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丰富大型真菌个体发育学研究数据,并依据个体发育学数据提出分类学建议,通过石蜡切片法对黄鳞伞子实进行了发育学观察。结果显示:黄鳞伞子实发育初期原基圆形至卵圆形,具外菌幕原基,内部菌丝弯曲致密,螺旋交织在一起呈束状,随着原基的发育,端向膨大生长,菌盖原基出现,与此同时原基基部在保持伸长生长外,直径也明显增大,菌柄原基由此形成。随后菌褶腔出现,栅栏状细胞的出现表明子实层发育的开始,发育过程中Y型菌褶清晰可见。黄鳞伞的发育属于菌盖菌柄型发育,发育类型是半被果双菌幕发育型。

  • 标签: 黄鳞伞 发育 半被果 菌盖菌柄型发育
  • 简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橘黄裸伞的原基或幼子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橘黄裸伞原基的第一个形态分化是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进行垂直生长,形成菌柄;然后边缘菌丝迅速向外生长,外菌幕形成,菌盖原基生长,在菌盖原基下部观察到菌褶腔,菌褶腔上部连续排列着栅栏细胞;在菌褶形成过程中,囊状体在尖端上聚集,说明菌褶的生长点在与菌盖组织相连的基部而不是尖端;内菌幕由内菌幕原基、菌盖边缘平行向下生长的菌丝和菌柄上部边缘平行向外生长的菌丝共同发育形成,由于内菌幕与菌柄组织的同源性,菌环不易脱落。橘黄裸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其为菌柄发育型。

  • 标签: 橘黄裸伞 内菌幕原基 子实层分化 双菌幕发育型 菌柄发育型
  • 简介:概述了温度、光照、CO2浓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子实分化、发育的影响和外源添加物、有益微生物与食用菌子实分化、发育的关系,并对食用菌子实发育相关酶学研究进展以及食用菌子实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食用菌 子实体 分化 发育 研究进展
  • 简介:黑木耳是一种传统的著名食用菌和药用菌,其性平甘,能活血化淤,益气强身,子实富含胶质,有润肠、清肺的功能。由于生产成本低,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很受农民的欢迎。目前主产区在东北和西北。南方由于气候、栽培技术等原因,栽培数量少,产品质量差。如何在南方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改进栽培技术,因地制宜,适时栽培,提高产量和质量,是大面积推广栽培的科学前提。

  • 标签: 子实体生长 黑木耳 自然气候条件 高温 产品质量 大面积推广
  • 简介:使用CAD软件CAXA绘制复杂机械零件三维图,将三维图导人CAE软件Patran进行有限元建模。实例计算表明这种处理复杂模型的方法和方式可行。

  • 标签: 转子叶片 CAXA PATRAN 应力 位移
  • 简介:多糖是桑黄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存在于桑黄子实,发酵液以及其菌丝体中。本试验提取了桑黄子实多糖和二种不同生长期的桑黄菌丝多糖,研究其分子结构,并且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桑黄子实多糖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桑黄菌丝多糖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桑黄子实多糖和桑黄菌丝多糖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桑黄子实多糖对人肝癌细胞、人肺癌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0.34mg/mL、0.65mg/mL、0.95mg/mL,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桑黄子实多糖抗肿瘤效果显著高于桑黄菌丝体多糖,不同生长期的菌丝多糖也呈现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生长期长的菌丝多糖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桑黄 多糖 菌丝 抗肿瘤 子实体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来源桑黄总黄酮含量。方法以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结果桑树桑黄总黄酮提取率为13.68%,杨树桑黄提取率为6.98%,白桦桑黄提取率为2.04%,黑桦桑黄提取率为1.08%松树桑黄提取率为0.63%。结论不同品种桑黄总黄酮含量依次为桑桑黄>杨桑黄>白桦桑黄>黑桦桑黄>松桑黄。

  • 标签:
  • 简介: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和现代光谱技术对棱柄马鞍菌Helvellalacunosa子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2)、麦角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苯甲酸(5)、3,7-二甲基-正辛基3α醇-1-苯甲酸酯(6)、腺嘌呤核苷酸(7)、尿嘧啶(8)、甘露醇(9)、WithaferinA(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棱柄马鞍菌子实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棱柄马鞍菌 分离纯化 化合物
  • 简介:运用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发网菌目黏菌代表种的子实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分属于7属的7种供试发网黏菌子实囊被上的微量元素组成存在差异。尽管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可见的如绒泡菌目黏菌子实中存在的石灰质颗粒,但其中的钙元素所占比例均仍较高。同时,元素组成上的差异与子实的颜色没有相关性。

