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换药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外科换药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患者采取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和心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8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换药疼痛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能够使焦虑、紧张的症状得到改善,降低疼痛干,提高身体舒适度。

  • 标签: 外科换药疼痛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科室为患者换药时采取综合护理方案的干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缓解效果的影响讨论。方法:从我院外科科室换药患者中抽选104例为对象,抽选时间为2021.3-2022.3,经随机数字表分组(对比组、讨论组),52例/组,对比组行常规干预,讨论组以此为基础再实施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疼痛评分及心理评分比较,讨论组评分低,对比组评分高,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讨论组低,对比组高,P<0.05。结论:临床为外科患者换药期间运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后,可以减小换药期间的疼痛程度,缓解负性心理。

  • 标签: 疼痛 综合护理干预 换药 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的124例门诊换药患者,并对其进行分组,各组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A组患者接受基础性的护理,B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综合情况,比如对于疼痛的敏感度、护理后的成效。结果:A组患者在进行换药时,对于疼痛的敏感度均低于B组,护理成效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B组。结论:有效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换药而带来的疼痛感,改善临床护理的效果,使医患关系更加的融洽,值得应用并推行。

  • 标签: 心理护理 门诊 换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之中对其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门诊换药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外科门诊 换药患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改善其疼痛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共计116例,时间范围介于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之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58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58例设为研究组则融入心理护理。比较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认可。

  • 标签: 外科门诊换药 心理护理 疼痛程度 满意度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外科门诊换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自身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92例外科门诊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于使用常规护理的46例患者归为常规组;另外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VAS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为97.83%,常规组满意度为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门诊换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拥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效果 外科门诊换药 心理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门诊换药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疼痛程度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外科门诊换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科换药 心理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门诊在换药时开展心理护理对于换药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方法:抽选本院外科门诊换药患者90例作为观察样本,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在门诊换药阶段,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不同换药护理措施的应用下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开展护理工作前,2组疼痛测评分值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展护理工作后,评测分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满意度问卷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疼痛程度,使之对门诊满意度有所提升。

  • 标签: 心理护理 外科门诊 换药 疼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换药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200例肛肠疾病术后接受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运用心理护理与疼痛护理相结合的术后换药方式,对照组单纯运用定期疼痛护理的术后换药方式,观察两组术后换药效果。结果试验组显效33例,有效62例,无效5例,各占组例约33%、62%和5%,总有效95例;占比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疼痛护理 肛肠疾病 术后换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化宣教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接收的168例患者,时间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可视化宣教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SAS)、疼痛(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化宣教护理可减轻其疼痛,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同时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外科门诊 换药 可视化宣教护理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化宣教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接收的168例患者,时间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可视化宣教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SAS)、疼痛(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可视化宣教护理可减轻其疼痛,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同时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外科门诊 换药 可视化宣教护理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化宣教护理应用于门诊外科换药患者焦虑及疼痛的改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80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病例抽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依据患者换药先后顺序及同期护理干预实施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40例为前期抽取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则结合常规护理展开可视化宣教,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展开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均采用(SAS)量表展开评分,护理前,组间焦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分值较对照组呈更低水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呈更低水平,差异显著(P

  • 标签: 可视化宣教 外科门诊 换药 焦虑评分 疼痛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7年8月8日-2018年8月15日内40名外科门诊小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护理干预前后经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效果。结果:对40名行外科门诊小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后,调查问卷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科门诊 换药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外科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额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于对照组在换药前后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实验组患者还采取心理护理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换药过程中和换药后的伤口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为70.0%,而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实验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换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降低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外科换药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乳腺脓肿患者伤口换药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乳腺脓肿病患102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A、B两组,各组均51例。所有病患都采取伤口湿性愈合原理对伤口进行处理,期间,A组实施常规护理同时辅以心理干预,B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伤口换药疼痛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SDS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的VAS评分为(25.97±5.18)分,明显比B组的(55.19±8.36)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04%,明显比B组的80.39%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SDS评分(31.15±2.24)分、SAS评分为(30.02±1.93)分,明显比B组的(49.73±3.26)分、(48.36±3.45)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乳腺脓肿患者进行伤口换药的过程当中,全面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对患者辅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其换药时的疼痛感,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伤口疼痛 乳腺脓肿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