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基督是目前世界基督会中普世化——多宗派联合最为超前的教会,因为曾经有着七十几个宗派的教会放弃了原有宗派的界限与宗派结构间的差异,联合成为今天"后宗派"的中国基督。可以说中国教会"后宗派"模式相对于现今普世教会合作运动致力于"求同存异"模式更加超前,因为在这一模式之中,宗派之间的差异和宗派的结构或隐或显仍然存在,却并非分开的;在上帝的道与圣礼中的崇拜中使得信仰的合一成为外在、可见的。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教会由于政治的压力而放弃了宗派。因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又强烈的,故而来不及发展与形成中国基督会后宗派身份的神学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基督的教会结构也是复杂而脆弱的。即便中国教会后宗派的模式对世界基督是一重要的贡献,也迫切需要神学的强化,从而拥有更加成熟的教会论,因为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本文认为正在呈现出来的后宗派主义如果与圣餐团契教会论——目前最具活力、占主导位置的普世基督合一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利于中国教会的巩固与发展。有一基本的共识,即教会的标志就是上帝纯正的道被宣讲、圣礼(洗礼与圣餐礼)得以正确施行。基督会最基本的信仰生活,那就是在一起崇拜,上帝的道的宣讲和圣餐中领受耶稣基督的宝血与身体,如此才使得团契成为现实。只要基督在这一点能够达至共识,信仰的多样性处境化表述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联合崇拜中,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研究圣经、早期教会一些教会论上分歧观点的基础之上,借此形成某些共同的神学表述。也许编写一本后宗派的教义问答,可以作为最基本阐述和教导共同信仰的依据。希望合宜的圣餐礼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教会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将强化中国教会作为真正普世�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后宗派” “三自” “联合礼拜” 合一中的教会 普世主义
  • 简介:基督要义》是约翰·加尔文的代表作,是基督新教神学经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尔文通过该书构建了新教神学思想体系,其核心观念是神和人、神性和人性。以神的特质和人的本质为前提,建立信仰与救赎关系;从人的二元性特点出发,提出“两个国度”即天国与尘世的观念,继而围绕这些观念,构建人与宇宙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神性 人性 信仰 救赎 两个国度
  • 简介:本文认为基督伦理是从信仰而来,并详细分析了基督伦理的圣经依据,借此阐发了基督伦理与道德构建的重要性,基督伦理与道德构建的作用与影响,基督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道德的构建
  • 简介:本文以当下社会转型中存在的诚信缺失,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物化,以及人对精神世界的淡漠为观察角度,尝试从《圣经》文本、信仰和处境三个层面思考基督伦理的内涵,并反思其作为维系人类"共在"与"秩序"的伦理之一,如何在当下社会发挥苏醒人心和灵性省思作用,且参与建立一个具尊严、包容、秩序、和谐的社会,彰显基督伦理在当下社会中的存在价值,见证基督对现世与终极的关切。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圣经》 信仰 处境
  • 简介:无论是儒家的还是基督的伦理体系都非常重视"诚"的伦理规范,前者的诚论主要变现为要把天道之"诚"内化为人道之"实"("信")1,后者的诚论集中体现为对于人格化的至上神——上帝的虔诚信仰。两种诚论体系之间既有相似的论证逻辑,从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情感要求上来看,基督的虔诚与儒家的诚信是相通的。同时,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这突出地表现在二者的强制性程度之上。在现阶段的社会诚信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基督的虔诚伦理,增强诚信建设的外在的强制力和助推力。

  • 标签: 儒家 基督教
  • 简介:明末清初,基督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与翻译文本,伊索寓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传入中国。伊索寓言虽然是古希腊多神信仰时代产生的讽刺寓言故事,但在欧洲,用伊索寓言证道的传统,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异教的雄辩家。在圣经新约中也能够找到耶稣鼓励使用比喻的依据。伊索寓言更是中世纪圣坛上频繁使用之喻道故事,在欧洲中古流传的伊索寓言集子超过两千种。

  • 标签: 伊索寓言 明末清初 中国化 基督教 文学 天主教传教士
  • 简介:引言近来学界、政界以及界纷纷提出基督中国化议题,笔者也愿就此题发表一些想法。所谓"基督中国化"其实并非某种新的提法,虽然此前并未明确打出此口号,但自从基督入华以来,"中国化"的历程就一直未有间断过。从某个角度来看唐朝景教,元朝也里可温,明清天主教以及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本色教会都可视为中国化的产物。虽然如此,"基督中国化"的提法也有与以往不同之处。许磊认为景教至明清天主教的"中国化"只表现在形式上的嫁接,并未达到"融"和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也里可温 至明 汉语神学 希伯来文 浙江神学院
  • 简介:光,在基督教教义里面有着非常神圣的意义,其含义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同样,在浩若烟海的基督美术作品中,光的含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光,既是上帝三个位格的象征,也是蜕变的象征、复活的象征、精神开启的象征,同时还是基督徒的象征,也是基督信仰的象征。要清楚无误地赏析众多的基督美术作品,就必须结合对《圣经》中教义的解读,逐一辨析其含义,才能深入解析。