  • 标签: 黏菌 发网菌目 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 微量无素
  • 简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紫红丝膜菌子实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60℃下提取2h,影响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色素对自然光、紫外光不稳定;酸性条件下为紫红色,碱性为堇紫色;对Fe^3+不稳定;对氧化剂不稳定,对还原剂稳定;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相对稳定;温度的变化对色素影响甚微。

  • 标签: 紫红丝膜菌 色素 提取条件 稳定性
  • 简介:对杏鲍菇子实和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蛋白质、粘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杏鲍菇子实和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相近,菌丝体中未有重金属As,子实中重金属含量也均低于国家标准,深层发酵菌丝体中多糖含量是子实的1.88倍,因而,杏鲍菇深层发酵菌丝体可以替代子实作为保健食品深度开发的原料。

  • 标签: 杏鲍菇 子实体 深层发酵菌丝体 营养组分
  • 简介:为改善毛头鬼伞子实多糖的性状,以粗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吸潮性及色素含量为指标,对乙醇沉淀制备多糖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子实经提取后浓缩至浓缩比为1∶2,即m(物料干质量/g):V(提取液/mL)=1∶2时以60%乙醇沉淀,再以60%乙醇洗涤1次,经冷冻干燥所得粗多糖产品多糖含量较高、色浅,且吸潮性降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毛头鬼伞 多糖 吸潮性 乙醇沉淀
  • 简介:本实验对赤芝子实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的细胞毒活性检测,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从赤芝子实中分离得到3种单体化合物

  • 标签: 体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细胞毒 子实体
  • 简介:白背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是一种美味的食用兼保健的食用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对白背木耳的子实多糖、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子实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30的加水量,90℃的提取温度,5h的提取时间;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30的加水量,100℃的提取温度,5h的提取时间.不同提取试剂对白背木耳子实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提取的影响的研究表明,用草酸铵、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提白背木耳子实和菌丝体,均可提高多糖的提取率.

  • 标签: 白背木耳 子实体 菌丝体 多糖 提取
  • 简介:摘要:为提高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子实的产量,需要优化其培养参数。本实验测定培养基中糖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产量的影响。于大米小麦作为主要组分的培养基中接入冬虫夏草菌,在9~13℃下培养60d,转入4℃培养。葡萄糖培养基中,冬虫夏草子实千重是麦芽糖培养基中的7.6倍,出现菌丝和收获子实的时间也比麦芽糖培养基中至少快2个月;蔗糖培养基中未获得子实

  • 标签: 冬虫夏草菌 子实体 糖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简介:通过室内瓶栽试验对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9个菌株的主要子实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DNS法和HPLC法测定了不同菌株胞内糖和虫草素含量。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试验结果,9个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表现最优,子实粗壮且生长整齐,虫草素及胞内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 标签: 蛹虫草 子实体 多糖 虫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通过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为控制桑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市场上常见的桑黄品种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ispolon和原儿茶酸含量。色谱柱为UItimateAQ-C18(4.6mm×250mm,5μm);(A)测定hi-spolon流动相为乙腈-水(38:62),检测波长363nm,(B)测定原儿茶酸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2:88),检测波长256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hispolon及原儿茶酸分别在线性范围1.3-0.043mg/mL(r=0.9997),0.4-0.025mg/mL(r=0.9998)线性关系良好。鲍氏针层孔菌、裂蹄针层孔菌、火木针层孔菌、忍冬木层孔菌不同种、不同宿主的9个样品均含有原儿茶酸,含量42.8-96.8μg/g。松木上生长的不同种桑黄,均未检出hispolon,其它样品含有hispolon,含量90.9-223.3μg/g。结论不同桑黄样品均含有原儿茶酸,可作为桑黄的指示成分进行检测。受试样品hispolon含量差异大,表明品种、宿主和生长环境对桑黄成分具有明显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宿主,松木上生长的桑黄,均未检出hispolon。监测hispolon含量,对控制桑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桑黄 hispolon 原儿茶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baumii)俗称桑黄菇,桑耳,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已经有研究证实,桑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该研究从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人手,寻找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桑黄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采用色谱柱层析法,从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rgosta.7,22.diene.3β-ylpentadecanoate,Stellasterol,GanoderolB,Ergost.6,22-diene.3t?,5a,8a.triol,GanodericacidDM,InoscavinA。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GanoderolB和InoscavinA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InoscavinA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72.3μg/mL(156.4/μmol/L)。

  • 标签: 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体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