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咬合紊乱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儿童咬合紊乱患者,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矫治效果。结果所研究的5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现象、牙列拥挤现象均得到矫治,缺牙间隙得到保持,3例患者有轻度牙列拥挤,患儿的吸光度值和咀嚼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儿童咬合紊乱进行及早纠正,效果较好,同时应重视咬合紊乱的预防,从而保证患儿的颌骨正常发育。

  • 标签: 早期矫治 儿童期咬合紊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修复咬合仿真和CEREC牙体微创美学修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需美容修复患者70例(79颗牙),使用口腔修复咬合仿真和CEREC牙体微创美学修复。分别于修复后3、6个月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订标准(USPHS)评价修复效果。结果79颗修复体外形、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率、无修复体敏感、牙龈适应性均在90%以上,边缘无染色、固位及无继发龋均保持100.00%;修复后6个月修复体无敏感明显高于修复后3个月(x2=8.427,P<0.05)。结论口腔修复咬合仿真和CEREC牙体微创美学修复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美学效果。

  • 标签: 牙体缺损 咬合仿真 Cerec AC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中选取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固定修复的方式对所有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对比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将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治疗前后的PRA指数各项指标评分结果、美观满意度及咀嚼效率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治疗后的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实施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患齿的美观程度,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列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0例山西籍大学生不同咬合模式下咬合平衡性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人群咬合平衡性的差异。方法将50例山西籍大学生按照颞下颌紊乱病(tempromandibulardisorders,TMD)与智齿阻生情况分为4组,利用Teeteper牙齿咬合力测试仪进行6种咬合模式下的咬合测试,记录双侧咬合力百分比,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种咬合模式下各组之间双侧咬合力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咬合力比值可以定量反映咬合平衡性,咬合平衡性分布情况可以为临床上评判咬合健康状况以及咬合治疗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咬合平衡性 咬合模式 阻生智齿 TMD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56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资料。结果3156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82例,核型异常率为2.6%。其中非同源染色体平衡易位30例(36.5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8例(34.15%)、罗伯逊易位12例(14.63%)、其他染色体异常12例(14.63%)。从临床表现看,妊娠胎儿丢失患者、不孕不育患者、胎儿畸形及出生缺陷患者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3.26%(53/1625)、2.02%(25/1235)、1.35%(4/296)。结论生殖异常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对生殖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

  • 标签: 生殖异常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11例,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环境,在适宜的时间先后对其行咬合重建与固定修复,修复6个月,1年,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口颌生理功能,义齿固位,稳定情况,面容,牙齿,牙龈美观情况。结果经过咬合重建和固定牙齿修复后,患者牙齿的固位良好,咀嚼,发音功能,牙齿面容美观显著改善,牙周及咀嚼肌群疲劳均有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以及固定牙齿修复治疗后,对改善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颜面美观以及口颌系统其他功能均有良好疗效,值得进行医疗推广。

  • 标签: 牙齿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颞下颌紊乱综合症(TMD)是一个综合术语,它包括累及咀嚼肌和(或)颞下颌关节的众多临床问题,也被称为颅下颌关节病。其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探讨我院收治的颞下颌紊乱综合症患者,经口腔科和针灸科通过咬合板和电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发现,在解决患者张口受限咬合板能迅速取得效果但是在解决疼痛方面祖国医学的电针针刺治疗效果优于咬合

  • 标签: 颞下颌 关节 咬合板 电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牙体预备后制作固定过渡性义齿,待症状改善、咬合稳定后,进行固定义齿永久修复,比较修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咀嚼功能。结果永久修复后患者感觉舒适,咀嚼效率增加,牙本质过敏症改善。随访1年,未出现再度磨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重建咬合,在美观和功能上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义齿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表现,每种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也很多。不管何种心理问题,不管用何种方法调节,只要找出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对症下药,采用适当的调节方法,并做到持之以恒,用心克服,就一定能矫正心理偏差,保持心理健康。

  • 标签: 中学生 心理问题 调节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弛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深覆牙合的疗效。方法采用松弛咬合板治疗4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深覆牙合患者。结果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治疗1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33.00%,26.67%,18.18%,44.45%;3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83.33%,73.33%,45.45%,70.37%;6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4.44%,80.00%,54.55%,81.48%。结论临床采用松弛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深覆牙合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疼痛
  • 简介:Mulliken和Glowacki于1982年提出的脉管异常的生物学分类已被广泛接受。2014年4月,在墨尔本举行的第20届ISSVA研讨会上,ISSVA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脉管异常新分类。依据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对原分类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更新,增加了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和发现的异常基因。本文对ISSVA新分类做一介绍,以供临床和科研参考。

  • 标签: 脉管异常 ISSVA 婴幼儿血管瘤 脉管畸形
  • 简介:摘要近几年,由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频发,人们逐渐更加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发展。异常的心理状态不仅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一些不确定的隐患,同时也给其家人带来经济和情感的负担。但是心理咨询理论认为“一切症状都是美丽的”,面对异常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对其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这样才能面对应激和危机事件时妥善处理,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 标签: 心理 行为 异常心理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流异常患者脐带异常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脐血流异常患者149例,149例患者分娩前行脐血流检查异常,(S/D≥3),分娩后仔细检查脐带情况,记录脐带绕颈、脐带过细、脐带扭转、脐带过短、脐带真结及正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周小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脐带绕颈15例,脐带过细25例,脐带过短2例,脐带扭转13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10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12例,脐带扭转14例,脐带过短1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8例,正常孕妇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2例,脐带扭转8例,脐带过短4例,脐带真结1例,正常14例。子痫组及糖尿病组发生脐带异常的比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脐血流异常的患者往往存在脐带因素的异常,尤其是高危妊娠,产期进行脐血流监测对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脐血流 脐带因素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正常孕妇
  • 简介:近日,年过6旬的张大爷出现感冒发烧,吃了一周的感冒药还没恢复上正常,甚至还出现血尿。到医院…检查,除了尿常规有尿隐血、蛋白尿的问题,其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也出现异常。医生告诉张大爷他的。肾功能受损,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处理,张大爷紧张了:肾功能受损是不是尿毒症?要不要进行透析?

  • 标签: 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受损 肌酐清除率 感冒发烧 感冒药 尿隐血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肝脏异常的MRI表现,探讨MRI在胎儿肝脏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肝脏异常的19例胎儿MRI影像资料。受检孕妇年龄22~35岁,孕周为25~38周。胎儿MRI检查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T1WI序列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轴面T2WI序列扫描。结果胎儿肝脏异常为膈疝8例(右侧7例、左侧1例),膈膨升1例,脐膨出2例,血管瘤3例,错构瘤2例,胎儿贫血3例;其中引产后胎儿尸体病理诊断4例,产后患儿手术病理诊断14例,产后患儿随访复查确诊1例。按肝脏位置和信号异常进行分类:胎儿肝位置异常11例,其中向胸腔移位9例,向前腹壁移位2例。肝信号异常8例,其中局灶性信号异常5例(均为肝肿瘤),表现为肝内类圆形异常信号;弥漫性信号异常3例,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2例、地中海贫血1例,均表现为肝脏T2WI信号弥漫性减低。MRI能准确诊断胎儿肝脏位置异常和准确判断肠管等邻近结构的位置改变。MRI对血管瘤的定性诊断较好。结论胎儿肝脏异常涉及多种疾病,MRI对胎儿肝脏位置异常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胎儿肝脏信号异常的诊断,进而有助于实现胎儿肝脏异常的全面诊断。

  • 标签: 胎儿 磁共振成像 肝脏病变 定位 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