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价医疗器械极性及非极性可沥滤物同时接触人体时产生重复接触全身毒性的可能性,该研究设计了大鼠胃肠外双途径接触试验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组和胃肠外双途径接触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腹腔注射玉米油)。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观察,每周称重。14d后,取血进行临床病理检测、大体病理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双途径接触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毒性相关性改变。结果表明该试验法能够使大鼠同时充分接触极性及非极性浸提介质又不引起不良病理反应。

  • 标签: 医疗器械 大鼠重复接触全身毒性试验 胃肠外双途径接触法 浸提液注射法 非极性浸提液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给予葛根麻黄颗粒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及严重程度.方法:80g/kg、40g/kg、20g/kg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测试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80g/kg剂量时使大鼠进食量及体重减少,血红蛋白降低,40g/kg和20g/kg剂量时对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葛根麻黄颗粒在80g/kg剂量时可引起大鼠食量减少,体重减轻及血红蛋白降低等轻度毒性作用.葛根麻黄颗粒对大鼠的安全剂量为40g/kg.

  • 标签: 葛根麻黄颗粒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水苏糖(Stachyose)是功能性低聚糖家族的一个新成员,自然界中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它是天然存在的四糖[1],由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构成,分子式C24H42O31,分子量666.59。与该糖结构相类似的有比水苏糖少1个半乳糖基的棉子糖(三糖)和多1个半乳糖基的毛蕊花糖(五糖),均为低聚半乳糖。

  • 标签: 水苏糖 大鼠 亚慢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溶血性和短期全身毒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由试验材料所引起的新鲜抗凝兔血细胞红细胞溶解和游离血红蛋白程度。经口途径给服试验材料混悬液,连续给服7d,进行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计算及病理学变化检测。结果: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溶血率小于5%,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各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未见实验组动物各重要脏器出现病理学变化。结论: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在急性溶血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根据毒性评定标准判定为无短期全身毒性

  • 标签: 氧化铝 牙科陶瓷 溶血性能 毒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苍耳子水提物对正常大鼠重复给药的肝毒性效应并探讨其毒性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苍耳子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1.67g生药/kg、5.01g生药/kg、16.70g生药/kg),每组32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30d,各组分别于第3d、10d、20d、30d四个流动时间点的同一时间段每次每组处理8只动物。检测血清肝毒性传统生物标志物及敏感生物标志物,并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各药物组大鼠血清肝毒性传统生物标志物AST、ALT、ALP、TBIL在实验期内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而苍耳子16.70g生药/kg组动物血清肝毒性敏感生物标志物GLDH、ArgⅠ、α-GST自第10d起明显升高;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苍耳子16.70g生药/kg组动物肝组织自第10d开始发生线粒体或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轻微改变,肝细胞发生脂肪变。结论:苍耳子水提物重复给药后确可引起动物正常肝脏的轻微损伤,早期可观察到血清肝毒性敏感生物标志物和肝脏超微结构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其肝损伤机制可能与肝脏脂质过氧化应激相关。

  • 标签: 苍耳子 水提物 肝毒性 生物标志物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研究SD大鼠连续静脉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3周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190只,雌性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市售对照80mg·kg-1组、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80、20、5mg·kg-1组及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各剂量毒代卫星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3周,停药恢复4周。试验期间,全部动物每周称量体重和摄食量,给药13周及停药恢复4周时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剖检摘取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卫星组动物分别于首次和末次给药后颈静脉采血进行毒代动力学检测。结果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80、20mg·kg-1剂量下可导致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步态不稳、俯卧不动等症状,血液中RBC、HGB、HCT含量降低、甲状腺出现小滤泡形成增多,停药4周后血液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但甲状腺病理学改变未能完全恢复。结论重复静脉注射给予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80、20mg·kg-1剂量下可导致SD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可逆性改变、甲状腺病理改变。

  • 标签: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 重复给药毒性 毒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兰索拉唑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用兰索拉唑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大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200.0mg/kg、180.0mg/kg、162.0mg/kg、145.8mg/kg、131.2mg/kg和对照组。200.0mg/kg组死亡率为90%;180.0mg/kg组死亡率为50%;162.0mg/kg组死亡率为30%;145.8mg/kg组死亡率为10%。131.2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大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174.8mg/kg,95%可信区间为165.2-184.9。

