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科2018-2020年收治的136例复杂腹腔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病例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分析了两组病人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炎症指标、组织灌注指标、病原学资料、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死亡组基础疾病多(高血压病78.30%、糖尿病52.50%、恶性肿瘤67.50%、慢性肾病76.70%、慢性心血管疾病85.80%);死亡组病原学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明显升高(81.7%),;死亡组手术时间较长及手术次数较多;死亡组的炎症指标(PCT、NLR)及组织灌注指标(乳酸)明显升高。结论 在复杂腹腔感染病人中,患者的基础状态会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时的手术干预,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恰当的器官功能支持等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复杂腹腔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复杂腹腔感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腹腔感染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其手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是复杂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部分耐药革兰阴性、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从而克服复杂腹腔感染病原菌对传统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三联抗菌新药Recarbrio,治疗成人复杂腹腔感染。该药物是在亚胺培南、等药物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种名为雷巴坦的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目的是为了应对亚胺培南耐药性不断增加的问题。本文对复杂腹腔感染相关研究现状、三联抗菌新药Recarbrio在复杂腹腔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复杂腹腔感染 Recarbrio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亚胺培南 雷巴坦
  • 简介:摘要大多数腹腔感染是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以产生腐臭味的分泌物或形成脓肿为特点。尽早实行感染源控制是治疗腹腔厌氧菌感染的关键环节,应优先采用对生理损伤小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遵循损伤控制原则。由于厌氧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长且结果不准确,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多为经验性,当明确厌氧菌感染后,应尽早行抗感染治疗,厄他培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一线的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可选择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加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在外科手术行感染源的控制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营养支持和抗休克的治疗不容忽视。近年来,厌氧菌耐药性明显增加,我国的耐药率要明显高于西方国家,需结合不同地区的厌氧菌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择抗厌氧菌药物。

  • 标签: 腹腔感染 厌氧菌感染 感染源控制
  • 简介:摘要感染源控制是腹腔感染治疗的核心,准确定位以及有效引流是控制感染源的要点和难点。笔者基于膜解剖理论及对腹腔感染状态下解剖结构异常的理解,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探索性提出腹腔感染分区概念,旨在引导判断并定位感染源,同时规划精准、安全的引流路径,以期提高腹腔感染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分区 膜解剖 膜间隙 解剖结构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多视频清创技术在复杂感染性胰腺坏死(CI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治疗的34例CIPN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视频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术中超声组、腹腔镜+胆道镜组、单纯腹腔镜组。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总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腹腔镜+术中超声组共有患者13例,年龄(56.4±13.4)岁;腹腔镜+胆道镜组7例,年龄(48.0±8.4)岁;单纯腹腔镜组14例,年龄(51.4±15.6)岁。腹腔镜+术中超声组、腹腔镜+胆道镜组及单纯腹腔镜组的手术次数分别为(2.2±1.1)次、(1.6±0.8)次、(2.9±1.4)次,其中腹腔镜+胆道镜组的手术次数小于单纯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中超声组、腹腔镜+胆道镜组及单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0.5±22.9)min、(65.7±19.9)min、(51.5±15.4)min,腹腔镜+术中超声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总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多视频清创技术可充分发挥各视频方式的优点,对改善CIPN患者疗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胰腺 腹腔镜检查 复杂感染性胰腺坏死 联合多视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入选患者均为复杂胆囊疾病,主要是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患者。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熟练的操作是复杂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只要方法恰当,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复杂胆囊疾病 胆囊三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复杂性与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72例,记为复杂组;同期选择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72例,记为非复杂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脓液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脓液量、手术时间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治疗 复杂性阑尾炎 非复杂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早期预警评分,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42例患者,分别采用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者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能力。结果以胃癌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为结局指标,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7,灵敏度93.1%,特异度93.3%;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24,灵敏度82.8%,特异度84.7%。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的预测能力优于改良预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06、315.479,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较好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感染 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1例,先后予多种药物治疗,仍反复发热。请临床药师会诊,根据用药史、药敏报告和细菌流调结果及患者综合情况,提出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 标签: 临床药师 肺部感染 绿脓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其效果分析。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我医院住院行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分析手术临床资料。结果178例患者均于入院12~72小时内手术,均获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手术时间48~150min,平均(76.3±7.4)min,术中出血90~250mL,平均(142.6±10.1)mL,腹腔引流管在引流量低于12mL/d,术后住院天数3~12d,平均(10.1±3.4)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腹腔干扰少,只有熟练掌握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相关技能,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复杂性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腹腔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对某院一例腹腔感染患者进行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分析治疗的合理性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达标因素。结果:治疗期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一直未达标。影响该患者首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有:分布容积改变,给药剂量低等。结论:在进行万古霉素的治疗时,需要考虑负荷剂量。加大剂量仍不达标,应尽早考虑更换其他抗菌药进行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

  • 标签: 复杂腹腔感染 治疗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开放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CUTI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诊治结果。结果39例(78%)例患者伴有糖尿病,14例(28%)患者伴有尿道结石,11例(22%)伴有前列腺增生,各1例(2%)伴有慢性肾炎与妊娠中期肾积水;而在中段尿培养中,以大肠埃希杆菌与为主,敏感药物主要包括了万古霉素、头孢曲松与丁胺卡那霉素等,经对症治疗与相应抗生素应用之后,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82%。结论仔细诊断临床CUTI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给予其相关实验室检验,以寻出造成该病症的复杂因素,进而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对有效控制CUTI病症起着关键性做用。

  • 标签: CUT 糖尿病 复杂因素
  • 简介:(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中医医院湖北咸宁437600)摘要目的研究复杂肝胆胰手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7月到2010年9月我院门诊住院30例高龄病人进行复杂肝胆胰手术后,采取氟康唑(注第一次用的剂量要加一倍)进行治疗,每天进行一次静脉注射,共治疗三天,直到真菌被清除掉。结果30例病人中28例痊愈,其中1例病人停药一个礼拜后感染复发,然后对其再治疗,6天后治愈。1例因感染真菌性败血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年龄大的肝胆胰病人手术后,如果出现引流液的颜色不正常,舌苔白斑厉害,体温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升高这些症状时,要马上对病人采集其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抗菌治疗,这也是保证高龄肝胆胰病人手术后治愈并发感染的根本所在。

  • 标签: 高龄肝胆胰疾病 术后 并发感染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 ~2016年 1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型将其分为复杂性阑尾炎(观察组)和非复杂性阑尾炎(对照组),每组 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腹腔脓液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感染率、肠梗阻的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腹腔脓液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感染率以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方面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复杂性 非复杂性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 100 例, 为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为实验 1 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为实验 2 组,各 50 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做出比较。 结果:实验 1 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实验 2 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实验 1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验 2 组,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复杂性阑尾炎 非复杂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