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各主产国对小麦品质性状开展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从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方面,如小麦籽粒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小麦籽粒硬度,小麦面粉粉色,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等综述了当前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麦 品质性状 分子改良 蛋白质性状 籽粒硬度性状 面粉粉色性状
  • 简介:近年来,人们对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品质性状多为多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或数量-质量性状,其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一些品质基因常表现隐性且品质检测操作复杂,制约了品质育种的发展。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寻找与优良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大大提高品质性状选择效率和遗传改良速度,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将为改善作物品质提供有效手段。总体来说,作物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对小麦、水稻、黄瓜、番茄、西瓜等作物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改善作物品质性状方面的前景。

  • 标签: 作物 品质性状 遗传改良
  • 简介:以种子大小差异显著的黏籽西瓜(Citrulluslanatusssp.mucosospermus)品系PI186490和普通栽培西瓜品系(Citrulluslanatusssp.vulgaris)W1-1为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及自交获得的F2群体,对西瓜种子大小相关性状进行精细定位,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1)获得与种子长度及宽度相关的QTL位点各一个,贡献率分别为24.57%和24.79%。(2)利用与种子长度及宽度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CAPS13,CAPS14)对72份不同种子大小的自然群体材料上进行标记与表型的符合度的验证:标记CAPS13在大粒种子中检出率为36.11%,小粒检出率为80.56%;标记CAPS14在大粒中检出率为30.56%,小粒检出率为83.33%。

  • 标签: 西瓜 种子性状 CAPS 遗传连锁图谱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控,在以往稀土卖出白菜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航天、冶金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界对稀土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本文首先将介绍稀土和分子磁体的概念,接下来介绍稀土分子磁体的分类、性质、合成及多驰豫机理,最后介绍稀土分子磁体的应用前景,以期能为今后我国稀土分子磁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稀土 单分子磁体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天然白桦群体583株个体纤维长度测定,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00株个体,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差异分析,通过扩增条带与性状表现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白桦纤维长度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经过20个RAPD引物筛选,有6个引物的7个片段与纤维长度显著相关,其中片段“BFL”与纤维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401,相关性达到5%的显著水平。对此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后,成功转化成与长纤维性状相关的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CAR)标记,此标记对长纤维白桦的鉴定效率达80%。

  • 标签: 白桦 长纤维性状 RAPD SCAR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农作物不同品种进行鉴定具有高效、准确、成本低等显著特点。为建立软枣猕猴桃资源鉴别方法,本研究选用28对SSR引物对10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共16个样品进行鉴别,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一号’与‘魁绿’无位点差异,其余资源间均存在3个以上的位点差异。田间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一号’与‘魁绿’差异不显著,其余资源间差异显著。在遗传特性及表型上‘长江一号’与‘魁绿’相似度极高,而其余8份种质资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别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软枣猕猴桃 SSR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白癜风患者实施频准分子光治疗,对比病情改善成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实行窄波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频准分子光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6.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可以达到预期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接纳度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单频准分子光 白癜风 窄波中波紫外线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对外合作办学2013级新生入校时心理健康素质和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并对比招生和统招生的差异,为学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我院对外合作办学2013级新生780名,在新生入校初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大学新生适应量表》问卷测评。结果:招生的情绪调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统招生,统招生在目标追求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招生。统招生整体大学生活困扰、独立生活困扰和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招生。结论:招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更差,发生打架闹事等违纪现象的概率会更高。而统招生普遍对本专业认知不清、目标模糊。招新生更适应大学生活,尤其是独立生活困扰不大,与人交往也更得心应手。

  • 标签: 单独招生 对外合作办学 高职生 心理健康素质
  • 简介:摘要: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因此,它们对控制的生物性状也就有显隐性之分。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生物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判断,往往较容易失分。因此,教会学生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借助遗传图解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而迅速地解题。

