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优化CrWN涂层的性能,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不同过渡(W、WN、W/WN)的CrWN涂层。利用划痕仪、纳米压痕仪、电化学工作站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过渡对CrWN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于其他过渡,W/WN/CrWN涂层的结合力及硬度均最高,约为51 N及25 GPa。在3.5%NaCl腐蚀环境下,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摩擦系数、体积磨损率的顺序变化依次为CrWNW/CrWNWN/CrWNW/WN/CrWN,表明W/WN/CrWN涂层呈现出最佳的防护性。

  • 标签: CrWN涂层 过渡层 性能
  • 简介: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人员使用原子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原子沿着线性缺陷在薄膜之间的迁移。被称为位错.管扩散的现象早己在理论上被理解,但从未被直接观察到。研究人员在将由5nm厚的氮化铪(金属)和氮化钪(半导体)交替组成的样品加热到950℃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并见证了铪扩散到下层。该团队重复这个循环,每次测量单个原子的运动,并确认测量值与先前使用间接方法和理论模型获得的值相匹配。

  • 标签: 原子分辨 薄膜层 迁移 加利福尼亚大学 电子显微镜观察 捕捉
  • 简介: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制造出了单原子厚度的锗单锗(germanane),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因而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上。

  • 标签: 原子层 稳定 美国科学家 电子迁移率 美国化学会
  • 简介:X射线低角反射实验技术是测定固体材料表层中杂质原子深度分布的有效手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由反射实验数据逆向求解原子深度分布的分层逼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束外延生长的δ掺杂(Sb)Si晶体样品,成功地测量了样品中几个纳米范围内的Sb原子深度分布,所得结果表明,300℃以下是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Si晶体中生长Sb原子δ掺杂结构的合适温度。

  • 标签: Δ掺杂 表层深度分布 锑原子 X射线反射 同步辐射 分层副近法
  • 简介:科学家早就发现,将锗提纯可以制成极为优异的晶体管。于是,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致力于去掉锗中的杂质,欲使其纯度达到100%,让理想晶体管横空出世。日本新力公司的江畸博士和助手沿着提纯构想做了无数次试验,但每次都不可避免地带进了杂质。后来,他们想,既然绝对提纯不可能,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试着一点点杂质掺进?这一构想遭到很多专家的嘲笑和反对,但他

  • 标签: 杂质 美好生活 掺杂 构想 提纯 试验
  • 简介:一、牛乳机械污染的测定方法将被检乳1000毫升,注入一个1000毫升量筒中,静置2小时,使污染物沉淀。用吸管反复吸取上清液补加水分,如此反复处理直至其上面的液体呈淡色透明为止。最后将量筒底部的沉渣移于预先干燥并已称重的滤纸上过滤,依次用水、酒精、乙醚洗涤,干燥称重,将称得的质量减去其滤纸原来重量,即为被检乳1000毫升中污物的含量。卫生标准规定,每1000毫升牛乳中含有的机械污染物不得超过3毫升。二、牛乳中淀粉的测定方法将牛乳样品过滤,然后倾注50毫升牛乳于烧杯中,加热浓缩至原量的1/2。然后,在浓缩的牛乳中加碘溶液少许,振荡并观察其反应。如果牛乳中含有淀粉或面粉,则呈现蓝色,如正常牛乳,则无此变化。

  • 标签: 牛乳 检验方法 机械污染 牛乳加热 质量
  • 简介:在重离子与靶原子直接碰撞导致原子内壳空穴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关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单离子入射引起的原子间碰撞产生的原子内壳空穴产额。给出了低能重离子与靶原子碰撞过程,原子内壳X射线单离子产额与离子动能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动能300~600keV的Xe^27+离子入射Mo靶,激发的Mo的LX射线的实验结果。

  • 标签: 离子动能 空穴产额 荧光产额 X射线产额
  •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固相法,用半径相差大、单一元素替代三元正极材料中整个过渡金属结构的改性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化学充放电测试,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格参数和电化学等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掺铜时,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均低于未掺杂样品,说明本方法破坏了原始样品的结构,铜离子未进入理想位置。因此在掺杂改性中,相似替换原则有利于得到优异电化学性能。本文从另一个角度验证相似替换原则的有效性。

  • 标签: 正极材料 锂离子富镍电池 固相法 掺铜改性
  • 简介:我们往往以为歌剧是老古董,是跟胖胖的意大利歌者、贵族与农夫的故事和更侧重于歌唱而非讲故事的剧本联系起来的。京剧的处境更不妙.自从19世纪末以来都没有变化或创新。因此.发现歌剧是活生生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具有现代感,不免令人惊诧。

  • 标签: 博士 原子 19世纪末 艺术形式 讲故事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