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十九世纪中期苏州“大小户”问题的形成肇源于漕运费用增加、漕粮包揽、买荒等几种不同的原因,在时人的观念中,“大小户”不仅仅是一种身份区别,更主要是对一类赋税弊端的归纳,因此“大小户”并不一定指向政治身份或经济身份的差异。“大小户”问题的出现至迟不晚于道光五年,导致其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漕运成本与州县陋规推高了业户的总税收负担,其后业户中拥有政治资源与较强经济能力的群体以“买荒”的方式规避税收附加费。在“大小户”结构之下的地方社会中,大户收益的不断扩大得益于州县官愿意让渡自己的经济收益,如果大户与州县官不能维持一种利益均衡,社会矛盾就可能以激烈的方式爆发。对“大小户”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天平天国战争前后江南地域的社会矛盾。

  • 标签: 道光朝 柯悟迟 金应麟 地方财政 漕粮
  • 简介:19世纪国际法学的核心思维结构是“非政治”的实证主义。通过检视该时期国际法学文本中关于中国的表述,可以清晰地考察出这种思维结构的特征。界定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是否拥有“国际法共同体”身份资格的“文明”标准,事实上是不清晰的。随着实证主义思维的渐趋得势,对于鸦片战争本身合法性的探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不平等条约合法性的判别,仅限于依据契约法的形式规则,而忽略了国际间武力关系不对等的残酷现实。“文明”标准的晦暗不清,并未阻止这一话语本身被国际政治现实所利用,而日本则是这方面的最杰出学生。由于拒绝思考“政治”议题,国际法学对19世纪帝国主义在中国等国的扩张非但不能限制,反而在事实上予以默认。在对学科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新时代国际法学家有必要对自身的方法论保持警醒,并更负责任地投入到“政治”议题中去。

  • 标签: 国际法 实证主义 非政治 文明 中国
  • 简介: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早期工业化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之后,德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和商业改革促进了工业革命前进的步伐,铁路和重工业的发展更使德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 标签: 德国 工业革命 经济发展 历史阶段
  • 简介:本文阐述了19世纪,印度尼西亚泗水的韩氏、蔡氏和郑氏三个产生华人官员的家族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与财富条件以及三个家族的联姻关系。

  • 标签: 19世纪 华人家族 印尼
  • 简介:李兆洛作为清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对明清以来江南特别是常州地区频繁的宗族活动多有关注。面对宗族传统的时代异变,他往往给予正面的指导,阐明道理,提供范本,试图廓清认知迷乱,引导时人正确追溯家族历史,重建宗族的合理秩序。剖析李兆洛的宗族观,小宗理论是其评判、指导如何确认族分关系、开展宗族活动的基本依据。由于受其家世的深刻影响,以父系血缘为统绪的姓号标志的伦理意义,也在李兆洛的宗族观中起了一定作用,并直接影响了他对民间宗族活动所持的态度。

  • 标签: 李兆洛 十九世纪 辨宗尊祖 通谱 归宗复姓
  • 简介: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潮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早在18世纪,英国社会就开始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革的转型,这种变革不仅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也使得现代人文思想深入人心,觉醒的英国女性决定书写自己的作品,她们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已经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简·爱》出版于1847年,这时的英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力的革命,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是一场社会革命。

  • 标签: 英国文学史 资本主义制度 女性意识 十九世纪 觉醒 社会变革
  • 简介: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详尽描绘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主要国家文学运动状况。在这场浪漫主义运动大戏中,拜伦占据中心地位故而被大书特书。通过细读文本,笔者认为拜伦形象绝非仅冠以内涵空洞的"拜伦式英雄"便能曲尽,勃兰兑斯借助感性崇拜力量超越庸常文学史,赋予拜伦反叛权威、启迪光明、追求完美的复合型形象特质,于讴歌礼赞之际凝聚固化自身孜孜以求的真善美三位一体文艺观。

  • 标签: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拜伦 浪漫主义 真善美
  • 简介:20世纪拉美国家进行的税制改革对所在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税制改革以建立更为有效率和中性的税收体系为目标。拉美国家的税制源于国内外多方面原因,包括国内政治和经济压力,政府官员的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影响,国际组织的政策杠杠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拉美国家的税制改革。税制改革也为拉美国家成功应对债务危机、发展国内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有利契机。

