始声刺激参数频率相同时激振器输出振动刺激峰值等效力值随刺激声强度增加而增加,相同强度时激振器输出振动刺激峰值等效力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以500 Hz短纯音输出峰值等效力值最大,为139.8 dB peFL;同时大于相同原始声刺激信号时通过骨导耳机振子输出峰值等效力值130 dB peFL。40耳中5耳在气导声刺激下未记录到对侧oVEMP电位波,即气导刺激和骨岛刺激N1-P1波引出率分别为87.5%(35/40)和100%(35/40)。气导声刺激和骨导振动刺激N1潜伏期分别为(11.33±1.05) ms和(10.14±0.38) ms,P1潜伏期分别为(16.24±1.56) ms和(15.65±1.19) ms,波间期分别为(4.59±1.26) ms和(5.55±0.81) ms,左右耳对称系数分别为12.22%[5.5%,21.85%]和8.74%[3.37%,14.08%],振幅分别为3.07[2.05,4.43] μV和11.96[7.42,14.75] μV;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500 Hz短纯音原始刺激经激振器获得振动输出能最大,优于B-81骨导耳机振子;与传统气导声刺激相比,BC-oVEMP引出率更高,波形幅度更大,更稳定可靠,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导 振动 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椭圆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可用于前庭诱发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检测Tap-hammer激发系统,并报告Tap-hammer刺激在VEMP检测中初步应用结果。方法研发携带惯性触发开关Tap-hammer激发系统,并将其与诱发电位记录仪耦合,使之能够用于骨导振动刺激诱发VEMP检测。对20名(男7例、女13例,年龄20~37岁,共40耳)健康志愿者进行气导声刺激(air-conducted sound,ACS)诱发VEMP(ACS-VEMP)和Tap-hammer诱发VEMP(Tap-VEMP)检测,记录和分析Tap-VEMP波形特点及其参数,并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ACS-VEMP和Tap-VEMP引出率均为100%(40/40)。Tap-hammer诱发前庭诱发电位(Tap-oVEMP)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波间期、振幅以及耳间不对称比分别为(9.80±2.51)ms、(13.90±3.26)ms、(4.09±1.43)ms、(16.43±9.61)μV及(22.68±17.35)%;Tap-hammer诱发前庭诱发电位(Tap-cVEMP)p1潜伏期、n1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及耳间不对称比分别为(13.26±2.07)ms、(21.84±2.89)ms、(8.58±2.10)ms、(457.65±274.94)μV及(20.42±13.46)%。与ACS-VEMP检测结果相比,Tap-VEMPn1、p1潜伏期较短(P值均<0.05),而两种刺激方式波间期、振幅和耳间不对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ap-hammer激发系统可以在健康青年人中诱发出VEMP反应,该系统可以作为骨导VEMP检测备选刺激方式。

  • 标签: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骨导
  • 简介:目的通过梅尼埃病患者前庭诱发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在甘油试验前后变化情况,了解本项检查在梅尼埃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梅尼埃病10例患者进行甘油试验,比较甘油试验前后前庭诱发电位变化。甘油试验VEMP观察时间段选择两点,服用甘油前及服用甘油后3小时振幅变化作为指标。结果8例单侧梅尼埃病,其中5例振幅改善(2例振幅增加,3例振幅从无到有),3例甘油试验后VEMP振幅变差。2例双侧梅尼埃病,1例甘油试验后VEMP振幅从无到有,1例VEMP振幅改善。结论梅尼埃病患者甘油试验后,VEMP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从无到有;②引出振幅降低;③引出振幅提高。甘油试验纯音听力检查结合VEMP甘油试验有助于梅尼埃病诊断。

