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201.24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 标签: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 简介:经过多地十年河湖治理的实践探索,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标志,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湖管理模式——河长制,由“试水”逐渐成熟,正式上升为国家行动,

  • 标签: 深发展 流域片 太湖 实践探索 管理模式 鲜明特色
  • 简介:摘要:文章以南太湖乡村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从滨水驳岸、滨水步道、滨水广场、滨水建筑、滨水植物五个方面梳理了乡村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平面和垂直两个维度上探讨了滨水空间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自然生态性、公众参与性、文化展示性三大滨水间发展趋势,以期助力于南太湖传统村落滨水空间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滨南太湖流域,乡村滨水空间,构成要素,发展模式
  • 简介:太湖,历代流传着春申君黄歇的治水传说,其中,上海市是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城市之一,当地人将他看成为“兴利除害”“攘除水患”的“治水英雄”。到了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水灾的消失,该传说渐渐丧失了生命力。这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春申文化”,它是以作为历史人物的春申君、开凿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传说、给上海发展做出贡献的“治水英雄”形象为基础,将这些因素与上海城市相结合建构起来的。在现代上海的城市空间里,“春申文化”是构成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申”“春申”等成为上海地域文化的符号,并且由上海城市市民、学者以及政府机关不断地重新建构,依靠大众媒体被“公共化”,终于成为了现代上海的公共文化之一。

  • 标签: 上海 春申君 申城 “春申文化” “公共化”
  • 简介:<正>魏晋之后,特别是唐宋以来,随着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太湖逐渐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以及交通运输便利,早在东晋以后,太湖的农业中就已出现了一些名为“草市”的定期集市,作为乡村居民进行商品交换的贸易场所。①宋元时期,一批名为“市镇”的商业、手工业聚落代之蓬勃兴起。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宋元时期太湖的平江府(路)、嘉兴府(路)、安吉州(湖州路)境内,市镇数目约为六十个左右。②明清时期,太湖市镇得到

  • 标签: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南方地区 嘉兴 商品经济 经济重心
  • 简介:太湖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由以太湖为中心的各水系河流湖泊所组成的一个碟形洼地区域。该区域内部社会文化相近,社会经济连成一体,行政沿革上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区域研究中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但是在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学者习惯以“江南”等同于太湖的概念,诚不甚允当。作为地理和历史概念的“江南”,自秦汉以来从未真正与太湖相重合,与太湖等同的“江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心理上的概念,且开始于近代。以“江南”为名开展研究,容易造成研究范围的混乱。相比之下,“浙西”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行政概念,区划范围上承东汉吴郡,与太湖高度一致,迄明初乃分属直、浙,时逾1200余年,而传统的“浙西”概念在明清时期仍然有其影响力。从“浙西”入手本地区的区域历史研究,更有利于增强学术的严谨性。为使这一观点立足于更为坚实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浙西”的历史作一番详细的梳理。

  • 标签: 太湖流域 浙西 江南
  • 简介:全国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蓬勃开展,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运行成本较高、管理维护复杂等问题。本文结合太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践经验,通过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科学分析,列举多种适合太湖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的技术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提出了强化农民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合理分配资金等切实有效的建议。

  • 标签: 太湖流域 农村生活污水 生态净化处理技术
  • 简介:经过党政军民的团结奋战,淮河、太湖特大洪涝灾害的抗洪救灾取得了初步胜利。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这次抗洪救灾的全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编了这个大事摘记。通过这个摘记,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抗洪救灾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军队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以及42年来工程和科技减灾的伟大成绩,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于资料来源有限,遗漏之处很多,仅供读者参考。