  • 标签: 注射用兰索拉唑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口鼻式急性吸入染毒方法,对霜霉威原药的急性毒性特征以及剂量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急性吸入毒性分级。方法:使用HRH-MNE3026口鼻式动式吸入设备可发生供试品气溶胶的最高稳定浓度为2.2mg/L,将2.2mg/L作为起始浓度,使用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持续4小时染毒,在染毒期间,将纯净水作为吸收液,通过撞击吸收法,采集供试品气溶胶,将其作为检验样品,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供试品吸收液的浓度,使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采样测定供试品气溶胶的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以及几何标准差,通过对染毒设备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持续性检测,临床观察染毒期间和染毒后14d的大鼠情况,称量染毒之前、染毒当天以及染毒后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的体重,在观察期结束之后,解剖所有大鼠。结果:经过测定,染毒供试品的平均浓度为(1.97±0.09)mg/L,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28μm-0.30μm之间,几何标准差在1.31-1.85之间,染毒设备中的平均温度为(24.03±0.45)℃,相对湿度为(40.56±1.15)%,氧气的浓度为(21.6±0.2)%,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20±0.004)%,以上结果对于染毒系统的要求和所参照的指导原则均相符。在试验期间,20只大鼠没有死亡或者处于濒死状态,也没有发现大鼠出现呼吸障碍等异常情况,染毒之后,所有的大鼠的活跃度明显降低,并伴随用力呼吸、呼吸音异常、鼻周、眼周、口角出现红色的分泌物,在观察期结束之前,所有大鼠开始恢复正常。试验期间,在染毒3天时,大鼠的体重出现连续性降低,但是,在染毒第7天时,体重开始逐渐增加。通过解剖大鼠,也没有发现有肉眼可见的病变情况。结论:霜霉威原药对于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要大于1.97mg/L,根据标准,可以将霜霉威原药的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划到第四类别。

  • 标签: 霜霉威原药 大鼠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危害类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大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250.0mg/kg、225.0mg/kg、202.5mg/kg、182.3mg/kg、164.0mg/kg和对照组。250.0mg/kg组死亡率为80%;225.0mg/kg组死亡率为60%;202.5mg/kg组死亡率为20%;182.3mg/kg组死亡率为10%;164.0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结论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大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21.5mg/kg,95%可信区间为208.7-235.1。

  • 标签: 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摘 要:  目的:评价决明子醇提物长期食用的安全性。  方法:以1.33g/kg、2.67g/kg、4.00g/kg三个剂量的决明子醇提物对雌性和雄性大鼠进行90天的重复口服给药,动物单笼喂养,结束后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的生长情况,检测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结果:决明子醇提物三个剂量组雌雄大鼠的体重、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脏体比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受试物引起的中毒性损伤改变。 结论:重复口服给予决明子醇提物对大鼠无明显副作用,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受试物有害作用剂量为4.00g/kg,决明子醇提物是相对安全的。

  • 标签: 决明子醇提物   90天经口喂养   长期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plate的长期毒性作用。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和溶媒对照组。每周给药三次,连续给药四周,恢复期四周,观察给药期间大鼠状况。分别于停药期、恢复期各剖杀一半大鼠,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免疫学等指标检测,称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中、高剂量动物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有显著异常,停药后各指标恢复或有恢复趋势。结论Nplate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但毒性变化具有可逆性,临床使用时需注意毒性靶器官的毒副作用并控制剂量。

  • 标签: Nplate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身照射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辐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初步验证。筛选研究中,大鼠50只(发现集),用60Co γ射线对大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0、1、2、3、5、8 Gy;验证研究中,大鼠25只(验证集),照射剂量为0、0.5、2.5、4、6 Gy。照射后4 h采集外周血液,分离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测定辐射差异代谢物浓度,用代谢物组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特定剂量进行分类。结果共筛选出8个血浆辐射差异代谢物,其中4个(胞嘧啶、己酰基肉碱、十八碳二烯酰基肉碱及棕榈酰基肉碱)在受照后发生上调,变化趋势与验证集一致,区分特定剂量样本曲线下面积(AUC)>0.75。将上述4个代谢物进行组合后,区分0 Gy与>0 Gy、<2 Gy与≥2 Gy、<5 Gy与≥5 Gy样本的AUC值分别为0.96、1和0.94。结论大鼠受到全身照射后4 h,血浆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共鉴定出8个辐射差异代谢物,其中胞嘧啶、己酰基肉碱、十八碳二烯酰基肉碱及棕榈酰基肉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组合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有可能成为特定剂量分类的辐射敏感标志物。

