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往往死于循环衰竭而非低氧。在关注呼吸相关损伤的同时,呼吸相关血管损伤血管功能不全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血管损害和血管功能不全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循环衰竭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循环保护通气策略中,应重视血管功能的保护和评估。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肺血管损伤 肺血管功能衰竭 循环保护通气策略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MV)是外科患者手术全麻期间及重症患者常用的呼吸支持方法。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V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也可作为一种损伤因素诱发或加重损伤,即呼吸相关损伤(VILI)。目前有关VILI发生机制的研究已从传统的气压伤、容积伤和不张转变为生物伤。尤其应当注意的是,MV不仅可引起自身损伤,还可诱发外远隔器官损伤。本文就目前关于VILI生物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更新对VILI分子机制的认识,为防治VILI及远隔器官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分子机制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肥胖因素对大鼠呼吸相关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6~8周龄,按照体重分为3组(n=15):正常体重对照组(C组)、正常体重VILI组(CV组)和肥胖VILI组(FV组)。C组和CV组体重为233~267 g,FV组体重为288~332 g。C组潮气量VT 10 ml/kg,CV组和FV组潮气量VT 40 ml/kg,通气频率40次/min,吸呼比1∶ 2,PEEP 0 mmHg,FiO2 21%,机械通气4 h,制备大鼠VILI模型。分别于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机械通气4 h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剩余血样收集血浆。机械通气4 h时采血后处死大鼠,分离两侧组织,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血浆及BALF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测定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结果并进行损伤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和CV组比较,FV组血浆瘦素浓度升高(P<0.01)。与C组比较,CV组和FV组机械通气4 h时血浆和BALF中TNF-α、IL-6和IL-1β浓度升高,PaO2降低,损伤评分和组织W/D比值升高,NF-κB p65表达上调(P<0.01)。与CV组比较,FV组机械通气4 h时血浆和BALF中TNF-α、IL-6和IL-1β浓度降低,PaO2升高,损伤评分和组织W/D比值降低,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肥胖因素可减轻大鼠VILI,其机制可能与血浆瘦素水平升高有关。

  • 标签: 肥胖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全身麻醉手术的关键支持技术。与任何医疗技术一样,机械通气也可导致呼吸相关损伤(VILI)。本文着重概述VILI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对VILI提供全面认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病理生理学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机械能是指呼吸为实现通气而传递给呼吸系统的能量。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机械能或许是一个从总体上评估呼吸相关损伤的良好指标,可用于指导最佳的机械通气策略。本文在介绍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的同时,重点阐述了机械能与呼吸相关损伤的联系和潜在机制,旨在为临床理解呼吸相关损伤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能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鸢尾素对呼吸相关损伤大鼠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呼吸相关损伤组(V组)和呼吸相关损伤+鸢尾素组(V+I组)。V+I组机械通气前尾静脉注射鸢尾素1 μg/kg。机械通气(潮气量40 ml/kg,通气频率60次/min,吸呼比设为1∶2,PEEP 0,FiO2 21%)4 h后采集股动脉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计算氧合指数(OI);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总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IL-1β、IL-18浓度。取组织,HE染色后行损伤评分,测定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消皮素D-N端(GSDMD-N)、caspase-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V组损伤评分和W/D比值升高,PaO2和OI降低,BALF总蛋白浓度、BALF和血清IL-1β、IL-18浓度升高,组织caspase-1、GSDMD-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V组比较,V+I组损伤评分和W/D比值降低,PaO2和OI升高,BALF总蛋白浓度、BALF和血清IL-1β、IL-18浓度降低,组织caspase-1、GSDMD-N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鸢尾素减轻大鼠呼吸相关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纤连蛋白类 细胞焦亡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呼吸相关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9例呼吸相关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保护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注前列地尔10μg,2次/d,共治疗7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指标及炎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氧合指数、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TNF-α、IL-1β、IL-6、IL-8等指标的检测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损伤的临床状况.