  • 标签: 上帝 圣灵 蜕变 复活 基督徒
  • 简介:在《李尔王》中,人文主义思想与利己主义思潮同时存在,不同的思想理念带来不同的行为准则。利己主义者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社会道德和宗教禁忌,抛弃纲常伦理,疯狂追求欲望的满足。人文主义者则把善与基督的博爱结合起来,找到了医治社会的药方。他们的努力使人们看到了国家复兴、伦理道德得以重建的希望。

  • 标签: 人文主义思想 基督教精神 反叛 重建
  • 简介:作为一名较长时间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也是中国人和中国教会的一名真诚的朋友,我很愿意就"基督中国化"的这一概念谈谈其中的几个潜在的维度。这当然对于中国教会来说它是大有希望也是满有积极意义的。按照我所理解的,"中国化"这一命题是一个丰富的理念,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层面。我就此提出四方面。A.政治层面首先,"中国化"概念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层面。的确在起初,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平信徒 政治层面 耶稣基督 全球化问题 代祷
  • 简介:在《李尔王》中,国王既是正义的象征,又是法律的源泉,然而集土地与王权一身的英国国王在退位之际,内心最渴望的却是爱。无论是法律,还是正义,都必须以强力为基础和保障,但爱则必须摆脱强力或暴力的特征。法律与正义属于国家和社会范畴,而爱则存在于个体之间;法律必定以个体自我为起点和终点,爱却意味着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法律和正义均以相互性为前提,爱则必须超越自我,必须打破相互性和因果性的逻辑,因此爱与法律和正义之间始终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张力。

  • 标签: 《李尔王》 法律 正义
  • 简介:"三自原则"是上帝在中国教会的新作为,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新途径。"三自原则"对中国教会有其适切性和深化的必要性,在新的时代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这一原则。从"三自"到"三好"是中国教会探索建立基督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三自原则” “三自”到“三好” 深化
  • 简介:基督全国两会于2015年8月17日至1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教会防灾减灾研讨会,邀请美国基督会和美国联合基督会下属灾害应对机构的专家讲员,与中国教会同工分享有关灾害救助的经验和体会。

  • 标签: 基督教会 防灾减灾 贵阳市 两会 灾害救助 中国教会
  • 简介:2015年9月22日上午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隆重举行"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及中央、国家机关、江苏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国基督两会领导人、丁主教亲属及生前友好几百人参加了座谈会。大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突

  • 标签: 丁光训 基督教信仰 孙春兰 政协主席 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
  • 简介:本文以基督在近代东北朝鲜族社会的传播及其影响为中心,研究基督传入东北朝鲜社会的背景及其过程、当时的东北朝鲜社会及其基督情况以及分析反日人士组织、利用基督团体进行抗日革命斗争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朝鲜族 基督教 传播 影响
  • 简介:“更中国化”是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华东基督教育会通过自己组织调整、加深与华东教育界的联系、积极回应政府的认可诉求,引导华东基督教育走向国家教育系统。当“中国化”由理想变成现实时,尽管各方对于基督教育“中国化”的认识存有分歧,但木已成舟,华东基督教育会博弈空间有限,这是由中国入主导建构中国化教育体制的必然趋势。

  • 标签: 华东基督教教育会 基督教教育 中国化
  • 简介:各位领导、学者、同工同道在中国基督三自爱国运动发起65周年之际,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基督三自爱国运动的杰出领袖、深受全国信徒爱戴的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并举行基督中国化研讨会,特别有意义。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各有关方面人士约200人参加了这个座谈会。

  • 标签: 丁光训 政协主席 中共中央统战部 神学思想建设 全国政协 代祷
  • 简介:本文试图回到基督思想批判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从马克思家庭环境以及马克思青年时代在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活动出发,通过基督思想批判的视角,来重新反思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马克思基于无神论的立场,对基督思想的批判中。当然,这种关系缺少足够的直接的文本材料来直接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关系不存在,只是较为隐秘而已。如果从一个宏观的、系统的视角,不仅来审视马克思的著作体系,而且来审视黑格尔的著作体系,那么还是可以将其把握的。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基督教 思想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