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他抗痉挛药物治疗后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后肢痉挛患者6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后,针对1组后肢痉挛患者实施巴氯芬治疗,针对2组后肢痉挛患者实施替扎尼定治疗,针对3组后肢痉挛患者实施乙哌立松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药物治疗后相比的显效率、肢体FMA评分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3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它两组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后肢痉挛患者实施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均较为显著,但盐酸乙哌立松的不良反应现象较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 标签: 三种抗痉挛药物 卒中后肢体痉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肢痉挛的康复治疗方法进展。方法分别从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方法都对治疗脑卒中后肢痉挛的康复有效。结论随着进展,现在的康复治疗多选择综合治疗法,这样康复率比较高。

  • 标签: 脑卒中 后肢体痉挛 康复治疗
  • 简介:基金项目河北省沧州市科技攻关课题,编号08ZD55摘要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统计发现,约有四分之三的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地残疾,因而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治疗后期的主要任务。在康复过程肢体痉挛造成的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因此,如何有效抑制痉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是康复效果的关键[2]。本人在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发现中医的基础理论及针灸治疗方法,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痉挛性瘫痪 脑卒中 针灸
  • 简介:摘要头针因其在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的特殊疗效备受临床针灸医生的亲睐,其作用机理亦受到普遍关注。患侧肢体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一,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痉挛状态伴有疼痛还影响病人睡眠,情绪及精神心理状态1。因此偏瘫的恢复过程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主要内容及难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头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较体针疗效明显16-17。

  • 标签: 头针 中风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肢体痉挛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发病后行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中风后肢痉挛的治疗,基于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针灸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改善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增强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少。基于此,本文对近几年的针灸中风后肢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风后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资料支持。

  • 标签: 针灸 中风 肢体痉挛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痉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Ashworth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Ashworth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痉挛评分较对照组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肢痉挛的患者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 中药湿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冲击波疗法对脑卒中后肢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冲击波疗法治疗,1次/周,共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改善情况较好,且观察组在肢体痉挛的缓解、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16周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4周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虽有所下降,但下肢运动功能仍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痉挛,可作为一种经济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冲击波治疗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引起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及康复医学科痉挛性瘫痪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刀治疗及针刺治疗。治疗1周、两周及1月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简化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在缓解痉挛、改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痉挛能有效地抑制痉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改善肢体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针刀 针刺 脑卒中 挛性瘫痪 康复
  • 简介: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后肢痉挛患者采用痉挛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6例老年脑卒中后肢痉挛患者进行观察,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痉挛治疗仪、康复疗法联合治疗,参考组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AROM、PROM、MAS分别评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治疗一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AROM、PROM明显高于参考组,试验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伴有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痉挛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可以迅速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肢体痉挛 痉挛治疗仪 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卒中后肢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每日一次,连续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统计及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FMA、MBI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观察组%,二组患者在治疗后MAS、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t>6.5,p6.5,p

  • 标签: 梅花针 脑卒中 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对中风后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21.01-2022.01期间,接收治疗的中风后肢痉挛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2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患者运用中医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指标等。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中风后肢痉挛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实施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整体疗效,改善血液流变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中风 肢体痉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肢痉挛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具有较好的抗痉挛效果。本文对脑卒中后肢痉挛状态的定义、病理生理、治疗概况和A型肉毒毒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目前临床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 A型肉毒毒素 治疗 临床证据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一般会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肢体痉挛性偏瘫,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针对肢体痉挛进行有效治疗,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在患者脑卒中后康复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数年来国内外关于脑卒中后肢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的文献,并对其中适合于社区的治疗技术及其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指导社区治疗。

  • 标签: 社区适宜技术 脑卒中 肢体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肢痉挛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我院2020年2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痉挛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参照组(37例)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37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组间治疗前后MA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结果:组间MAS、BBS、FMA评分治疗前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MAS评分(0.77±0.48)分相比参照组(1.38±0.51)分要低,BBS(40.69±1.48)分、FMA评分(18.37±3.24)分相比参照组要高(P

  • 标签: 脑卒中 体外冲击波 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中风后肢痉挛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 肢体痉挛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中风后肢痉挛时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中风后肢痉挛患者66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施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脑中风后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康复科常规康复方法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及上下肢痉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上下肢痉挛评分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中风后肢痉挛过程,使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并且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 简介:目的:观察祛瘀生新煎治疗中风后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中风后肢痉挛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煎,每天2次,连续10天为1疗程,一共进行两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祛瘀生新煎治疗中风后肢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风后肢体痉挛 祛瘀生新煎 中医药疗法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