  • 标签: 前列地尔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烧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改善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稳定身体内环境并促进患者康复。但是机械通气使用不当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其中呼吸相关损伤(VILI)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死率高。预防VILI的目标是将机械通气导致损伤的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就烧伤患者使用呼吸导致VILI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如何早期预防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烧伤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鸢尾素对呼吸相关损伤(VI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VILI组(V组)和鸢尾素组(I组)。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80次/min,吸入氧浓度21%,吸呼比1∶2,呼气末正压为0)4 h方法制备大鼠VILI模型。C组保留自主呼吸4 h;I组于气管插管前30 min尾静脉注射鸢尾素1 μg/kg,其余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机械通气4 h时处死大鼠,取组织,HE染色后行损伤评分,计算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BALF IL-6、TNF-α、IL-10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AL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和肺泡巨噬细胞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50(p-NF-κB p50)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M1型、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及M1/M2比值。结果与C组相比,V组组织W/D比值、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和IL-10浓度升高,iNOS和Arg-1、p-NF-κB p65及p-NF-κB p50表达上调,M1型和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多,M1/M2比值升高(P<0.05)。与V组相比,I组组织W/D比值、损伤评分、BALF IL-6和TNF-α浓度降低,iNOS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M1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减少,M1/M2比值降低(P<0.05),BALF IL-10和Arg-1水平、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p-NF-κB p5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鸢尾素减轻VILI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肺泡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

  • 标签: 纤连蛋白类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肺泡 细胞极性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相关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探讨呼吸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评估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施行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相关损伤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抽取于院内施展针对干预方案的150位呼吸窘迫综合征对象实行探察,日期限定范畴为2021年2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呼吸相关肺炎与呼吸集束干预策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受的呼吸相关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在呼吸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集束护理干预的有效操作,使患者协同配合有序推进各项操作,这样可以体现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改善疾病症状,防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所以,这种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集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在72小时机械通气中对重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呼吸系统撤离、呼吸系统肺炎发病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对重症监护服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由一个中心、观察和评价人员进行的盲法实验,选定82名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41名病人,两个组定期接受ICU治疗,实验组的病人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VAP增长率、急诊和缓慢健康增长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和治疗的apacheⅱ和CPIS评分无显着差异(p > 0.05)。试验组病人疏散成功率(87.80%)明显高于监测组,而VAP发病率(14.63%)明显低于监测组。 机械通风时间(6.90 4.61d)和ICU住院时间(12.34 7.23d)大大短于监测组(p < 0.05),CPIS治疗后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监测组(p < 0.05),差别很大(p < 0.05 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撤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减轻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ICU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呼吸相关肺炎与呼吸集束干预策略。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相关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共 20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1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呼吸集束干预方案。最后将两组 VAP(呼吸相关肺炎 )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为 7%低于对照组 45%的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 5%低于对照组 11%的死亡率;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 3天短于对照组 5天的是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上研究组为 7天, 短于对照组 10天,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从临床上来看,对于呼吸相关肺炎患者介入呼吸集束干预策略具有良好的效果,呼吸集束干预策略有很多方面的优点,护理人员在操作和实施上比较容易而且临床效果很好,实际运用可行。目前在防止呼吸相关肺炎工作有显著进步,此方法需要医生和护士密切予以关注,值得临床应用和业内推广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集束干预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创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种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机械通气可以协助或代替机体进行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功耗,为抢救治疗赢得时机,因此其在危重病抢救中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在有创机械通气时也常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在这些并发症中,呼吸相关肺炎最为常见。呼吸相关肺炎(VAP)是指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由于它的病死率高,明显延长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简要探讨呼吸管道护理会否影响呼吸相关肺炎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9月期间9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4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6,整体护理),比较呼吸相关肺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和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视呼吸管道护理,能够对呼吸相关肺炎进行有效预防,还能够规避压痕、漏气等常见不良情况。

  • 标签: 呼吸机 管道护理 相关性肺炎 不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管道护理对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12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呼吸管道护理。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倾倒冷凝水量更低,管道使用时间更长;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仅为1.67%,较对照组13.33%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机管道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