  • 标签: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雷林初级中学 524348
  • 简介:纳米技术发展至今,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直接观察单个分子和原子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并对其进行理论阐述。日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连续资助的研究项目“分子结构与电子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突破该难题,能够对单个分子和原子团簇的结构进行理论上的建模分析与表述。

  • 标签: 纳米技术研究 分子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原子团簇 单个分子 电子结构
  • 简介:本文叙述了采用Gc辅以Gc—IR技术研究低分子醛试剂的质变行为和分子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购自市售因久置聚合而变质的低分子醛试剂,其中分子醛含量远低于商品标称值。

  • 标签: GC GC-IR ALDEHYDE REAGENTS POLYMERS
  • 简介:根据统计规律,用刚性弹性球模型,讨论原子分子气体分子碰撞的动量、动能交换问题,结果表明平均交换率均为三分之一。

  • 标签: 交换率 碰撞方向 宏观速度
  • 简介:用量子化学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H2ClCS分子分解反应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并在相同水平上通过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对过渡态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用QCISD(T)/6-311++G(d,p)方法计算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计算了主反应通道在200K~2000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kTST,kCVT和kCVT/SCT.结果表明,H2ClCS存在8条可能的裂解通道,可生成产物P1(HCS+HCl),P2(CSH+HCl),P3(H2S+CCl)和P4(ClHCS+H).所有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相对于H2ClCS,各产物能量分别为60.9,222.9,275.7和156.9kJ.mol-1.通道H2ClCS→TS3→P1的反应势垒为81.5kJ.mol-1,是标题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其余通道为次反应通道.在200K~2000K温度区间内得到主反应通道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表达式为.kCVT/SCT=8.7610T0.79exp(-4053.6/T)s-1.

  • 标签: H2ClCS 反应机理 分解反应
  • 简介: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教授兼该校纳米科学研究所主任迈克尔·L·若克斯及其同事经过十多年努力,开发出仅有百万分之一米大小的纳米电子机械系统(NEMS)谐振器,可实时测定单个分子的质量,有效简化了分子质量测量的程序,并使测量器械微型化。这种2μm长、100nm宽的桥状谐振器具有很高的振动频率,

  • 标签: 分子质量 实时测定 纳米级 测定系统 应用物理学 世界
  • 简介:案例概述本节新课属于概念教学内容,采用PAD教学很好地避免了常规教学的枯燥和抽象。学生课前用PAD收集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性状表现,对性状有一个真切实际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在呈现出性状的概念后让学生利用《人脸整容师》游戏充分体会性状的具体体现和性状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这一活动自己总结归纳“相对性状”的概念,以提高归纳能力。接下来通过练习巩固“相对性状”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亲子间的相似性得出“遗传”概念,亲子间不相似性得出“变异”概念。

  • 标签: 性状表现 生物性状
  • 简介:目的了解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传染病报卡的手足口病病例和住院的手足口病病例,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对住院并采集了粪便标本的手足口病病例,以RT-PCR方法行肠道病毒DNA扩增和鉴定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20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男∶女为1.5∶1,以散居及幼托为主(97.9%),发病中位年龄2.1岁(1d至17岁),5岁以下患儿占94.2%;呈现4~6月和9~12月2个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的36.9%和52.8%。364例住院且行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进入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其中239例为重症病例,EV71感染占64.4%;单纯EV71195例(53.6%)、单纯CA1618例(4.9%)、单纯CA623例(6.3%)、单纯CA106例(1.6%)、混合感染45例(12.4%)、其他肠道病毒77例(21.1%);EV71在1~6月检出率高,CA6在9~12月检出率高,EV71/CA6混合感染占9.3%。病毒序列分析显示2014年重庆地区分离到的EV71属于C4a亚型,CA16为B1b亚型,CA6与日本及西班牙等地的代表菌株同源性较高,CA10与中国其他地区流行株同源性较高。结论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呈双峰模式,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手足口病流行的病毒株为EV71C4a亚型和CA16B1b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