  • 标签: 梅尼埃病 甘油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位治疗恢复后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VEMP(cVEMP)和眼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时期cVEMP和oVEMP异常率差异。结果BPPV发作时,14例(37.84%)cVEMP 异常,22例(62.12%)oVEMP异常。复位治疗后,7例(18.92%)cVEMP 异常,12例(32.43%)oVEMP异常。复位后oVEMP及cVEMP异常率均低于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发作时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是暂时,经复位治疗恢复后,部分患者耳石器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提示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功能异常可能未参与原发性 BPPV发病机制,而是BPPV发作结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简介:目的记录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前庭诱发电位(VEMP)参数,以便建立战斗机飞行员正常值数据。方法40名现役健康战斗机飞行员作为受试者,采用短纯音双侧给声双侧进行了记录。记录40名健康飞行员VEMPp13和n23波潜伏期、p13/n23波间幅度以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以获得正常值数据。结果40名健康飞行员均记录到VEMP。p13波潜伏期为(13.50±1.20)ms;n23波潜伏期为(21.35±1.60)ms;p13/n23波间幅度为(169.70±38.50)μV;双侧幅度不对称比(AR)为0.12±0.1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军事飞行员VEMP参数标准常模,为促进VEMP在军事飞行员医学选拔鉴定中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军事人员 前庭诱发肌性电位 球囊和椭圆囊/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临床表现,评估VM患者脑干功能,为VM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试验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中医院60例VM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51例,年龄21~77岁;同期选取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5~75岁。分别进行BAEP检查,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BAEP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部分VM患者出现BAEP结果异常,异常率为46.67%(28/60),高于对照组10.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8,P<0.05);研究组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83±0.24)ms、(4.18±0.25)ms、(6.02±0.35)ms,均长于对照组(1.72±0.20)ms、(3.90±0.27)ms、(5.73±0.2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波间期分别为(2.21±0.22)ms、(1.94±0.11)ms、(4.07±0.33)ms,均长于对照组(2.05±0.09)ms、(1.82±0.10)ms、(3.87±0.2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VM患者,BAEP能够早期发现病变部位和程度,是一种有效脑干功能检查评估方法,有助于VM患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眩晕和中枢眩晕价值。方法对120例前庭系统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记录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数值,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BAEP异常者64例,异常率为53.3%,其中内耳型异常27例占42.2%,脑干型异常37例占57.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内耳型异常者应考虑是前庭周围眩晕,脑干型异常者应考虑是前庭中枢眩晕,BAEP对鉴别前庭系统眩晕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庭系统 眩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庭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表现,针对前庭偏头痛患者脑干功能进行判断,为患者诊断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资料登记有效前庭偏头痛患者共计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内院中接受健康体检成人共计100名作为对照对象。研究人员在针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记录后,针对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诊断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各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明显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偏头痛发生状况较为复杂,而在临床上针对前庭偏头痛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研究人员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于患者病情评价中,能够有助于判断患者个体状况,对于提高患者诊疗准确度以及开展后续治疗来说有十分积极作用,具有良好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嗅觉障碍诊断,应用嗅诱发电位检查嗅觉障碍比应用主观嗅觉功能检查方法更灵敏[13,术后应用嗅诱发电位检查嗅觉水平

