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血管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和微血管的风险不但依赖于控制高血糖,还依赖于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对血糖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以了解控制是否达标,并根据控制目标调整治疗。

  • 标签: 非糖尿病者 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疾病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修复机制,并探讨其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治疗前景。

  • 标签: 肾移植 血管 内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是3个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是各种心血管最严重的不良后果。高血压被公认为临床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人类的最大杀手,其既可独立、又可放大其他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从危险因素到临床心血管事件链,血管是其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而其外在表现主要为动脉僵硬度增加。

  • 标签: 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 血管病变 动脉僵硬度 动脉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指标的变化与其血管做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NGT(糖耐量正常)组、IGT(糖耐量受损)组、T2DM(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每组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连续监测3天动态血糖,对患者MBG(平均的血糖水平)、MAGE(日内血糖平均的波动幅度)及其MODD(日间平均血糖的绝对差)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IMT(两侧颈动脉其内膜的中层厚度)与内膜的连续性以及AS(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积分等相关指标进行B超观察。结果与NGT组进行比较,IGT组和T2DM组的高血压与冠心病以及卒中的发生率均逐渐增高,并且后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NGT组与IGT组以及T2DM组,其IMT与AS积分等相关指标呈递增趋势,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动态血糖的监测结果提示,IGT组与T2DM组其血糖波动的幅度较NGT组增大明显,而T2DM组则最为明显。经多元分析后发现,As积分和平均的IMT与MAGE呈正相关。结论波动性的高血糖和AS呈密切相关,而血糖其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血管的危险性高。患者血糖稳态的受损则可能是其血管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糖指标变化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血管的关系。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情况,同时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研究对象分组:非糖尿病组为对照组(A组,28例);单纯糖尿病组(B组,30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组(C组,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组,30例)。结果①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1.34±0.58mg/L)最低,a-PWV值(9.20±1.91m/s)和CIM了值(0.96±0.19mm)最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01),按照由D组到A组的顺序血浆脂联素水平依次升高,a-PWV和CIM了值依次降低,除B组和A组两组间CIM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267)外,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浆脂联素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a-PWV和CIM了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两者呈显着负相关。③将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浆脂联素水平的25%、50%和75%百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分为四组後发现,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降低,a-PWV和CIMT逐步增高,且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随着血管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并且血管功能改变(顺应性)比结构改变(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或粥样斑块形成)较早出现。②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a-PWV和CIMT的增加呈负相关,并且是影响a—PWV和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脂联素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决定了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任务,降低血糖可消除高血糖症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微血管并发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后必须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部分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具有降糖外改善和延缓ASCVD、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糖尿病 降糖药 大血管病变
  • 简介:随着对脑血管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核磁共振成像各项检测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脑小血管(SVD)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SVD是隐匿性渐进发展的,所以以往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血管性认知损害和痴呆与SVD有着密切的关系,SVD的后期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本文就SVD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病变 血管性认知损害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心脑血管疾病有许多早期表现,值得老年人注意:①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活动时加重。②心前区疼痛或左肩部放射性发木发痛。③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④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⑤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 标签: 老年人 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 胸闷气喘 心前区疼痛 早期症状
  • 简介:糖尿病血管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 标签: 氧化应激 多元醇通路 非酶糖基化PKC 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与无脑血管患者之间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与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33例为观察组,无脑血管患者6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是否存在脑血管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存在颈动脉斑块者为66.17%(88/133),多于对照组的42.42%(28/66),且观察组中颈部血管严重程度更重,观察组颈动脉内膜毛糙者为24.81%(33/133),无病变者为9.02%(12/133),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毛糙者为33.33%(22/66),无病变者24.24%(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P=0.030)。观察组中存在下肢动脉斑块者为72.93%(97/133),多于对照组的42.42%(28/66),且观察组中下肢血管严重程度更重,观察组下肢动脉内膜毛糙者为22.56%(30/133),无病变者为4.51%(6/133),对照组下肢动脉内膜毛糙者为33.33%(22/66),无病变者24.24%(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下肢血管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098(1.051~1.146)、1.240(1.015~1.515)、3.802(1.094~13.212)。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其外周血管更严重;高龄、血糖控制欠佳及下肢血管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且下肢血管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脑梗死 外周血管疾病 颈动脉疾病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T2DM(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的风险和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T2DM伴有血管的患者一共有726例,对726例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与T2DM伴有血管有关的是年龄、病程以及体重指数(BMI)。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病程(OR=6.254,9%CI2.863-12.571,P<0.05);年龄与体重指数在T2DM伴有血管当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T2DM伴有血管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病程以及体重指数,年龄在56岁以上,病程在10年以上的病人应该重点进行监测以及干预,以免出现血管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风险 交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血管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99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19个变量。采用分类树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性的交互作用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单纯T2DM无并发症的患者595例,T2DM合并血管754例。建立分类树模型,包括3层,7个结点,4个终末节点,筛选出年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病程、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TC/HDL、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共8个危险因素。而与2型糖尿病血管关联最密切的是年龄、病程和BMI。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病程(OR=6.215,95%CI:2.867~13.476,P〈0.001)、年龄与BMI(OR=2.484,95%CI:1.465~4.212,P=0.001)在2型糖尿病进展血管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年龄、病程和BMI相互作用是T2DM合并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超过56岁,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应重点监测和干预,以防止血管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血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总体负担与颅内血管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5年度 -2018年度,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 100例 (颅内血管 )、对照组 100例 (无颅内血管 ),分析患者脑小血管总体负担情况。 结果:观察组脑小血管总体负担评分(3.21±0.25)分高于对照组脑小血管总体负担评分( 1.23±0.45)分( P< 0.05)。将观察组患者根据颅内狭窄程度分为三组,而不同狭窄程度的脑小血管总体负担评分具有显著差异,由此提示其与脑小血管总体负担评分具有密切相关性( 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总体负担和颅内血管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其具有多项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 颅内大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引发急腹症的CT诊断,提高血管原发病灶的诊断,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从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炎患者100例,将100例确诊为急腹症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急腹症患者进行CT检查,在检查后观察引起急腹症的原因,总结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表1结果显示,在经临床初步诊断中,其中40例急性炎症;9例消化道穿孔;肠梗阻12例;肠套叠6例;胆管结石7例;泌尿系结石12例;外伤10例;血管4例;随后经多排螺旋CT检查后,40例急性炎症;9例消化道穿孔;肠梗阻10例;肠套叠5例;胆管结石7例;泌尿系结石11例;外伤10例;血管8例,尤其是血管的患者中,4例(4.00%)增加到8例(8.0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各种急腹症CT检查后,清晰显露患者全身情况,对血管导致急腹症提供有力证据,并在经CT检查后可给予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进行治疗,增加治疗疗效。

  • 标签: 急腹症 血管病变 多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息肉状脉络膜血管(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常见于亚洲人群的视网膜疾病,眼底镜下表现为橘红色结节性病变,可合并有浆液性或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下出血。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是其临床诊断金标准,OCT及OCTA等技术的兴起提供了PCV诊断的新思路,OCT能清晰地分层显示异常分支血管网(branching vascular network,BVN)所在层面,且因其无创性及便捷性为随访带来极大便利,临床也针对PCV的OCT特征制定了诊断标准。PCV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VEGF、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治疗方案,其中以抗VEGF或联合PDT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为规范PCV诊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03-110)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断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