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汉清文鉴》,中国学界尚未做详细的研究。笔者认为汉语、韩语、满语三语对照的《汉清文鉴》是对十八世纪末汉语研究、韩国语研究、满语研究以及三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宝贵资料。深入研究《汉清文鉴》不仅对当时语言的研究,还对文化研究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用《汉清文鉴》中的汉语语料,对汉语词进行分析。首先,将语料整理成电子版本,利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统计出《汉清文鉴》的词语总数,并把所有词语按音节结构进行分类。其次,选取了所占比重最大的双音词语,以网络词典《百度词典》和纸质版《中韩辞典》为参考工具,将双音词语再分为和短语两部分,然后选取其中的双音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词类划分并指出各词类所占的比重。

  • 标签: 汉清文鉴 双音节词词性
  • 简介:本文基于维度范畴框架和语料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汉语中的非标记性空间维度形容双音化现象,阐释化能力与人类认知等级之间的关系。汉语非标记空间维度形容双音化等级次序如下:高>深>长>宽>远>粗>厚>大。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等级次序的原因是人类空间认知层级的近似原则,这在心理空间中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 标签: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 双音节词化 认知等级原则 非标记性
  • 简介:学界对复合内部结构性质的研究存在一定分歧。传统的复合结构分析法适用于由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复合,但难以分析含有虚词性语素充当词根的复合结构。在分析由句法结构词汇化和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的复合结构时,需要从词汇化的历史角度进行探索,前者可统称为结构式复合,后者可称之为构式型复合

  • 标签: 复合词 词汇化 语法结构 构式
  • 简介:通过对《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C字母下的双音复合结构关系的考察,阐述了现代汉语平面下复合的结构划分的大致面貌和划分的原则,并且指出目前的五种结构关系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结构。

  • 标签: 现代汉语 双音节 复合词
  • 简介: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随着汉语的演进,汉语词向双音发展。由单变双,是汉语词汇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推动汉语词汇由单向双发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汉语的古今语音趋于简化,语音简化产生了大量的同音,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必然造成语言使用的不便而要求改变;其二,人的思维日益严密化和复杂化,要求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提高准确性和丰富性,单音节由于具有多义性、概括性、

  • 标签: 双音节 汉语词汇 单音节词 语音 现代汉语 合成词
  • 简介:从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来看,古汉语知识的考察主要涉及到这些方面: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的;③一多义;④词类活用;⑤特殊句式(倒装、被动、省略、判断)等。因此,积累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特别是高中语文课本收录的常用词,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迫切而必要。我就对高中语文古今异义双音词语作了归纳整理,以备复习考试用。

  • 标签: 高中语文 古汉语知识 收录 归纳整理 文言实词 课程标准
  • 简介:泰语中tsai(33)是一个基本,作为构词语素有着较强的构词能力,由tsai(33)构成的双音复合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语群,其成员有着"家族相似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以内在的语源关系蕴涵在词义系统中。泰语由tsai~(33)构成的双音复合不仅有着独特的构词特点,也最直接、最敏感、最全面地反映着泰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文章基于对语料进行深入的分析、描写、解释的基础上,揭示了泰语中由tsai~(33)构成的双音复合的构词特点、构词方式、语义特征及语义搭配规律,同时获得了大量有关泰民族的文化信息以及认知思维模式特点。

  • 标签: 泰语 tsai(33)双音节复合词 构词特点 隐喻认知
  • 简介:“语义透明度”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将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紧密连接,为二语教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文章借鉴“语义差异为语义距离”理论,基于类义词典《同义林》,以双音复合的词素义作为参考标准,通过计算复合与词素之间的语义距离,评估两者间语义相关程度,构建语义透明度计算公式从而评估划分透明度等级,希望在通过数据公式客观计算语义绝对透明度方面有所助益。

  • 标签: 语义透明度 《同义词词林》 语义距离 双音节复合词
  • 简介:摘要:“到、在、向、自、于”等出现在动词后面时,传统的说法认为,它们跟其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当补语。本文认为,“双音形式+于”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1)“00+于”(出版于),(2)“0+(0+于)或0+(0于)”(不至于),(3)“0+0+于”(有助于)。(1)(2)(3)类型中“于”不跟它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结构做补语,而跟它前面的双音构成述语.