  • 标签: 1991年 淮河流域 太湖流域 洪涝灾害 灾情
  • 简介:<正>太湖六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太湖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联展”和为此举行的太湖“三古”学术座谈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创举。类似的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跨地区、跨学科、跨部门、单位的学术活动已经很多,例如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燕文化讨论会”,在镇江召开的“吴文化讨论会”,但都与此不同。第一,跨学科的范围不同,这个会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那两个会仅限于社会科学。第二,专题性质不同,这个会所涉及的太湖,既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又属于人文,历史的“区系”范畴。我相信,这一创举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将会证明,这一创举是富有生命力的,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太湖流域 考古问题 古人类 文化学术 座谈会 考古学文化区系
  • 简介:摘要:太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功能。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太湖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太湖的供水难题,引江济太工程应运而生。本文将对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引江济太工程 太湖流域 供水安全 水资源短缺 水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就太湖近几年的光景来看,水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首先对太湖水污染的现状进行概述,提出若干个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并就现有的治理措施列出简要说明。接着,就MBR工艺进行介绍,最后文章详细介绍了MBR工艺在太湖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 标签: MBR工艺 太湖流域 污水处理
  • 简介:近年来,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局贯彻可持续发展思路,加强流域统筹规划和管理,先后开展了太湖综合规划修编和太湖片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等工作。针对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重点,全面谋划了流域片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与思路、11个水土保持三级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与思路以及到202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同时,努力推动太湖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和清洁小流域(小区域)建设等工作。

  • 标签: 水土保持 流域管理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该污水处理工程位于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工程建设历时较为久远,现状运行的工艺仍然难以满足新的出水指标的要求。本文对该污水处理工程现状进行分析,确定重点关注指标,对重点关注指标进行全流程检测,给出科学合理的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建议。

  • 标签: 提标改造工程 污水处理 工艺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太湖重工业快速的增长,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锈钢企业的数量增加,导致环太湖的承担排放负荷成倍增加。国家对环太湖各钢铁重污染企业用水大户、排放大户的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近年来,以太湖为中心向外逐渐开始对钢铁产业实行零排放政策,或更高的排放标准。。该文以本公司实际零排放项目为依托,就工艺路线,及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零排放 酸洗废水 高含盐量 腐蚀   
  • 简介:【摘要】水污染问题源于不按规范行事:不该降生的企业“准生”了,本该达标排放的却没有达标;污染发生后,因为取证困难等原因,污染问题难于解决;虽个别情况作出赔偿的,却又难于执行;对污染责任人的处理也相机行事。对此的解释是:人通常在有外在约束下才会守规范,但现行体制缺乏监督;现代社会是一个人工系统,系统的运转要求系统内的成员必须按规范行动,但目前我们仍倾向于依情景而非依规范行动。

  • 标签: 分离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工业污染 实践规范
  • 简介:太湖传统村落,保持着生态平衡。城市污染下乡、本土工业污水泛滥,使水域急剧恶化。村落的外源污染不仅污染了村落的水域。而且导致了村落的内生污染。村民在水污染解决无望时。被动地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饮用水被动地从河水改变为井水、自来水。由于水域高级功能的丧失,居民在被迫弃用水体高级功能的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的低级功能——纳污功能,变传统的保护者为现代的污染者。随着代际继替,维护水乡生态平衡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沦丧,“新”价值观成为主流,水体将持续恶化.中短期内呈不可逆转之势。

  • 标签: 乡村污染 外源 内生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呼伦湖再生水利用现状,提出再生水面临的挑战,旨在探讨再生水回用未来展望,以期为呼伦湖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再生水回用 现状 展望
  • 简介:研究了1978~2010年问合肥市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合肥市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对其关系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模型进行验证,并从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效率两方面对其不同类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不全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存在“U”和“N”型曲线类型;经济结构的改变和污染治理的效率会对环境污染程度产生影响。

  • 标签: 巢湖流域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产业结构 污染治理效率
  • 简介:在介绍鄱阳湖流背景和综合管理机构职能,以及相应地方法规的完善和流域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近20a来流域综合管理的内容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20a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鄱阳湖流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江西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根据要求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管理要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及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科学原则,把流域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开放促开发,治山、治江、治湖和治穷有机结合,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环境、治理山水、建设美好江西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实践,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 标签: 鄱阳湖 流域 综合管理 探索
  • 简介:整合型领导力作为一种新型的领导方式,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国外学者探究了整合型领导力在医疗卫生行业、生态环境治理、公共危机应对中所发挥的促进部门合作、整合组织目标、协调人员关系、创造公共价值和解决公共问题的催化作用。文章以太湖水污染治理为例,总结多层次跨部门合作治理水污染的行动困境,包括信任缺失、领导力不足、沟通不畅等问题;然后提出整合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为基础,构建一个多层次、跨部门、宽领域的水污染合作治理机制,从而整合水污染治理各方资源的观点。

  • 标签: 整合型领导力 跨部门合作 水污染治理 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