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膝关节冠状位脱位(CTFS)是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其形成原因尚不明确。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膝关节冠状位脱位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中意义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手术规划、手术技术、判断预后等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膝关节冠状位脱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 X线或 CT检查证明为寰枢关节脱位患者 66例。采取综合治疗 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对照, 1、观察 X线张口位片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 2、观察寰枢关节位置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结果:总有效率 96.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校正寰枢关节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综合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 疗效 观察 力学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臼整复手法在小儿桡骨小头脱位中的应用。方法:选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经本人推拿痊愈的小儿患者 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 22例小儿桡骨小头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以探讨脱臼整复手法对小儿桡骨小头脱位治疗的积极作用。结果: 22例小儿桡骨小头脱位患者在进行脱臼整复手法治疗后治愈率为 100%。结论:脱臼整复手法对小儿桡骨小头脱位有着姣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脱臼整复手法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 刺联合康复训练 在 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脱位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 201 9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 2 月本院脑卒中后肩关节脱位患者 6 0 例,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0 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 观察组30 例,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 7 天, 治疗 14 天 , 分别用简化的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病患病情均出现好 转,但观察组 病患 的 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针 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脱位 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值得推广 。

  • 标签: 针刺取穴疗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寰枢关节脱位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由专人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寰枢关节脱位 患者共计8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n=44,卧式床边牵引治疗)和观察组( n=44,中医正骨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好转病例数分别为 14/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79.55%,观察组治愈、好转病例数分别为 24/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5.46%,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寰枢关节脱位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扫描技术( MRI )应用于儿童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临床症状表现为斜颈、颈部疼痛、 颈部僵硬以及 颈部旋转活动受限的 18 例 患儿 , 征得患 儿 及家属同意 后,均实行磁共振 检查,评价磁共振检查在诊断儿童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结果: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枕颌带牵引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脱位的护理效果。方法:将 2017年 8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接受枕颌带牵引治疗的小儿寰枢椎旋转脱位患儿 64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2例患儿,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牵引时间为( 11.58±1.04) d、佩戴颈托时间为( 16.27±1.48) d,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接受枕颌带牵引治疗的小儿寰枢椎旋转脱位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提升康复效果,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枕颌带牵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椎体旋转脱位(rotatory subluxation,RS)的脊柱畸形患者矫形术中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RS与术中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术前合并RS的脊柱畸形接受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术前未行牵引及术中三柱截骨手术37例患者(RS组)的病历资料,另选取37例不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trunk balance,CTB)、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位椎体脱位距离(coronal rotatory subluxation,CRS)、矢状位椎体脱位距离(sagittal rotatory subluxation,SRS)、RS椎体轴面旋转角度(axial rotation,AR)等。记录患者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唤醒试验阳性的发生率。结果RS组患者年龄为(42.4±17.9)岁(12~7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18.3)岁(12~7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3,P=0.943)。RS组术前主弯Cobb角、CTB、GK、SVA分别为75.4°±29.7°、(38.4±28.4)mm、52.8°±25.2°、(40.3±36.8)mm,对照组分别为75.1°±27.6°(t=0.045,P=0.964)、(34.8±24.4)mm(t=0.584,P=0.560)、49.8°±22.5°(t=0.540,P=0.591)、(38.7±25.3)mm(t=0.219,P=0.828),两组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TB、GK、SVA、CRS、SRS和AR均得到明显矫正(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P值均>0.05)。术前合并下肢神经功能损害,RS组6例(16.2%)、对照组4例(10.8%)(F=0.463,P=0.496),Frankel分级均为D级。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RS组5例(13.5%)、对照组1例(2.7%)(F=2.902,P=0.088)。2例RS组患者(5.4%)术中唤醒试验阳性(F=2.056,P=0.493)。结论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前神经损害发生率,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神经损害加重的风险高于对照组,术前合并RS是脊柱矫形手术中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脱位 手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传统石膏人类位固定与改良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随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取闭石膏组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完整资料的患儿62例共75髋,其中石膏组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方法30例共35髋,改良组采用改良硬化高分子绷带固定方法32例共40髋。纳入标准:首次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年龄≤24个月;采取人类位石膏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复位年龄>24个月;闭合复位失败;外院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或随访时间低于24个月。对全部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评价,统计患儿拆除石膏时发生烦躁、焦虑以及皮肤压伤的情况。男女比例、优良率、患儿烦躁、焦虑、皮肤压伤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年龄、体重、随访时间及髋臼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önnis分度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石膏组平均随访时间(31.2±4.2)月,改良组平均随访时间(32.2±5.5)月,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87,P>0.05)。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石膏组优良率88.6%,改良组优良率为87.5%,组间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石膏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7.1%,改良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在石膏并发症皮肤压伤上,石膏组与改良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但在拆除石膏时引起患儿烦躁、焦虑的情绪上,改良组显著低于石膏组(χ2=43.75,P<0.01)。结论改良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传统石膏固定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显著降低了患儿在拆除石膏时的烦躁、焦虑,同时完全避免了石膏锯的使用与相关风险。

  • 标签: 髋脱位 儿童 石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贴布贴扎法在维持肩关节脱位患者功能性活动时肩关节的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对1例肩关节脱位患者进行运动运动贴布贴扎的同时完成功能性活动。结果患者肩峰与肱骨头间隙减少,肩关节下垂时疼痛明显缓解。结论运动贴布贴扎法可有效维持肩关节脱位患者在功能性活动时肩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运动引起的损伤,但仍需要大量案例积累及系统评价。

  • 标签: 运动贴布贴扎法 肩关节半脱位 维持肩关节稳定性
  • 简介:内容摘要: 好的题目准确、简洁、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好的题目应该具备几个原则:范围小、字数少、内容精、有文体意识,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稳中求胜的拟题方法。

  • 标签: 保守拟题法 保险拟题法 创新拟题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PIPJ)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笔者对7例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脱位的患者(4例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3例来自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先行伸指肌腱松解,根据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缺损大小,切取钩骨移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从疼痛、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4±2.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骨折达到X线愈合标准的时间为(2.7±0.7)个月,6例病例关节面平整。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3±1.1)分和(0.9±0.7)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PIPJ的主动ROM分别为(35.7±11.3)°和(83.6±14.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指PIPJ主动伸直受限(7.1±10.7)°。结论充分的伸指肌腱松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陈旧中节指骨掌侧骨折合并PIPJ脱位患者的术中复位,并有利于其术后早期全ROM的功能锻炼,可以考虑与钩骨移植术联合应用。

  • 标签: 骨折 钩骨 肌腱松解 近指间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C2段脊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C2段脊神经鞘瘤患者,均采用-椎板入路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所有1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其中包括8例为哑铃型肿瘤,4例为小型球型肿瘤,术后及随访期内(6~36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发生。结论-椎板入路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骨性结构及脊柱稳定性,为C2段脊神经鞘瘤的切除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半-半椎板入路 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髌骨脱位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可分为急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习惯性髌骨脱位、先天性髌骨脱位。目前对各种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且手术方式较多,疗效不一。本综述中,我们对近年来髌骨脱位的危险因素、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儿童及青少年髌骨脱位的诊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 标签: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