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博州地区2005~2018年春季四个测站同时出现大风天气的资料分析,找出了当地大风一些气候特征,对博州春季大风天气环流形式进行简单分型,总结造成博州大风天气的重要特征。

  • 标签: 春季大风 特征 演变类型
  • 简介:摘要:收集果洛州近十年(2010-2019)夏季(5-9月)强对流个例,对个例中各类资料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资料、高空、卫星云图)、达日站的探空资料,归类各类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参数特征。果洛地区各类强对流天气环流型以副高边缘型为主,5月雷暴大风出现最多,8月短强和冰雹出现最多。探空数据显示在不同强对流天气类型下,有明显的指示:短时强降水出现时500hPa温度露点差最小为2~5℃,冰雹数值在中间为3~7℃,雷暴大风最大在6~11℃之间。0℃和-20℃层高度来看,短时强降水出现时0℃和-20℃层高度最高,冰雹数值次之,雷暴大风数值最低。

  • 标签: 强对流  果洛地区  环流背景  影响因子
  • 简介:根据2000-2013年华北地区7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雾、霾日数资料挑选出华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现象站数较多的40个样本,再利用这些样本同期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位势高度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发生雾或霾天气时的近地面环流形势可分别分为4类和5类。聚类结果揭示了雾和霾发生时大气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型特征,只有弱高压型为雾、霾发生时的共有型,湿度场和冷暖平流输送在雾和霾天气发生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天中存在雾、霾天气转换及同一时刻雾、霾共存的现象,本文也分析了这两种情形的环流形势特征,解释了其成因。

  • 标签: 环流形势 聚类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在河套地区发生的寒潮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寒潮爆发前期,500hPa系统,蒙古西部的冷中心强度≥-32℃,且温度场滞后于高度场,为冷空气爆发南下提供了最基本条件;700hPa河套地区及上游≥16m·s^-1的西北风急流基本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交角≥45°且10个纬距内有4条及以上等温线的密集区;850hPa河套地区有≥16℃的暖中心,高空槽前后的西北风速≥18m·s^-1,温度线与高度线的夹角〉45°;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寒潮爆发的前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轴线接近南北向,且冷高压中心强度≥1040hPa,3h变压≥3hPa。

  • 标签: 寒潮 冷平流 蒙古气旋 冷高压 垂直速度
  • 简介:通过对闽东地区近10年历史资料的分析与总结,研究降雪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影响系统,诊断各物理量条件的变化.利用自动站实况资料、6h间隔的NCEP1°×1°再分析资料,采用GRADS作图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研究降雪天气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温度层结等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闽东降雪发生在东亚稳定的纬向环流形势背景下,北半球上游,强大的经向环流和阻塞高压使中纬度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纬向环流得以维持.700hPa低层切变和低涡东移有利于冷暖空气的交汇,使得暖湿气流沿冷空气垫抬升凝结,850hPa低空急流形成较强的水汽通道和能量通道.散度场和涡度场的垂直结构变化对降雪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且两者的斜压性与冷空气的入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温度层结是降水相态转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低层逆温是产生降雪较有利的条件.

  • 标签: 冷空气 低空急流 散度场 涡度场 水汽通量辐合 温度层结
  • 简介:1998年4月14~19日蒙古和我国北方连续发生2次强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减弱后的浮尘随高空西风急流东移,跨越黄海到达韩国南部。通过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发生于纬向环流中的沙尘暴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蒙古西部热低压和地面冷锋。

  • 标签: 沙尘暴 大尺度 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暴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越来月大,雷暴灾害预警与防御问题已涉及到各行各业。因此,加强对雷暴天气环流特征的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措勤县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措勤县 汛末 雷暴天气 环流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117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内蒙古的高温天气年日数有增长趋势,高温酷暑的影响在增强;内蒙古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日的14—17时,气温日较差大,多为干热天气。通过对内蒙古较大范围的64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4个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天气 观测数据 气候学特征 环流类型
  • 简介:分析1998年陕西暴雨天气气候特点,指出:暴雨相对集中,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突发暴雨多,是1998年陕西暴雨天气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能谱方法,分析了产生大范围暴雨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得到了对中期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结果。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能谱分析
  • 简介:对云南省2008年10月24~11月6日严重连阴雨天气环流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强、位置偏西、槽前西南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都有利于水汽向云南输送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受槽前西南气流、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在整个连阴雨期间对流层低层都有充足的水汽,连阴雨前期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2个通道的汇合,而连阴雨后期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整个连阴雨期间云南全省或大部均处于水汽辐合区内,区域性强降雨出现在水汽通量散度〈-32×10^-7g·(hPa·s)^-1·cm^-2的区域。

  • 标签: 连阴雨 环流特征 水汽分析
  • 简介:案例概述一、学习目标的确定这部分知识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框题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的学习目标二、教学设计1.采用的是翻转课堂教学2.自学质疑阶段设置任务目标一能够绘制热力环流图,比较不同地点气压值的高低,说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再小跨度,密集设问,从学生学习思维进阶的角度设问帮助学生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

  • 标签: 热力环流
  • 简介:英国人的谈话避免不了谈论天气,本文探讨了英国人天气谈话的相互规则、语境规则、同意规则、分级规则、雪及适度规则、天气是家庭一份子的规则、海上天气预报的习规,并从这些规则中进一步了解英国人的作风。

  • 标签: 天气 谈话 规则 英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t’ssnowing,it'scoldit’swindy…这是我们用英语表达天气的方法。但是你知道怎么读这些词吗?为了确认一下。听听你的光碟吧!

  • 标签: 天气 英语表达 小学 英语学习
  • 简介:这几天,天气非常闷热。大地像蒸笼一样.热的使人喘不过气来,热的小鸟都躲了起来,热的花草都耷拉着脑袋,热的小狗不停地吐着舌头喘气。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