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带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带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带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 标签: 汾渭地震带 稳定b值法 拟合优度值法 最小完整震级
  • 简介:<正>原方案中三个环节大同小异,都是看多媒体课件——讨论发生什么,怎么办——出示电话号码卡——幼儿排序——教师小结等。而幼儿真正自主地练习、运用经验的机会很少。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可在活动中设置几个区域,如:

  • 标签: 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结 操作区 背景板 江苏无锡市 李烨
  •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 标签: 弱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空间光滑方法 完整性评价
  • 简介:针对龙岩地区断裂规模、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数次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并对该地区的震群活动可能所具有的"地震窗"效能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出一个有效判断该地区地震活动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 震群活动 龙岩地区
  • 简介:<正>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提升幼儿各项能力的活动,同时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考验的活动。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而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出材料的递进性以及材料的层次性。如,小班的主题活动"冰雪世界",就让幼儿了解雪花来说吧,如何深入到区域活动中,同时又体现出递进性和层次性,我首先在美工区设计了让幼

  • 标签: 递进性 自主学习 教师专业素养 自我发现 冰雪世界 个体差异
  • 简介: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较好的保障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双边教学效果。

  • 标签: 幼儿园 区域活动 集体教学
  • 简介:摘要:三到六 岁是培养儿童阅读的最佳年龄,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专家提出了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区域活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活动传入中国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幼儿园都布置了活动室,为幼儿安排了许多区域活动。但是区域活动的措施还是存在略微不足。本文就创区域活动,育阅读兴趣的主题来探究幼儿园语言区域活动

  • 标签: 区域活动 幼儿教育 阅读兴趣
  • 简介: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上世纪末以来明显的第Ⅴ活跃幕(或轮回)平静和活跃时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的差异性,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平静时段 活跃时段 定量
  • 简介: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铅锌矿是我国一个千米深井矿山,其下属8号矿体采深已达1200余米,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导致微地震活动频发。本文根据微震监测数据及井下开采活动,对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诱发模式以及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开采活动及地质构造有关,根据发生位置、震级大小、破坏特征可将微地震的诱发模式分为应变破裂、矿柱冲击以及断层滑移破裂三类,阐述了各自的发生机制。提出以地震学参数一活动率∑N/Δt、视体积VA、能量指数EI的时间序列曲线来预测矿震灾害,并对其物理意义及破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现场应用后证明:地压灾害发生前,活动率∑N/Δt及视体积VA急剧增加,能量指数EI突然降低。

  • 标签: 深井开采 微震活动 时空分布 预测预报
  • 简介:渤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本文总结了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和强度的特征,为本地区地震灾害的防御、减灾等方面提供依据。

  • 标签: 构造断裂带 地震活动 特征 渤海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渡河流域强震和弱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大渡河流域的强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对梯级水电站的影响显著。大渡河流域内的强震大部分以丛集的方式发生,其地震丛集的强度、频度和时间间隔都比较高,而且强震丛集密集发生的地方与大渡河梯级水电站的距离较近,因此,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地震安全综合防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强震丛集的发生特征。

  • 标签: 流域 地震活动性 梯级大坝系统 强震丛集事件
  • 简介:本文从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幕的划分入手,分析各期地震活动的图象特征,寻求本区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探讨本区的地震活动与印度板块运动的内在联系,从而对今后本区地震活动的大形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印度板块 主体活动区 地震迁移 启动 地震幕
  • 简介:本文针对闽粤赣三省交界区域,对该区地震活动性作初步分析、探索,以期在该区中长期地震预报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 标签: 发震构造 地震活动性
  • 简介:地质构造是研究地震的基础,岩层断裂又是构造运动导致的结果,地下断裂对地震的发生起着控制作用。通过研究分析毕节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历史地震数据,运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毕节地震数据进行了再次有针对性的定位分析,得到毕节地区地震地震活动强度与地质构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毕节西部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受到区域内深大断裂带的影响。

  • 标签: 地质构造 地下断裂 地震活动 相关性
  • 简介:叙述了乌江东风水电站库区地质条件,并由此得到了库区诱发地震分区及地震活动情况。关键词

  • 标签: 东风水电站 库区 地震 预测
  • 简介:本文根据近年来福建沿海以及福州市地震地质勘探调研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长乐市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为跨断层土壤氡气,二氧化碳观测等手段的监测资料分析,以及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 标签: 长乐市 地震地质 分析 研究
  • 简介:本文将福建地区及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l6.0*级(Ms5.7**)地震系列以及台湾海峡等相关区域划分出9个结点区。通过对结点区地震活动与周边(包括台湾等)4次有影响的≥6级强震对比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强震能量和距离结点远近是影响异常幅度的两项主要因素。7级大震前后,在该区多个结点地震活动出现同步变化。6级地震则不明显。2)大震发生前大面积异常,半径约达200公里。小震活动增强首先从外围开始,大震源区及其附近则经历1段相对平静期,直到震前半年左右小震活动才开始增强,形成平静——密集——发震的特点。3)福建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于九江地区6级地震前,较台湾海峡6级地震前显著,前者对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较后者稍大。4)部分较敏感的结点区,中强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有异常表现,可作为本结点区域内的预报参考。以上研究结果,可供福建地区4——5.9级中强地震,周围地区6——6.9级强震以及台海地区≥7级大震中长期监测的参考。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系列 福建地区 小震活动 大震 地震活动异常
  • 简介:活动活动是延伸主题活动的桥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亲自动手动脑,亲自感知,亲自尝试,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了幼儿活动成长的乐园。那么,如何通过区域活动巩固和延伸主题活动内容呢?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 标签: 区域活动 主题活动 利用 幼儿活动 活动区活动 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