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罪可以是一种行为、一种观念、一种心理亦或是一种评价,但究其普遍意义而言,为国家法律所描述为罪的行为似乎更容易被认知。这确实是罪的一种形式意义,但如果我们试图找到罪的实质意义甚至揭示出罪的本质,就需要全面分析罪的含义。通过对罪的观念演变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梳理,对认识和研究罪的本质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罪的形式概念 罪的实质概念 犯罪社会学派
  • 简介: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文学起于民间”的观念进行分析,可以展现此命题中包含的矛盾和裂缝,从而证明“文学史”的本质是一套现代知识话语的建构,思想启蒙、文化革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学的现代定义以及进化论的历史观是促成其诞生的三块基石。虽然今天的研究者正逐渐抛弃用意识形态的观念而倾向用审美价值作为评判文学的标准,但很少对构成文学史话语的全部基础进行彻底反思。所以与前人相比,我们只是将这套知识话语编织的更加圆熟,而并没有更加接近所谓文学发展的“真正”规律或者文学的“真实”面目。现存的文学史能够为理解文学发展提供一种视角,但同时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富的文学史实,因此有必要在文学史研究中对这门学科本身抱着清醒的反省精神,寻找理解文学史的多元视角。

  • 标签: 文学史 文学起源 民间 话语
  • 简介:大学诞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知识需求与职业分工。在大学形成的过程中,既有必然的一元决定因素,也存在偶然的多维影响因素。必然因素赋予了大学传承至今的主体功能,偶然因素则促成了大学组织的多种形态。大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各种知识诉求作出回应,为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提供最广泛的智力支持,通过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将国家诉求、市场需要和个体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国大学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史为鉴,结合社会生产的链式体系,根据人们生活的多重需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地构建多元立体的现代大学体系。

  • 标签: 唯物史观 大学起源 中国大学体系 大学使命 知识担当 智力支持
  • 简介:阈限性概念源自民俗学人类文化礼仪研究,经法国民俗学家阿诺尔德·范热内普提出基本范式(分隔-过渡-聚合)到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扩展其内涵(分隔-阈限-交融)并进行深入阐释,阈限性在引入文学等研究领域时有了更为广阔的研究张力与研究指向。文学阈限性研究即是在跨学科视域下分析阈限理论来源的"交叉节点",探讨理论渊源与主要依据,指出文学实践不同侧面中具有的临界、异质、矛盾,混杂与交融等"居间"阈限表征对于再现文学主题所具有的潜在意义。

  • 标签: 文学阈限性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 维克多·特纳
  • 简介:中国美学起于“美”字。美是在上古仪式的整体活动中产生的,因此,美的整体性体现在“禮”字上。“禮”字由四部分构成,即后起的“示”和原有的“王王”、“豆”、“,豈”。这四部分正好体现了上古之礼的四大结构:“示”与仪式地点相关,“王王”与玉相关,“豆”与盛食器皿相关,“豈”与仪式中的音乐有关。这四大体系产生了上古美学的八大重要观念:象、味、玉、文、中、和、观、乐。

  • 标签: 美学 起源
  • 简介:本论文通过对维吾尔木卡姆的族谱学的起源,并对它们起源的各种说法进行了试论和深入分析,并提出要不断提高维吾尔木卡姆教育意义作用的要求。

  • 标签: 维吾尔 起源 谱学 中国 教育意义
  • 简介:摘要:日常语言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用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语用学的哲学起的深入探索,发现语言学与语用学具有共同的哲学根源,因此,在探讨意义的概念以及界定两者的边界时,都必须结合这一哲学背景来进行深入的思考。互相补充是意义研究的基础,它不仅是当前的重要特征,而且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语用学 语义学 语言哲学 语言转向
  • 简介:16世纪至17世纪兴起的国家理性并非反基督教、反理性、反良心的世俗产物,相反,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政治神学的延续和发展,其神学起有三。第一,古老的基督教神学将人的理性和良心视为上帝理性和上帝旨意的接受者,并区分了正确理性(正确良心)与错误理性(错误良心),从而,前者被视为上帝化身。第二,基于古老的神学喻意"基督神秘身体",中世纪先后将教会和国家比喻为人体,其中,基督、教皇和世俗君主相继被视为头部,而主教、信众和臣民被视为手足,手足必须服从头部甚至为其牺牲。第三,神学中"混合人格"和"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二分法,构成了中世纪"公共理性和私人理性"、"公共良心和私人良心"之区分的基础,而公共良心、公共理性优于私人良心、私人理性。正是以上述三个神学政治传统为依赖路径,集国家理性理论之大成者霍布斯,一方面将私人良心斥为错误良心、将私人理性斥为错误理性;另一方面将公共理性、公共良心等同于正确理性或正确良心,进而将其置换为国王或议会的理性,从而,在欧洲大陆被诟病的国家理性才达至近乎完美、精致的巅峰状态。

