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尽三年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参照国家“三网监测”对北海市孕产妇死亡实行全人群监测及质控,对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每季上报的季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8.26/10万、11.65/10万、15.13/10万。结论全面实施母婴安全工程,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总结孕产妇死亡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2007~2012年115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评审情况。结果2007~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5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60例(52.17%);间接产科原因死亡55例(47.83%);产科出血(41例)仍居首位,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8.33%。直接产科原因中产前检查次数〈5次(含0次)的死亡孕产妇占61.67%,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孕产妇死亡数;而间接产科原因中产前检查次数〈5次(含0次)的死亡孕产妇占60.00%,也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孕产妇死亡数,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省市级医院死亡孕产妇数量明显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他(P〈0.05)。可避免死亡占63.48%,不可避免死亡占36.52%,其中各级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在可避免死亡孕产妇(73例)的首要影响因素中占首位,为93.15%(68/73),个人及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各级医务人员知识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切实加强医疗助产机构的业务培训及监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孕产妇死亡 可避免 不可避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孕产妇死亡原因和降低死亡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2005年42例孕产妇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死因中产科出血28例,妊高征、羊水栓塞各4例,合并重症心脏病、肝炎各3例。结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出血,防治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完成《中国妇女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的目标,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采取免费孕检、开展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作等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2006年的61.49%增加到2010年的99.03%,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系统管理 孕产妇死亡率 免费孕检 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 住院分娩救助
  • 简介:摘要收集本地区2001年至今的所有孕产妇死亡24例,分析其死亡原因,结合死亡评审,重点从孕产妇接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卫生保健部门提供保健和临床服务的能力、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急救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减少孕产妇死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围生期保健、产科质量等多方面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围生医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开展围生期保健工作,使孕产妇得到系统化管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与高危孕妇进行有效监护,可防止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规律,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围生期保健 病因 分娩期并发症 产科质量 医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东市2004-201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丹东地区2004-2013年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丹东地区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和羊水栓塞呈上升趋势,位居榜首;其次为产科出血,直接产科死因高于间接产科死因。结论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等措施,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边远山区凉山州冕宁片区2009—2010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凉山州冕宁地区孕产妇死亡资料。2009年死亡6例,2010年死亡4例。其中8例死于产后出血,一例死于羊水栓塞,一例死于肺栓塞。死亡孕产妇的首诊地点,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分别为家中.中心卫生院.县级二甲医院,州级三甲医院。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实行贫困救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师的培训,适时转诊,大力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政府加大农村孕产妇补贴,以降低孕产妇死亡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市2004年至2012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死因进行分析与探讨防治对策,以期对产科出血发生几率加以有效控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我市近8年来死亡的22例孕产妇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统计死亡原因。结果死亡原因孕产死亡原因羊水栓塞排第1位,产后出血排第2位,结论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只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个人及家庭的安全分娩意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我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2016年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个案表、调查报告和专家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机选取的2006--2016年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20例,其中本地户籍18例,流动人口2例。专家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9例,占95.00%,不可避免死亡1例,占5.00%。结论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为孕产妇死亡的预防与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3例死亡孕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原因,探讨预防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结果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疾病、羊水栓塞以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0.65%、23.58%、18.70%、10.57%。123例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死亡者63例,所占比例为51.22%;创造条件可避免者29例,所占比例为23.58%;不可避免者31例,所占比例为25,20%。结论随着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变化及服务需求的提高,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以保障母婴安康更显得十分必要,加强医院的产科建设,提高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死亡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规范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例组织评审,依据“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分析讨论。结果汇总评审结果,推广成功经验,整改完善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结论评审工作,有利于强化管理,规范救治,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

  • 标签: 危重症评审 产科质量 死亡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公主岭市近10年来孕产妇死亡变化,找出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方法 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对2011至2020年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0.12/10万,孕产妇首要死因为重症肺炎、各类心脏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结论 13例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死亡10例,占76.93%,因此加强孕妇产前保健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基层妇保人员及产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 标签: 公主岭市孕产妇死亡  监测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融水苗族自治县2001~201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阐述融水苗族自治县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1~2011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表调查报告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结果2001~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一下降。孕产妇死因仍以产科直接原因中产后出血为主,孕产妇死亡与其文化、生活地域有着深远影响。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加强产科人员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识别、及早干预和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死因分析 干预措施