  • 标签: 债务危机 税制改革 财政政策 税收管理 全球化
  • 简介: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煤炭工业 垄断资本
  • 简介:有位弟子,总爱在人前炫耀自己。一日,师傅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这棵树的枝头美吗?”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有一位弟子,总爱在人前炫耀自己。一日,师傅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这棵树的枝头美吗?”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有一位木匠的弟子,总爱在人前炫耀自己。一日,师傅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这棵树的枝头美吗?”“当然。枝头开满的花朵是多么鲜艳美丽啊!”弟子说。一阵风吹过,枝头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你听见什么了吗?”师傅又问。“当然听见了,枝头发出的声音多么清脆悦耳啊!”弟子答。

  • 标签: 弟子 师傅 头发 声音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潮写作,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化:一方面通过对现代商业社会时尚风潮的描绘和写作时尚化的追逐,用浅表而世俗的时尚展览将深度的东西消解在琐碎的日常经验中,文学审美价值、文学的道德追求和文学的使命感,都在时尚化的名义下被稀释和放逐;另一方面通过自然主义倾向的文学笔法,对充斥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欲望迷宫中的身体、金钱、性等进行尽情地表达,构造欲望乌托邦,使写作支点日益功利化,创作主体精神出现滑坡。

  • 标签: 身体写作 时尚 欲望
  • 简介:20世纪70年代越南推行侵略性的对外政策并不是偶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这种侵略性对外政策不仅给越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且还恶化了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越南对外政策侵略性原因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越南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的根源。

  • 标签: 越南 对外政策 国际关系
  • 简介:家居装修,墙漆、地板、地砖的颜色可以纠结很久,如果不计成本,甚至完工后还有换个颜色重装的冲动。年轻人喜欢浅、亮色系的活泼,老年人偏爱深沉、稳重的素色,如果把爷爷奶奶的房间装扮成缤纷的迪斯尼世界,老人家们肯定要闹着搬回地球居住。

  • 标签: 衬托 视线 家居装修 年轻人 老年人 迪斯尼
  • 简介:当我钻出拥挤的长途汽车,站在这个所谓“故乡”的小镇土地上时,39℃的热浪扑面而来。我数着长途汽车前挡风玻璃上麻麻点点,或蝇或蛾的撞死残体,余光瞥见父亲一脸严肃地拖拽着行李。

  • 标签: 青春 长途汽车 挡风玻璃
  • 简介:图文小记之四十一我记忆中的赵树理读罢一篇题为《质本洁来还洁去》、内容为描写著名作家赵树理之死的文章,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1960年秋,我在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 标签: 情谊 著名作家 大学毕业 协会工作 赵树理 记忆
  • 简介:有清代第一才子美誉的纪晓岚一生嗜砚成癖,将其书斋命名为"九十九砚斋",所藏多为古砚名品。纪晓岚每次得到佳砚,都会约桂馥、伊秉绶等书法名家一同赏玩品评,并题诗砚上。

  • 标签: 纪晓岚 朱砂 古砚 瓷器 书法 古董
  • 简介:西昌族群的核心,是"南唐故家"。出于对家族来源的永久追忆,南唐故家有外向的文化心理。尽管得天独厚的居息环境,使故家旧族成员无慕外累;但这种自足的生态,并不导致自我封闭。而西昌便利的水陆交通,也为居民出行提供条件。只要交通无阻,人事没有挂碍,西昌文士游历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大江南北。当元江淮兵兴,南北交通被阻隔,西昌文士虽不能肆意远涉,却仍在省郡范围广泛交游。他们以西昌文苑为基地,近交吉安路的名士才彦;再沿着驿道,或顺着赣江,往北过临江路,通达省会南昌。就是在这条交通线上,他们与两地文士来往。而从反方向来看,西昌踞江西南部交通要道,是去往闽中岭南的中继站。从南昌临江方向来的文人,就有机会同当地文人交往。元临江和南昌两地,汇聚了一批文雅之士。此两地人员频繁交往,所行文事又密切联动。他们或以德性学问相尚,或以书画诗歌文章交好,共同推动此方文学活动。当西昌文人一旦来仪,就会与他们发生交往。而西昌文人道艺双修、学道工诗的品质,也更能引起同类关注、激发尚友的热情。在这三方文学资源中,最强劲的是西昌文学。它以僻处一隅的次文学群落优势,竟占据这场三方联动的核心地位,从而主导元江右文学的总态势。而在这个总的态势下,又形成多重文人圈属,有所谓十才子、七诗友等组织形式,呈现元代末世的江右文学繁荣景象。所谓江西十才子,应是个动态组合。以核心九成员为基数,从刘崧的交游圈计算,加郑大同即为十才子;从杨彭的交游圈计算,加刘永之即为十才子;从王佑的交游圈计算,加兄王沂即为十才子。而且,这种组合是出于某种默契,当时并没有谁来明确圈定。

  • 标签: 南唐故家 江西十才子 动态组合 刘崧 西江派 雅正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