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笔者收集分析了148例癫痫病儿童表现为“扩大”的CT诊断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性分析,提出了儿童扩大的CT诊断标准,结合文献讨论了病因机制及扩大的程度不同与癫痫病与临床治疗效果的联系。

  • 标签: 前纵裂池扩大 CT诊断 儿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路治疗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入路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入路治疗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路治疗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入路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入路治疗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经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探讨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采用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偏瘫,半年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采用额部入路治疗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入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纵裂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入路切除直径〉4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I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入路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人路,暴露充分,可提高全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 标签: 前纵裂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脊髓是脊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一种,主要由于脊柱椎体中间各种原因出现异常的骨性或纤维性间隔,导致“脊髓在矢状面被间隔节段性分开”。被分开的每半条脊髓都具有中央管、角和后角等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存在相应的功能。脊髓的损害主要是脊髓因骨性或纤维性间隔,被分隔、牵拉,产生脊髓栓系,随着病程发展,神经损害症状愈来愈重。

  • 标签: 脊髓纵裂 研究进展
  • 简介:脊髓(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脊髓或马尾被一骨性或纤维性间隔纵向裂成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半。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病理过程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分析成人脊髓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行手术治疗的成人脊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手术后观察和6个月~5年的随访发现,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87%,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术后恢复似乎与术前病程无关。结论:双管型脊髓患者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症就应尽早手术。只要手术操作细致,大多患者症状可缓解,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并发症。

  • 标签: 脊髓纵裂 疗效分析 成人 回顾性分析 手术后观察 手术禁忌症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2002年间我院收治的脊髓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脊髓30例,女性22例(73.3%),男性8例(26.7%),临床表现主要有:脊柱畸形30例(100%),背部皮肤病变13例(43.3%),下肢神经缺陷12例(40.0%).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27例(90%),脊髓造影、CT、CTM、MRI检查异常表现的比例分别为77.8%(14/18)、88.9%(8/9)、100%(16/16)、91.7%(11/12).位于胸段15例,腰段4例,颈段及胸段1例,胸段及腰段9例,颈段、胸段及腰段1例.骨性6例,纤维性21例,混合性3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骨嵴切除椎管减压1例(3.3%),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同时切除骨嵴4例(13.3%),单纯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而未处理脊髓23例(76.7%),未行任何手术2例.有神经缺陷者中有4例在术后获得改善.结论脊髓临床少见,以女性患者较多,往往以脊柱侧凸为首发表现,患者多合并有背部皮肤异常及下肢神经缺陷,CTM扫描常能明确诊断.多位于胸段及腰段,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时要注意对脊髓的影响.

  • 标签: 脊髓纵裂 胸段 腰段 脊柱畸形 矫形手术 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牙髓治疗后的磨牙固定修复方法的疗效。方法对牙髓治疗后的磨牙,复位固定,观察1周后,患者无主诉症状后,行全冠修复,随访1年。结果52例中,良好及有效50例(占96.1%),失败2例。结论全冠修复对于牙髓治疗后的磨牙是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磨牙纵裂 固定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例成人型脊髓的分析,提供成人型脊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成人型脊髓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疗效。结果:成人型脊髓是由于脊髓的过屈牵拉,导致间隔撞击裂口下端脊髓,引起发病,常有损伤病史。其主要症状为疼痛,无矫形外科综合征,其症状较儿童型轻,手术可显著改善症状。结论:成人型脊髓的症状及手术疗效与儿童型脊髓有明显区别,早诊断早治疗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脊髓纵裂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目的:对经额底入路视野下的鞍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条件下鞍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鸡冠至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mm。经额底入路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mm。结论经额底入路不仅适用于鞍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鞍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 标签: 鞍区病变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 显微手术 解剖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人脑动脉-胼周动脉瘤治疗中采取入路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接收的76例人脑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上述患者纳入A/B两组中,各38例;前者通过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后者通过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GOS评分显著高于A组,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89%

  • 标签: 纵裂入路手术 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经“锁孔”入路到达Willis环前部的可行性,为窥镜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0°软镜、0°、6°、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窥镜“锁孔”入路。结果额部皮肤采取横行皱纹切口1.5-2cm,骨孔1cm。手术通道位于内,窥镜经胼胝体和鞍结节之间的解剖裂隙到达Willis环前部。窥镜“锁孔”入路可以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锁孔入路 局部解剖学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发生牙根的原因和规律,方法,对 38例患者 41颗牙齿进行临床研究,发现牙根大部分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以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多见,患根的牙周组织破坏明显 , 有深的牙周袋,存在咬合创伤,咬合疲劳,通过 X线片发现少数有牙根发育缺陷,牙合面均重度磨耗,结论,牙合面形态改变而导致的过大牙合力与异常方向牙合力可能是牙根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 ]牙根纵裂,牙合力因素
  • 简介:摘要:小板坯表面裂纹的产生是在结晶器坯壳形成时就已存在,铸坯进入二冷室后,坯壳上的细小裂纹继续扩展,形成明显裂纹。由于不同钢种的关键成分差异导致的铸坯凝固特性缺陷、关键设备参数选取及安装维修精度等原因影响、保护渣的选型调整、侵入式水口的选型、钢水过热度、人员操作原因导致结晶器坯壳形成时存在表面细小裂纹,铸坯出结晶器后裂纹继续扩大,形成明显裂纹。总之,结晶器弯月面凝固壳不均匀是表面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小板坯 连铸坯质量 纵裂 连铸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成后牙根的原因。方法对61例后牙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全口咬合情况牙周情况进行检察并记录,结合X线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后牙根好发于中年以上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以磨牙居多,死髓牙的发生率高于活髓牙。结论咬合创伤,牙周疾病,牙髓无活力,医源性因素等是导致牙根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牙根纵裂 病因 咬合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