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哈密瓜是新疆特产水果之一,哈密市作为著名的哈密瓜产地,因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的哈密瓜品质好、含糖量高、香甜多汁、口感细腻。自2019年起,哈密市花园乡卡日塔里村新引进了连栋大棚双季哈密瓜栽培技术,此技术通过采用连栋大棚加多层覆盖方式提高抗旱性能,早春低温对哈密瓜生长的干扰,可有效缩短哈密瓜生长周期10~15d 。通过连栋大棚双季哈密瓜栽培技术可以达到一年两产的目标,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在栽培过程中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水肥处理器将水肥精准滴灌至瓜苗根部,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哈密瓜的品质,提升经济效益[1]。

  • 标签: 哈密瓜 栽培 技术
  • 简介:摘要为了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农户在学习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要进行科学选种,并且不断提高水稻的育苗和播种效率,同时要做好灌溉和施肥工作,才能够促进水稻正常生长,获得更多的收益。由于在水稻培植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农户应该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有必要也可采用药物防治,只有加强田间的管理,进行科学施肥,才能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水稻栽培 高产技术 存在问题 具体措施
  • 简介: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到菜园里去摘菜,看到掉在地里的芝麻又长出了小苗苗。这些小苗苗会不会结籽呢?我决定亲自试一试。我将它们间了苗,该移栽的进行了移栽。每天都去园子

  • 标签: 出双季 双季芝麻
  • 简介:摘要:玮两优1273是用华玮338S与华恢1273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22年在尤溪县新阳镇作双季晚稻试种示范种植,表现株叶状好,整体长势整齐,枝叶茂盛,产量高,穗大粒多,米质优,结实率88.1%左右,每公顷产量10.3t。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轻感白叶枯病。总结了玮两优1273在尤溪县新阳镇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标签: 玮两优1273 双季晚稻 高产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岑溪市地处桂东南,有水田24万亩,是历史双季稻产区,有冬闲田约15万亩。岑溪市冬季有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冬季霜期短,适宜种植马铃薯。马铃薯产业的多年发展使我市冬种马铃薯具有突出的优势,为继续以马铃薯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2018年岑溪市农业局给下达了《双季稻作区冬种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课题,其目的是针对发展我市冬种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施,引进、示范冬季种植马铃薯,并开展相关种植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和示范推广,为我市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助农增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指导生产的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的马铃薯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 标签: 冬种马铃薯 水肥一体化 高产栽培
  • 简介:针对我国南方双季晚稻主产区生产特点,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联合制定本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晚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各地应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生产实际,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晚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促进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健康发展。一、机械耕整双季稻区由于季节茬口紧,在早稻收获后要及时整地,可选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铧式犁、水田埋茬起浆机、水田耙、平地打浆机等。

  • 标签: 生产机械化技术 双季晚稻 生产特点 生产全程机械化 反转旋耕灭茬机 大中型拖拉机
  • 简介:双季米槐是国槐的一个芽变品种。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可观,绿化效果显著,在晋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栽植。介绍了双季米槐的生物学特性和整形修剪、管理技术。

  • 标签: 双季米槐 整形修剪
  • 简介:摘要青贮玉米是反刍家畜的主要粗饲料,质量的优劣对于日粮合理配置及饲料综合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按照饲料本身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动物对饲料的采食以及采食后的吸收情况等指标对饲料品质作出了衡量。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的评定是正确使用青贮玉米饲料的基础。优质的青贮饲料可以提供给家畜良好的营养,是高产奶牛确保产奶量、减少疾病的基础。青贮品质是评价青贮玉米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对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系统研究非常重要。

  • 标签: 不同品种 栽培方式 玉米 青贮品质 影响
  • 简介:摘要 为了探讨气象条件与双季早稻产量因子的影响,本文利用杂交天龙一号、恒丰优化占、金优974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种植三个生态点的数据。利用2000—2020年杂交双季早稻生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杂交双季早稻产量结构分析。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因素分析与杂交双季早稻的关系。其中影响因子最多的是光温水条件影响均较显著。气象条件对于杂交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搭配,如考虑光温比、日照时数与日较差之间的比值、高温日数与日均日照时数的比值等因子会显著提高其线性相关度。但总体上看,影响杂交双季早稻产量的气象要素以日照时数最为明显,温度次之,降水条件影响最小。