  • 标签: 介宾结构 双音节 “于” 句法 汉语
  • 简介: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 标签: 偶尔 语法化 词汇化 历程 动因
  • 简介:临海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是台州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临海方言属浙江吴语浙南区台州片。本文对临海方言双音变调调型进行声学实验,对其音高和调长进行研究。

  • 标签: 临海方言 连读变调 音高 调长
  • 简介:<正>一、常州话声调:本文所讲的常州话仅指常州市区中青年所说的话。因为常州近郊话在声调的调值上与市区话颇有差异,常州老年人的口语与小青年也有不同,不是文所讨论的范围。所谓双音,其中一部分(如离合)的资格有点问题,虽然它们经常连在一起使

  • 标签: 连读变调 离合词 阴平 双音节词 常州 普通话
  •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形名兼类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形名兼类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形名兼类词 释义
  • 简介:目的绘制"男女声录制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单音节双音词表以及短句表的言语识别率-强度函数(Performance-intensityfunction,P-I)曲线,获得正常人P-I函数曲线的言语识别阈和斜率两个参数,并加以分析比较。方法选择耳科正常人20名,采用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编写的"男女声录制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包括单音节词表6张、双音词表8张及短句表5张,先分别获得其20%~80%的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的6个强度点,计算出各词表在各个强度下的识别率、言语识别阈、20%~80%的斜率和50%的斜率,采用Logistic回归函数进行分析,绘制其P-I曲线。结果(1)单音节词表:20%~80%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强度为21、25、25、30、35、40dB(SPL),线性范围斜率为(3.5±0.1)%/dB,平均言语识别阈为28.5±0.5dBSPL;(2)双音词表:20%~80%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强度为20、22、24、26、28、30dB(SPL),线性范围斜率为(6.3±0.5)%/dB,平均言语识别阈为24.4±0.5dBSPL;(3)句表:20%~80%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强度为22、24、26、28、30、32dB(SPL),线性范围斜率为(7.2±0.4)%/dB,平均言语识别阈26.3±0.7dBSPL。结论(1)三类词表正常人P-I曲线均呈侧向拉伸的S型,其言语识别率随着言语刺激信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言语刺激信号强度上升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从而达到最大言语识别率。(2)句表的20%-80%线性范围斜率最大,其P-I函数曲线走形最陡峭。

  • 标签: 单音节词表 双音节词表 句表 P-I函数曲线
  •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大量的“伴+动词”形式的词语,它们绝大多数仅被标注为动词词性,这类词语不仅具有共素“伴”,而且从“名动包含”、“新动单名双”和“转指”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包含名词性,可以通过转指形成双音的名词,并且符合人的语言认知行为和“转喻”规律。

  • 标签: 伴+动词 名动包含 转指 隐喻
  • 简介:摘要双音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外语的吸收以及同音和一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促成汉语词汇双音化的重要原因。双音化在汉语上的作用是重大的。它不但节制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削弱了同音的消极作用,使在表义上语义明确、词性分明,而且它还使汉语的和语素逐渐分离,使合成成为词汇的主体,为汉语创造新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标签: 汉语 双音节化 原因 作用
  • 简介:一、“上”、“下”双音形式的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上”、“下”的双音形式应该包括“上面”、“上边”、“上头”、“下面”、“下边”、“下头”、“底下”这几个。我们查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发现这几个在使用频率上很有特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所依据的是129种语料,共分为“报刊政论”、“科普书刊”、“剧本和日常口语”、“文学作品”四大类。

  • 标签: 音节形式 “下” “上” 现代汉语普通话 演变 意义
  • 简介:按汉化方式将汉语双音外来词素分为双音音译外来词素、双音形兼音译外来词素、双音音加意译外来词素、双音形加意译外来词素、双音音意兼译外来词素和双音意译外来词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6种不同的双音外来词素在与单音节词素结合构造新词过程中的构词表现和构词规律。

  • 标签: 双音节 外来词素 单音化 构词表现 构词规律
  • 简介:摘要:同素易混淆一直是词汇教学中的重难点,笔者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调查分析发现“理解”和“了解”的偏误频率极高,因此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借助语料库进行分析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启示,以期可以为留学生学习同素易混淆提供一些新思路。

  • 标签: 理解 了解 同素易混淆词 国际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