  • 标签: 代谢组学 电离辐射 生物标志物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代谢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急性重复创伤性脑损伤(rTBI)分级动物模型。方法63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单次撞击和重复撞击组,按撞击气压将撞击组又分为0.2 MPa、0.3 MPa、0.4 MPa三个亚组,空白对照组及各亚组均为9只。单次撞击组麻醉后仅撞击顶部1次,重复撞击组1 min内以相同气压撞击顶部2次。比较大鼠伤后昏迷时间;伤后1 h进行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mNSS);6 h观察脑MRI T2WI异常信号影;对脑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对脑损伤程度进行简明损伤定级(AIS)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重复撞击0.3 MPa亚组昏迷时间为(35.1±18.6)min,高于单次撞击0.3 MPa亚组[(12.8±6.0)min](P<0.05)。(2)重复撞击0.2 MPa亚组mNSS评分[3(2.5,3.0)分]高于单次撞击0.2 MPa亚组[2(1.5,2.0)分];重复撞击0.3 MPa亚组mNSS评分[9(8.0,10.0)分]高于单次撞击0.3 MPa亚组[4(3.5,4.0)分];重复撞击0.4 MPa亚组mNSS评分[10(10.0,10.0)分]高于单次撞击0.4 MPa亚组[9(9.0,10.0)分](P均<0.05)。(3)伤后6 h大鼠脑MRI显示,单次撞击0.3 MPa亚组损伤局限于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双侧侧脑室;0.4 MPa亚组可见双侧运动皮层、扣带回、胼胝体等实质损伤。重复撞击0.3 MPa亚组双侧运动皮层、扣带回、胼胝体、外囊等区域出现灶状损伤;0.4 MPa亚组运动皮层、扣带回、胼胝体等出现大片状实质损伤。(4)伤后大体病理显示,单次撞击0.3 MPa亚组: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局限性出血;单次撞击0.4 MPa亚组:广泛性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及额顶部血肿,额顶叶片状脑挫伤;重复撞击0.3 MPa亚组:广泛性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血肿,额叶片状脑挫伤;重复撞击0.4 MPa亚组:弥漫性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顶部血肿及大片状脑挫伤。(5)重复撞击0.3 MPa亚组AIS评分[3(3.0,3.8)分]高于单次撞击0.3 MPa亚组[2(2.0,2.0)分];重复撞击0.4 MPa亚组[4(4.0,5.0)分]高于单次撞击0.4 MPa亚组[3(3.0,3.0)分](P均<0.05)。(6)单次撞击0.3 MPa亚组蛛网膜红细胞聚集,顶叶部分神经细胞呈水肿、坏死;0.4 MPa亚组蛛网膜及侧脑室大量红细胞聚集,额顶叶大量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神经纤维断裂,神经胶质细胞肿胀。重复撞击0.3 MPa亚组蛛网膜及侧脑室红细胞聚集,顶叶大部分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神经纤维断裂,神经胶质细胞肿胀;0.4 MPa亚组蛛网膜及侧脑室见红细胞大量聚集,脑表面弥漫性神经元损伤表现,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神经细胞大量水肿、坏死,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急性rTBI动物模型,其TBI损伤形态更多样,损伤谱更广,可为道路交通事故中rTBI生物力学和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可复制的损伤模型。

  • 标签: 脑损伤 事故,交通 神经行为学表现 病理学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一类新药尖吻蝮蛇凝血酶对大鼠生殖功能的毒性或干扰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一类新药尖吻蝮蛇凝血酶进行大鼠围产期生殖毒性试验:雌鼠从妊娠第15日至F1代大鼠离乳(出生后第21日)经静脉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凝血酶(0.1、0.2、0.4U·kg~(-1))。结果未发现尖吻蝮蛇凝血酶对雌鼠妊娠、哺乳以及胚胎和F1代大鼠生长发育有明显毒性和干扰作用。结论尖吻蝮蛇凝血酶对围产期大鼠无生殖毒性,其大鼠围产期生殖毒性试验的安全剂量为0.4U·kg~(-1)。

  • 标签: 尖吻蝮蛇凝血酶 SD大鼠 围产期 生殖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敷胸膏对幼龄大鼠的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将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敷胸膏高面积组、敷胸膏中面积组、敷胸膏低面积组、赋形剂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每天贴敷1次,每次15分钟,连续观察14天;慢性毒性实验将幼龄大鼠随机分为高面积组、赋形剂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每天贴敷1次,每次接触6小时,连续观察28天。每日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做肝功能检测并对大鼠各组织器官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各给药组大鼠均无死亡且无病理改变。肝功检及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敷胸膏临床上无明显毒性,安全有效。

  • 标签: 敷胸膏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外敷
  • 简介:目的:观察安神补脑液长期灌胃给药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提供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程度,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以评价安神补脑液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为拟定临床试验剂量及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神补脑液低、中、高剂量组(2.5、5、10mL/kg)和溶剂对照组(灌服同容积蒸馏水2mL/100g),每组60只,雌雄各半,每天给药1次,每周给药6d,连续26周。观察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摄食量,并分别于给药第13、26周末及四周恢复期结束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各项指标检测及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长期连续灌胃给予安神补脑液,对动物一般状态、行为活动和外观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各剂量组的摄食量、体重、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给药3个月、6个月对动物各脏器组织位置、重量和脏器系数无不良影响,但部分脏器重量有所增加,各组动物脏器系数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安神补脑液高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异常病理改变和毒性改变,恢复期停药后未见延迟性毒性,因此,中、低剂量组动物各脏器组织无需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论安神补脑液长期用药对大鼠未见明确的毒性反应,停药后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预期拟定的临床用药量为安全剂量。

  • 标签: 安神补脑液 长期毒性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