  • 标签: 嗅性 性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单项检查与联合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高危儿发育协调障碍(DCD)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瘫高危儿89例,根据Vojita姿势反射异常将89例脑瘫高危儿分为DCD组和非DCD组,另选取健康婴儿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婴儿进行BAEP和F-VEP检查。计算BAEP、F-VEP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诊断DCD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Kappa值(κ值)。以Vojta7种姿势反射测试为标准,评价BAEP、F-VEP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DCD可靠。结果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BAEPⅢ、Ⅴ、Ⅰ~Ⅲ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非D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F-VEP中P1和N2潜伏期均显著延长,且DCD组中>3个月~6个月受试婴儿N1潜伏期亦明显延长,与非DCD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F-VEP联合应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29%,87.88%,73.03%,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7);BAEP单独应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0.71%,87.88%,70.79%,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4);F-VEP单独应用敏感度和准确度较低,特异度很高,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一致较差。56例DCD患儿中,BAEP单独应用诊断阳性率为60.7%,F-VEP单独应用诊断阳性率为44.6%,BAEP+F-VEP联合应用诊断阳性率为64.3%,BAEP+F-VEP联合应用与BA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AEP单独应用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BAEP、F-VEP异常可提示存在DCD,两者联合应用对DCD早期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高危儿 发育性协调障碍
  • 简介:目的对野生蹄蝠进行短纯音(ToneBurst)和短声(Click)诱导听脑干反应(ABR)分析,对其ABR特点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差异,加深我们对回声定位蝙蝠听觉功能认识。方法捕捉并饲养野生蹄蝠,运用美国TDT公司(Tucker-DavisTechnologies)TDTSystemⅢ诱发电位仪对蝙蝠进行短声和短纯音听阈测定,分析其波形变化规律,确定其短纯音听阈阈值,分析听力图特点。结果(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各听阈区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2个听敏区:28kHz处为最敏感第一听敏区,阈值最低可达15dBSPL,平均29.1dBSPL;40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阈值最低25dBSPL,平均35.9dBSPL;在12kHz~64kHz听阈不超过55.9dBSPL。(2)短声引出蹄蝠ABR可见4个相对稳定波峰:波I潜伏期为1.26ms:波Ⅱ较高且尖,潜伏期为1.94ms;波Ⅲ相对稳定,潜伏期为2.47ms;波Ⅴ潜伏期为3.40ms。随着短声强度上升,在20~80dBSPL声强范围,各个波振幅逐渐增大、潜伏期缓慢缩短。(3)短纯音引出蹄蝠ABR各波随刺激频率提高而潜伏期缓慢地缩短,在64kHz以上潜伏期又逐渐延长;在28kHz、80dBSPL条件下,各波潜伏期分别为I波1.74ms,Ⅱ波2.72ms,Ⅲ波3.60ms,Ⅳ波4.58ms,Ⅴ波5.76ms。频率28kHz、声强在45~100dBSPL范围内上升时,主波振幅逐渐增大;但在部分蝙蝠出现主波振幅在达到最大后,随着声强上升.振幅逐渐减小。(4)在高声强诱发下,短纯音和短声诱发ABR均可见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a和Ⅰb波。(5)越接近敏感频率,ABR波形就越典型,振幅越大。结论(1)蹄蝠听闯呈“W”形分布,类似我们已知其他回声定位蝙蝠,存在2个听敏区:28kHz处达到最敏感第一听敏区,40kHz附近出现第二个昕敏区,在12kHz。64kHz听阈不超过5

  • 标签: 蝙蝠 回声定位 听性脑干反应(ABR) 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
  • 简介: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又称植物生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使重症病人死亡率明显降低,随之出现大量PVS病人,粗略估计美国每年用于PVS治疗费用高达10亿至70亿美元,因此PVS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问题。对PVS研究国内外已陆续展开,而PVS

  • 标签: SSEP 持续性植物状态 脑诱发电位 皮质反应 出血灶 急诊医学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讨前庭刺激对人脑加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15名健康男子进行实验。实验中受试者坐于转椅上,在下述条件下完成视觉操作任务:(1)实验测试,(2)对照测试,同时记录原始脑电资料。结果前庭刺激后,结果显示CPZ和PZ位置得到差异波振幅均可见有显著改变,在前庭刺激后均明显减小。结论前庭刺激对人体其他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受试者在对视觉信号感知时,特别是对需要选择信号,明显产生了抑制现象。

  • 标签: 前庭刺激 脑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差异波 选择性注意
  • 简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电活动。二﹑体感诱发电位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 临床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痛觉诱发电位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痉挛术后听力障碍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面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发生率由以往手术7.1%下降到目前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面痉挛时所造成听力障碍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障碍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