  • 标签: 理性 良心 国家理性 神学政治 霍布斯
  • 简介:现代科学的源头之一是希腊艺术。希腊悲剧中"人生活动的秩序"必然性是"自然秩序"必然性的反映。希腊悲剧体现了科学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必然性。在认识论上,希腊艺术持模仿论,其"美智同一"说在美与知识之间架起了桥梁,为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模仿论所倡导的美学形式主义及其"数"的研究为自然知识的量化提供了数学基础。此外,希腊民主制度所孕育的论辩精神促使人们对知识的有效性、合法性采取反思的态度,这种怀疑精神对科学的发展极为重要。正因为如此,可以断言"现代科学起于希腊"。

  • 标签: 艺术 科学 必然性 模仿说
  • 简介:教师薪俸制度是中世纪大学留给后世大学的制度性遗产之一。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基于优质师资的竞争,产生了大学教师薪俸制度。伴随着大学的发展,教师薪俸制度逐渐完善,大学教师职业正式确立。教师薪俸制度影响了大学的历史发展,成为后世现代大学制度的组织基础和精神源泉。

  • 标签: 中世纪大学 大学教师 教师薪俸制
  • 简介:柄谷行人的《哲学的起源》以交换样式为视角来理解前近代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认定伊奥尼亚的建城原则来自城邦诸个体间的契约和同意。在柄氏看来,伊奥尼亚社会之所以如此超前和逾越常规,缘于移民的属性使得个体之间的关系自由而平等,正是这种无支配的Isonomia土壤使得伊奥尼亚哲学得以萌生,哲学开始发端。以伊奥尼亚的社会结构和致思取向为原点,柄谷行人认为古希腊哲学的内部包含亚里士多德与伊奥尼亚、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双重对立,正是借由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中介,可贵的自然哲学探索开始转向唯理论哲学,并在基督教的佑助下彻底掩盖伊奥尼亚的思想锋芒。柄谷行人的作品文笔晓畅,逻辑一贯,深入浅出,然而,就其根底而言,它不过是在尼采的柏拉图主义批判和近代美国式自由民主制信仰的预设前提下,借助修正后的马克思主义框架粗暴解构古希腊哲学的尝试,其外在于哲学逻辑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和缺乏文本依据的呓语意淫,与其说是来自灵感的爆发,不如说是无原则底线的错置想象。

  • 标签: 柄谷行人 古希腊哲学 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回溯现代大学教育的起源,回顾在现代大学教育诞生的原点的教育内容,并对比东方传统教育的诉求,试图从教育的历史形态中去寻找通识教育的渊源因子。并通过近百年来教育在专业与通识之间的波荡,来寻找面对当下全球化,专业逐渐融合的新时代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

  • 标签: 大学起源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 简介:在自然界或是社会领域,事物的发展大都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般说来,事物自发的变化是由事物的内因所引起的,自发成分正是自觉的萌芽状态。同样的,世界最早大学的诞生,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出现了对人才的需要,于是大学就应时而生。我们研究大学起源,目的是考察大学产生的背景,探讨早期大学的特征,比较中西早期大学的差异,并进而总结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经验。

  • 标签: 大学起源 西方教育 中国大学 教育精髓
  • 简介:我国学界对我国现代大学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3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现代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将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共同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双重起源。为了全面认识我国的“太学”、“大学”和“书院”,本文试图全面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给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回答。

  • 标签: 我国现代大学 太学 书院 起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题目。人们常常把题目说成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可见题目对文章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标题。读读这些标题,仔细品味揣摩,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起题的方法。课文引路写什么就叫什么第一类题目,可以这样形容:写什么就叫什么。意思是说文章内容写的是什么,题目就叫什么。这样的题目简洁明了,开门见山。

  • 标签: 学起题 课文学起 跟着课文
  • 简介:北京22家市属医院要取消现场挂号,对于普通患者来说,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学会预约挂号的各种技能,这样既不用摸黑早起,也不用费力排队,足不出户就能先把号挂上。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预约挂号方法:1.先登录网上预约挂号统一平台www.bjguahao.gov.cn,首次预约挂号须进行在线实名制注册,通过注册账号登录,进入预约挂号流程。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开始预约挂号。

  • 标签: 网上预约 挂号 注册用户 北京市 www 登录
  • 简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以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为例进行分析。一、促进思考和体验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其积极思考。

  • 标签: 生活经验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