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旋转复位法整复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分别给予我院2013~2014年收治并确诊为肘关节后脱位患者102例前臂旋转复位法整复肘关节后脱。结果全部整复一次性成功。形体检查和X线均显示复位成功。结论前臂旋转复位法整复肘关节后脱位具有简易方便,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复位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前臂旋转复位 肘关节后脱位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效果。方法35例患儿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优良32例,满意3例,有3例患儿复位固定后可见骨折处有轻微再次移位,骨折愈合后不影响前臂功能。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前臂双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小夹板辅助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小夹板的特点,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采用小夹板辅助复位并利用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治疗64例儿童前臂双骨折患者。结果64位患者前臂双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6周,前臂旋转功能按Anderson评定标准,优良率98%。结论小夹板辅助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手法更简单,骨折复位后利用小夹板联合石膏外固定,骨折易维持稳定,疗效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方前臂双骨折治疗中实行中药治疗与牵引下旋转分骨手联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58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将采取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中药治疗与牵引下旋转分骨手联合法的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总有效率。结果经对症治疗后,实验组与参照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对比方面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治疗与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联合应用在前臂双骨折中具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 中药治疗 前臂双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使用反折旋转复位法治疗老年性移位型COlles骨折疗效,得出结论使用反折旋转复位法治疗老年性移位型COlles骨折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柯氏骨折 复位 老年性 移位型
  • 简介:摘要由于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座位姿势为主,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同时又缺乏适当的锻炼,使颈部内外平衡功能被打破出现颈肌韧带关节损伤,导致颈椎病井喷式爆发,并且呈现发病年轻化;患者产生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手麻无力等诸多症状,给人们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笔者运用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穴位治疗了109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颈椎病 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接骨手法在儿童前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儿童前臂骨折,分别采用中医接骨手法,手术治疗。结果优54例(手法治疗40例,手术14例),良27例(手法治疗18例,手术9例),可6(手法治疗6例,手术0例),差3例(手法治疗1例,手术2例)。优良率为90%,总有效为96.6%。结论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首选中医接骨手法,复位准确,固定有效,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较佳,优势较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接骨法 儿童 前臂骨折 手术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一期修复12例,二期修复4例。手掌背侧7例,虎口部7例,手指背侧2例。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9.5 cm×6.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15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拆除缝线积极处理,经加强换药最终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供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相对简便,可修复手部远端创面,同时降低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减少供区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损伤 骨间后动脉 旋转点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旋转复位的手法,观察其临床的效果并做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150例。并随机的将15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有患者75例,观察组有患者75例。给予参照组的患者冲击按压手法治疗的方式,给予观察组的患者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对比。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采用旋转复住手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愈率,缓解患者的病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旋转复位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观察
  • 简介:以运用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0例的资料分析,证明了冯天有教授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并对一些治疗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发病部位集中在L4.5与L5~S1的原因;不同椎体移位的体征特点、机理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治疗时根据不同病情,掌握不同的手法要领;坚持综合治疗原则。

  • 标签: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复位法在腰椎键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份到2014年4月份收取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冲击按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经过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后,治疗显效有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通过冲击按压手法治疗后,治疗显效5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6%。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复位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尽早康复,而且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旋转复位 冲击按压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自Pho(1979年)、程国良等报道以血管、神经、肌腱一期转位再植成功后,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由再植的禁忌证转为相对适应证。我们采用前臂掌侧静脉倒植桥接拇指主要动脉解决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中动脉修复问题25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拇指离断再植 离断再植术 旋转撕脱性 前臂掌侧 静脉移植 动脉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位难产患者使用自然旋转分娩和手法复位分娩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22年10月-2023年4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头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84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42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自然旋转分娩,研究组使用手法复位方式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胎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头位难产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方式分娩,可以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可减少剖宫产发生率,胎儿窒息、窘迫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自然旋转 手法复位 头位难产 疗效
  • 简介:<正>颈椎损伤应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由各种不同外力所引起的急性创伤,如颈椎的各种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急性软组织损伤等;另一类是颈椎及颈部的各种组织承受来自人体内外力的长期逐渐作用所引起的“微细创伤”,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发病,如颈椎的疲劳骨折、关节错位、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由它们继发而成椎动脉供血不足等,目前统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征、颈椎骨关节病、肥大性颈椎炎、颈神经综合征、颈神经根综合征、颈神经根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

  • 标签: 颈椎病 牵引 颈神经根 自体 颈椎损伤 肌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双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前臂双骨折患儿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患儿,可有效改善其前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前臂双骨折 小儿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