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均势(BajanceofPower),无论是作为一种制度,还是作为一种政策,在近代国际关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它曾在本世纪上半叶遭到人们普遍的非议,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冶新格局的形成,它重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对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几次重大均势时期进行全面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本文试就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二次均势时期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作一探讨。

  • 标签: 国际关系 俾斯麦 地中海协定 战时中立 地中海问题 巴尔干地区
  • 简介:均势外交是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它对英国社会和欧洲政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对外政策的确立取决于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等因素,均势政策在历史上对维护英国利益、保持欧洲平衡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标签: 英国 均势外交 平衡
  • 简介:<正>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统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这一连串事件标志着以东西方对抗、特别是美苏对峙为鲜明特点的战后雅尔塔体制彻底瓦解。在剧变之余,甚至尚在剧变当中,各国的政治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就开始从不同的

  • 标签: 基辛格 世界新秩序 国际关系 均势理论 古典均势 世界秩序
  • 简介:为了维护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反动秩序,特别是防止和镇压随时发生的革命运动,1815年9月26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联合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共同发表宣言,成立“神圣同盟”。亚历山大一世亲自起草了宣言,主要内容是宣称“缔约三国的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

  • 标签: 神圣同盟 四国同盟 均势外交 维也纳会议 亚历山大 英国
  • 简介: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国力相对下降,美苏形成均势,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刹住苏联的扩张势头,尼克松政府提出了均势外交战略,尼克松政府均势外交的核心是在美国、苏联、中国、西欧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实力相对均衡的基础上,建立多极世界格局,以多边力量制衡苏联的扩张,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利益。打开中美关系大门是尼克松均势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也是尼克松对外政策中的得意之笔。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美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摆脱了同时与美苏为敌而形成的不利局面,增强了对付苏联的实力;美国也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使之能在世界霸权严重动摇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世界霸主地位。

  • 标签: 尼克松 均势外交 中美关系
  • 简介:在理论上,霸权和均势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然而,在现实的国际体系中,霸权与均势不仅能长期并存,而且能相互支持。当前亚太地区国际体系就呈现霸权与均势并存的局面,并且有可能形成美国主导的“霸权均势”体系,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难免遭遇这种“霸权均势”体系的制衡。不过,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努力有助于避免这种“霸权均势”体系的形成。这种外交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现状维持者的自我形象、打造亚太地区制度文化、推进中国与亚太各国的复合相互依赖。

  • 标签: 霸权均势 亚太地区 国际体系 中国外交
  • 简介:摘要: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的支柱性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支柱之一的均势理论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 标签: 均势理论 作用方式 当代均势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西方均势理论、均势实践、美国当前的均势布局大棋局的理论和现实,认为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其均势全球化布局之上的。这种霸权维护着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不公正秩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国在均势中崛起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国际政治 均势布局 大国崛起
  • 简介:通过对战国时代的均势政治的分析,本文指出,无政府状态下动荡的国际环境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巨大风险促使各国为抗衡对手而进行内部制度革新;“竞争性效仿”是普遍存在的;知识分子的跨国流动的自由程度影响着国家间竞争性效仿的效率:制度“创新”同样是普遍的;国内制度革新意义上的“内部制衡”的效能取决于国家层次上的各个具体因素;安全环境的过于恶化可能削弱“内部制衡”,并导致更积极地寻求盟友的行为。

  • 标签: 均势 制衡 无政府状态 普遍 国家安全 政治
  • 简介:<正>均势概念的出现和均势原则的应用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的事,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代战争"最终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从而导致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从那时起,"均势"这个专用名词便开始经常地在文章和文件中出现。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入载入正式条约。此后,欧州列强都把均

  • 标签: 均势外交 国际政治 国际体系 对外政策 三十年代 战争策源地
  • 简介:本文引入终止博弈分析,研究多空大户在期货均势市场下的投资策略,从理论上说明期货均势市场下大户不会无限制加仓的原因。并对终止博弈均衡进行分析。完善了对期货市场竞争博弈分析。

  • 标签: 博弈论 期货 均势市场 终止博弈 均衡
  • 简介:[摘 要]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典且备受业内学者争议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现实主义学派将均势理论作为本学派的核心概念加以推崇;另一方面均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国际体系中各国际行为体间稳定的状态,无论是对两极体系还是对多极体系,均势都有很好的解释力,同时也从国际体系的结构视角出发解释了均势何以在最大程度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以及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

  • 标签: []    国际关系 均势思想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有快60年的和平时间了。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经过短短的“20年的休战”,就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相比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这其中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成为欧洲强国,并迅速挑起战火,英国的“欧洲均势”传统政策起了诱发德国“战争欲望”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 “欧洲均势”政策 中学 历史教学
  • 简介:摘要:均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理论。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均势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研究当代背景下均势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前的国际局势,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当今世界现状,对当代均势展开研究、介绍。

  • 标签: 当代均势 国际政治 均势
  • 简介:在战国体系里,均势体系的阶段性演变和存亡都是由大国决定的。这对我们有如下启示:一、要抓住均势营造发展机遇;二、既要有战略发展目标,又要配之以实施战略的灵活战术;三、要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四、要着眼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五、既要仿效更要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六、要把握战略主动权,以正确的战略指导来“致人而不致于人”。

  • 标签: 均势体系 战国 大国 战略行为
  • 简介:<正>一、冷战后蒙古国的地缘安全政策蒙古国,作为一个仅有22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被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如何确保其生存安全始终是蒙古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鉴于蒙古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地缘安全政策便成为蒙古国对外战略的基础。冷战时期,蒙古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本国的生存安全完全依托在苏联的保护之下。因而在这个时期,蒙古国的外交政策服从于苏联的整体对外战略,毫无独

  • 标签: 蒙古国 地缘安全 均势理论 对外战略 势力均衡 冷战后
  •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外交转型体现在外交的环境和位置、规则和规范、沟通和交流方式、行为体和角色增加等多方面。卫生议题与外交的融合及全球卫生外交的兴起是国际形势缓和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卫生外交与其他外交形式有共同特点,但它的侧重点不是一个国家如何使用外交手段来落实其对外卫生政策,而是突出卫生领域的全球治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卫生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卫生外交在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目标方式上的干预和影响。在环境、规范、沟通方式、制度及协调性方面,全球卫生外交全面展现了外交转型的特点和未来外交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些新特点和外交发展方向,不仅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外交,而且对中国外交的理念和实践都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全球卫生治理 国际政治理论 外交学 外交转型 卫生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