  • 标签: 气象条件 双季早稻
  • 简介:利用江西省8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2年双季水稻物候观测资料,针对气候变暖对江西省稳定通过10℃初日、20℃终日以及双季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的影响,依据双季水稻熟性搭配种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采用倒推法计算不同年代以及13个30a滑动平均序列的双季早稻适播期,分析双季早稻适播期起止日期与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初日总体呈提前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大幅度提前;不同年代间20℃终日的变化幅度较10℃初日的小;适播期起始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推迟-大幅提前”的趋势,终止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提前-大幅推迟”的趋势,持续日数一般呈“增加-减少-大幅增加”变化趋势。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西省适宜采用“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的地区逐步北扩,尤其是2001年以后,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地区明显扩大。1981-2010年江西省除修水县、铜鼓县、资溪县等局部地区外,大部地区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1991-2020年,除了修水、婺源等赣北局部地区种植仍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地区的热量条件均满足“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双季水稻种植,或采取对热量条件要求更高的熟性搭配方式种植,如南昌县、樟树市等地可调整为“中熟+迟熟”或“迟熟+中熟”搭配方式,而泰和县、南康县、龙南县等地可因地制宜采取“迟熟+迟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双季水稻产量与品质。

  • 标签: 气候变化 双季早稻 适播期 积温
  • 简介:浙江省龙游县自2007年引进2台手扶步行式水稻插秧机及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以来,水稻机插得到迅猛发展:至2013年全县已拥有水稻插秧机90台,其中高速乘坐式74台,手扶步行式16台;水稻机插面积已达2841.1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18%。机插已成为龙游县种粮大户水稻栽植的主要方法,不少大户机插率已达95%以上,除少部分插秧机易陷的烂泥田和面积小机械难以行动的田块外,能机插的田块均实行机插。

  • 标签: 机插秧技术 双季稻 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插秧机 试验 水稻栽植
  • 简介: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采用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分析法对江西省双季稻区早稻田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及晚稻田禾苗上取食斑的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季稻区早稻田间成虫主要呈聚集分布,晚稻田间禾苗上新一代成虫的取食斑也呈聚集分布。

  • 标签: 稻水象甲 水稻 空间分布型
  • 简介:摘要:为推进南县2020年双季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进而推行“规划秧田、翻耕秧田、采购种子、育秧方式、播种时间、秧田管理、移栽时间、技术指导”八个统一的集中育秧技术。

  • 标签: 水稻 集中育秧技术
  • 简介:主要分析了90年代以来,江西省出现的4次“凉夏”年份7~8月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发现“凉夏”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利多弊少,提出了“凉夏”年份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凉夏”特征 双季水稻 棉花 影响
  • 简介:双季铵盐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简要介绍了双季铵盐的分子结构及合成方法.综述了双季铵盐的特性包括(表面活性、水溶性、流变性、增溶性及协同效应)及其在缓蚀杀菌、石油开采、助染及污水浮选等领域的应用.

  • 标签: 新型表面活性剂 双季铵盐 增溶性 合成方法 水溶性 特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各类调查分析的方式,对全州县双季稻基本种植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重点分析抛秧、常规机插、“三一”机插3种种植模式成本与效益,提出全州县较为适合的双季稻绿色丰产高效种植模式,旨在提升当地种植户种植意愿。

  • 标签: 双季稻 绿色 丰产增效 种植模式
  • 简介:近年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发展双季杂交稻是推动我区粮食生产走上新台阶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根据丽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和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的多组合、多点试验示范资料,得出威优35作为早季栽培高产、稳产性能好。本文以威优35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主,分析探讨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的气候适宜性,为双季杂交稻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吨粮 气候适宜性 多点试验示范 气候年型 稳产性 每穗实粒数
  • 简介:利用江西省81个代表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站1983—2007年的双季晚稻观测资料,对江西省寒露风的发生情况和演变趋势,以及寒露风出现日数与空壳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寒露风约十年九遇,且赣中的发生频率要高于赣北和赣南;寒露风有提前出现的趋势。寒露风日数每增加1d,可造成空壳率增加0.4%—3.0%。

  • 标签: 寒露风 趋势 双季晚稻 空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